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魏晋南北朝园林风格简述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50KB
约8页
文档ID:130612727
魏晋南北朝园林风格简述_第1页
1/8

《中国古典园林史》魏晋南北朝园林风格简述Garden style of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乔宇(11级园林双语S班 学号:110312781)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公元589 年)是中国园林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及建安文学、田园诗文、书法绘画都影响了园林的创作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园林;风格;自然;美学;文化Abstract: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D 220 to ad 589 years) is a turning perio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China garden.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this period, as well as the Jianan literature, pastoral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affecting the garden creation. The split of social unrest and political not imprison the thought of people, gardening activities commonly active during the emperor to the nobility of this particular population, landscape development is flourishing,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the royal temple garden, private, three main types of common progress situation.Key words: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yle; Natural; Esthetics; Culture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造园艺术由宫廷普及到,造园的目的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1. 皇家园林1.1 邺城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的漳水北岸,始筑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恒公时其后,战国七雄的魏国定都大梁,邺城也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坐镇邺城,以此为割据政权的根据地,有意进行城池和宫苑的建设城市结构严谨,利用东西干道划分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南区为平民百姓的居住区,北区则为你权势贵族的官邸1.1.1 铜雀园(铜爵园)铜雀园在宫城西,相传曹操打算“铜雀春深锁二乔”之用园内有曲池(名芙蓉池)、蔬圃、水石激荡的石濑、水中青草依依的小洲、还有临水的高堂和阁道相连的高轩敞殿等游赏建筑园的西部由南而北建有金虎台、铜雀台、冰井台三座巨大的台榭,下部是跨邺城西墙的高大陡立的夯土墩台,台上建高大的多层木构建筑铜雀园紧邻宫城,以初具“大内御苑”的性质观赏之余,同时还有许多实用的功能长明沟之水由铜雀台与金虎台之间引入园内,开凿水池创为水景,也可以养鱼以便观赏;除宫殿之外,还有贮藏军械的武库,贮藏冰、炭、粮食的冰井台。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一座兼有军事功能的皇家园林有学者认为大内御苑的出现,源于园林自身的神化色彩及帝王把自己比附“神”、“天”以强化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受神性思维影响,园林在古代总被指认为天帝的居所,而人间帝王为比附天帝,自然要营造一个可以时刻体现天地造化之功的园林背景作为生活环境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苑林被移入内廷,与宫廷生活密切结合,以彰示天子和宫廷的神圣同时,宫殿区与内廷园林的配合和互融,则构成了极为典型的礼乐复合的象征图式1.1.2 仙都苑公元571年,北齐后主高炜于南邺城之西兴建仙都苑这座皇家园林,较之以往的邺城宫苑,规模更大,内容也更加丰富仙都苑周围数十里,苑墙设三门、四观苑中封土堆筑五座山,象征五岳;五岳之间,引来漳河之水,分流四渎----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汇为大池,又叫做大海仙都苑不仅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四渎乃是继秦汉仙缘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苑内的各种建筑物从他们的名称来看,形象相当丰富,这是在皇家园林的历史上都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1.2 洛阳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洛阳遭受到空前的灾难面对一片残破凄凉的景象,曹操只好暂时移都许昌,但仍不放弃洛阳城市的恢复建设工作。

后,其儿子曹丕篡汉登帝位,是为魏文帝,定都洛阳,继续在东汉的旧址上修复和新建宫苑、城池但城市、宫苑多沿曹魏旧制,新的建树不多芳林苑(华林园)芳林园是曹魏洛阳宫城御苑,在宫城北与洛阳北城墙间,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因避齐王曹芳讳改名华林园,园的西北面为各色文石堆筑成山,----景阳山,山上广种松竹东南面池坡可能就是东汉天渊源池的扩大,引水绕过主要殿堂之前,而形成完整的水系、创作各种水景、提供舟行游商提供便利天渊池中有九华台,台上建清凉殿,流水与禽鸟雕刻小品,结合运用做成各图御苑中以禊赏、曲水流觞为主题的景观建设,自曹魏始被历代延续,并在时代审美取向的有力推动下,经历了由繁复向简约,由造作庞大向自然玲珑的逐步转化,最终演变成了唐代以降园林中盛行的流杯亭等撮奇得要的禊赏建筑模式,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极具代表性的景观要素《洛阳图经》曰:华林园,在城内东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园,齐王芳改为华林是年[青龙三年(公元 235 年)]起太极诸殿,筑总章观,高十馀丈,建翔凤於其上;又於芳林园中起陂池,楫棹越歌[景初元年十二月(公元 237 年)]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於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

