关注师生交流提升探究实效.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774594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师生交流提升探究实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注师生交流提升探究实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师生交流提升探究实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师生交流提升探究实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师生交流提升探究实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课堂上,绝大多数科学教师乐意把时间分配给探究活动的过程,而探究之后的交流,往往是简单敷衍,草草走过场。交流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检验学生探究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合理使用好“交流”这一环节,可以让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更具思辨意味。如何让学生进入“交流”角色,真正发挥“交流”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呢? 一、保障交流时间交流在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探究过程的时间把控不好,往往会造成同伴之间交流的缺乏。因此,教师要合理分配探究活动的时间,保障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用于探究后期的交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管

2、齐下,采用有效手段保障交流时间。1.明确探究任务。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注意偏移,为确保探究活动有序进行,明确探究任务非常必要。对于每一个探究活动,教师首先都要明确探究的目标、方法、步骤,并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清晰地告知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要研究什么”“我要用什么材料研究”“我该怎么研究”。2.发挥合作优势。对于大多数探究活动而言,由于小学生受能力限制,让其独自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体特长,通过优势互补,提高探究活动效率。教师可根据小组的特点,在充分尊重小组成员意愿的情况下,帮助其选好小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测试员

3、、发言员等,确保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任务和岗位。3.提供结构材料。材料是探究活动的对象,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探究的结果。因此,在探究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精挑细选,选择学生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并根据学生探究进程,及时对材料进行适度调整,确保提供的探究材料能够最佳服务于探究活动。4.及时干预调控。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进程,当探究中心发生偏离时,要及时干预扶正;当探究遇到困难时,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当探究中有新奇的发现时,要及时鼓励继续深入探究。教师的调控要做到张弛有度,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探究任务从事更多的有效探究,并能够有更多新奇的发现。二、教会交流方法科学课程的专业

4、性要求学生在探究活动的后期交流中具有更强的概括能力及对科学术语的表达能力,以便能够更加精确地得出相关的结论。然而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锤炼才能够逐步提高。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让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交流能力。1.做好科学示范。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语言运用得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科学语言素养的形成及发展。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准确、规范地使用专业术语。例如,“质量”不能等同于“重量”,“物体”和“物质”不能画等号,“力”有压力、重力、弹力、拉力等之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2.规范学生用语。小学生由于受认知发展的限

5、制,思维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容易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而妄下结论。因此,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用语,以求语言表述更具科学性。例如,在学生预测或概括实验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时,可要求学生使用“估计”“也许”“可能”等推测性语言。3.形成表述定式。小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表述的语言往往是零碎而跳跃的,造成“词不达意”的结果,引起听者不必要的误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顺畅地表达,教师可教给学生固定的汇报句式,例如,“我是这样做实验的”“在实验中我发现”“这些现象说明了”“在实验中还发现”等。三、丰富交流形式科学课堂上,常用的交流方式是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由于人员固定,交流的时候往往是几个爱表现的学

6、生在“夸夸其谈”,而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则缩在一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让更多的学生乐于交流。1.教会不同的记录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采用该年级段适合的记录方式,方便探究后的交流。例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多采用画图、文字的记录方式;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多采用表格、统计图的记录方式。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录形式,记录时总的原则是简单清晰,怎么容易怎么记。2.尝试不同的交流方式。为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爱上交流。例如,组内成员轮流当“发言人”,“强迫”学生人人参与交流;加强组间交流,对同一探究内容

7、形成初步共识,减少全班交流用时;多用图画、表格的交流方式,直观展示探究方法和探究结果,便于学生比较数据,达成探究共识。3.抓住不同的探究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因为同质化的结果是大家都能够观测到的,也是相对比较正确的,学生更乐意分享。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追问”精神,如“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吗?”等这些可以成为科学教师的习惯用语。同时,对学生的不同发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愿意将自己的不同发现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四、培养倾听习惯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

8、行的。”倾听是影响其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课堂学习效果影响极大。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生有着极强的自我表现欲,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缺乏耐心倾听别人的见解。因此,当有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其他同学为急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往往情不自禁地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或者不停地举手低语示意“我来,我来”,其他同学在交流什么,并不是他们所关心和关注的。因此,改变学生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学会倾听、乐意倾听、专注倾听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1.约定倾听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确保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教师应和学生“约法三章”,当其他同学在交流的时候,停

9、下手中的任何活动,专注听别人的交流,有什么意见或者想法先保留,等同学交流结束再举手示意发表自己的见解。2.教给倾听方法。学生对交流中获取的信息往往不会做出选择,习惯全盘接受。由于接受的信息量大,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时,往往不会进行筛选,时常把别人已经交流过的内容再重复一下,这就导致交流的时间漫长,交流的内容却同质化严重,对听者而言,内容失去了新鲜感,听者耐心倾听的意愿也随之降低。因此,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非常必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见解,也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回答。教会学生倾听同伴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抓住交流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者关键数据,尤其是关注与自己探究结果相似或相悖的情况,在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重复其他同学的观点,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教会学生倾听自己的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交流时放慢语速,边讲边倾听自己所讲的是否与自己所想的一致,当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交流语言有条理、有逻辑,避免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效的探究活动后期交流是激活课堂、活跃思维、发展合作沟通能力的有力保障,更是提升探究活动实效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教师只有重视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教给正确的交流方法,让学生敢于交流、爱上交流、习惯交流,才能让探究活动的后期交流成为提升探究活动实效的有力砝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