《魏志》曰:魏明帝增崇宫殿,雕镂观阁凿太行之石英,采穀城之文石起景阳山於芳林园,建昭阳殿於太极之北 《魏志》曰:明帝铸承露盘,茎长一十二丈,铜龙绕其根,立於芳林园,甘露乃降 《陈思王集》曰:明帝承露盘在芳林园中,上盘径四尺九寸,下盘径五尺,铜龙绕其根 魏明帝与东阿王诏曰:“昔先帝时,甘露屡降于仁寿殿前,灵芝生芳林园中;自吾建承露盘已来,甘露复降芳林园(仁寿殿前) 魏明帝天渊池南设流杯石沟,燕群臣通过以上文字可以初步形成以下几个看法:其一,东汉时宫北就是以大面积水体见称的御苑,魏文帝曹丕的“穿”天渊池可能就是疏通水系,清淤池沼而成,不一定是重新开挖的其二,魏明帝曹叡时为御苑定名“芳林”其三,魏明帝的芳林园中有其他一些较特殊的构筑物:仁寿殿、承露盘 明帝铸造的承露盘在仁寿殿前,用于比附汉代宫殿中的仙人承露盘。

流杯沟 明帝在天渊池南设流杯石沟,与群臣宴饮流杯沟的形式,取自汉魏时日渐兴盛的三月三日临水祓禊、集宴歌饮之风祓禊原为巫祭,后来变为伴有春游活动的民俗,汉魏之际衍为文人雅聚的文化盛事,禊事的形式和内容也日趋丰富生动,其中,曲水流觞、行令赋诗是最具代表性的项目1.3 建康建康即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作为首都历时320年东汉末,军阀混乱、群雄割据,吴郡的各方割据势力孙氏逐渐强大,公元221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与魏、蜀成三国鼎立之局面吴都建业,西晋时改名建康建康濒临长江天险,与上游的荆楚地区交通往来方便,与下游吴地区也有便捷的联系;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地形十分险恶它作为都城之所在,确实具有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优越建康的皇家园林,宋以后,历代均有新建、扩建和填改的,到梁武帝时达到极致后经侯景之乱而破坏殆尽,陈代立国才重新加以整建1.3.1 华林园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台城北部,与宫城及其前的御街共同成为主干道—宫城—御苑的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而早在东吴,既已引玄武湖之水入华林园东晋在此开凿天渊池,堆筑景阳山,修建景阳楼侯景叛乱,尽毁华林园,陈代又予以重建。

华林园之水引入台城南部的宫城,“萦流回转,不舍昼夜”,为宫殿建筑群的园林化创设了优越的条件1.3.2 芳乐苑台城之内,还有另一处大内御苑“芳乐苑”,始建于南齐南齐东昏侯是个极度淫乱的昏君,“日夜于后堂戏马,与亲近阉人娼妓鼓叫他外出游赏时,数十里都是家室尽空的景象苑内穷奇极丽,多种树木1.3.3 其他1.3.3.1 乐游园乐游苑在建康城东北的覆舟山南这里原是东晋北郊,刘宋元嘉初年,移郊坛于外,以其地为北苑,建楼观后改为乐游苑元嘉十一年(434 年)三月西申,宋文帝与群臣楔饮于乐游苑,可知此时苑已基本形成并定名,其时间还在堰玄武湖和大修华林园之前刘宋孝武帝大明中在苑中建主殿正阳殿和林光殿1.3.3.2 芳林苑芳林苑一名桃花园,位于燕雀湖之东侧原为齐高帝旧宅青溪宫齐武帝永明五年(公元 487 年),尝幸其苑禊宴1.3.3.3 王游园梁武帝末期,曾于太清元年(547 年)在建康西南方新亭至新林浦一带沿江地段建王游苑,也是规模巨大的苑囿因始落成即逢侯景之乱被毁,历史上不甚著名1.4 综述根据邺城、洛阳、建康三地宫苑的简介可以总结一下特点:一、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别致。

二、 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从摩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三、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著名的文人参与经营四、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的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注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换为写意和写实相结合五、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沿袭上一代的“宫”、“苑”之外,成为“园”的也比较多了2. 私家园林东汉末年,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已经比较频繁园林作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忠实载体,能够以一种独立的类型,在传统建筑和园林体系中存在,是值得引起充分关注的园林的本质是精神居所,士人园的本质即为士人寄托个体精神自由和理想人格追求的特殊场所私家园林的产生,即是官僚显示权贵的体现,也是士人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建安文人大多数都写过有关园林和园居生活的诗文,例如: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昌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技神飚接丹毂,轻荤随风移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 (曹植:《公宴诗》)这时期私家园林的文献记载慢慢增多,其中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市型私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由于园主人的身份、素养、趣味不同,官僚、贵戚的园林内容和格调上与文人、名士的并不完全一样而北方和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