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技术发明化工组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305066 上传时间:2017-06-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国家技术发明化工组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最新】国家技术发明化工组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最新】国家技术发明化工组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最新】国家技术发明化工组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最新】国家技术发明化工组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国家技术发明化工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技术发明化工组(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强化新技术项目名称: 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强化新技术推荐单位: 北京市项目简介:主要完成人: 1. 陈建峰对发明点 1-3 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工作量 60%,是第一技术贡献者,是技术及项目总负责人。提出了旋转填充床反应器过程强化的原始思想和技术路线,全面主持了项目的基础理论、新技术和工业反应器的研发和实施工作。授权国际发明专利 3 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1 项,如美国 US7776976B2、US7893301B2、日本特许第4789910 号、ZL200810116805.7、ZL200710090419.0、ZL200710110412.0、ZL200510088834

2、.3、ZL200510130561.4、ZL200810103231.x、 ZL200710120712.7。2. 邹海魁对第 1-3 发明点做出了重要贡献,工作量占 70%,是基础研究、重要工业化技术的发明者和实施者。授权国际发明专利 3 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1 项。如:US7776976B2、US7893301B2、特许第 4789910 号、ZL200810116805.7、 ZL200710090419.0、ZL200710110412.0、ZL200710120712.7、ZL200510088834.3、ZL200510130561.4、ZL200810103231.x。3.

3、丁建生对第 2、3 发明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工作量 65%,是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应用于 MDI 生产的缩合反应强化新技术的主要提出者和发明者。负责制定了工艺技术开发和技改方案,组织了小试和中试工艺研究、工业化试车和工艺优化工作,发明了MDI 生产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缩合反应新工艺和含胺废盐水旋转填充床萃取分离等新技术。授权国际发明专利 2 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4 项,分别为:美国 US7893301,日本特许第 4789910 号, ZL200710090419.0, ZL200710098040.4,ZL200710013817.2, ZL200910173788.5。4. 初广文对列第 1-

4、3 发明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工作量 70%,是该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新反应器和重要工业化新技术的发明者和实施者,负责了旋转填充床装备的机械设计和放大工作。授权国际发明专利 3 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1 项,如美国 US7776976B2、US7893301B2、日本特许第4789910 号、ZL200810116805.7、ZL200710090419.0、ZL200710110412.0、ZL200510088834.3、ZL200510130561.4、ZL200810103231.x、 ZL200710120712.7。5. 华卫琦对第 2 发明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工作量 65%,是旋转

5、填充床反应器应用于 MDI 生产新技术的主要发明者和研究实施者。研究发明了 MDI 生产用超重力缩合反应新工艺,主要负责缩合反应系统的模拟计算、工程化放大及系统集成技术的开发。授权国际发明专利 2 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4 项,分别为:美国 US7893301, 日本特许第 4789910 号, ZL200710090419.0, ZL200710098040.4,ZL200710013817.2, ZL200910173788.5。6. 郑冲对列第 1 和 3 发明点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通过与美国合作开展旋转填充床分离强化技术研究的先行者和前辈,在旋转填充床流体力学和传质基础理论及其分离强

6、化等新技术和工业化应用方面做了重要创新性工作,工作量 40%。授权发明专利一项:ZL92102061.9。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2 有机/无机复合体系的界面设计及其应用技术项目名称: 有机/无机复合体系的界面设计及其应用技术推荐单位: 江苏省项目简介:主要完成人: 1. 沈健1、项目总体设计、技术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及关键技术的确定。2、主持并完成本项目 1,2 的主要研究工作。3、指导课题组师生共同完成本项目 3,4,5 的研究工作。4、指导南京大学博士后 6 名,博士生 20 名,硕士生 42 名。2. 吴石山1、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参与本项目 4 的主要工作; 2、作为沈健教

7、授团队的参加人员,参与本项目 3 的部分工作; 3、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参加人员,参与本项目 1 和 2 后期的部分工作; 4、协助沈健教授指导了硕士研究生 14 名、博士研究生 4 名。3. 章峻1、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主要人员之一,参与本项目 3 的主要工作; 2、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参加人员,参与本项目 2 和 5 的部分工作; 3、协助沈健教授指导了研究生 4 名。4. 周宁琳1、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主要人员之一,参与本项目 3 的主要工作; 2、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参加人员,参与本项目 4 和 5 的部分工作; 3、协助沈健教授指导了硕士研究生 20 名、博士研究生 1 名。5. 黄晓华1、作

8、为沈健教授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参与本项目 5 的主要工作; 2、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参加人员,参与本项目 1 和 4 后期的部分工作; 3、协助沈健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 8 人,完成上述国家项目申请与研究工作。6. 胡柏星1、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主要人员之一,参与了本项目 2 前期的主要工作。2、作为沈健教授团队的参加人员,参与本项目 1 和 3 前期的部分工作。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3 组件化生产执行系统 MES 核心技术及应用项目名称: 组件化生产执行系统 MES 核心技术及应用推荐单位: 浙江省项目简介:主要完成人: 1. 孙优贤作为核心发明点第 1 点“面向节能减排和生产优化的功能

9、组件”负责人、发明人和总设计师,提出并发明了反应过程控制优化等系列重要 MES 专用功能组件(ZL200410068003.5; ZL200710071180.2)。为本项目中各项关键技术转化为满足企业应用需求的工程化设计、产品化开发和工程化应用及商品化服务进行总体设计与实现。将技术族、产品族、服务族得到了系统性的标准化设计,从单一行业或企业的应用推广到了 8 个行业 130多家企业的应用,根本性地解决技术与应用脱节、企业生产与管理工具匮乏相矛盾、国产化软件工程实用性等难题,有效促进并实现两化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该项目占本人工作总量约 50%。2. 荣冈作为核心发明点第 2 点“全流

10、程多层次优化模型和数据的整合技术”的负责人、完成人和第一发明人,创造性地发明了多分辨率工厂建模、多层次物料平衡数据校正、传感器测量网络优化设计等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协同生产优化急需的模型与数据整合技术。本人在该项技术研究中负责组件化 MES 系统多层次物料平衡模型与数据整合技术的研发,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的设计、执行和应用实施,以及相关知识产权成果的撰写申报,并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约 70%。3. 褚健作为核心发明点第 3 点“系统服务器在多元化网络中的时钟同步技术”的负责人、完成人和第一发明人,创造性地提出并设计实现了在多重化网络中各级服务器、设备间的同步

11、与时钟冗余。各个总线上都存在唯一的主时钟端口,各个系统服务器、设备通过从时钟端口与总线上的主时钟端口进行同步,设置各个设备的端口优先级,通过优先级比较,将优先级最高的端口设定为主时钟端口,如果某条总线上的主时钟端口出现故障,总线上各个端口重新竞争出主时钟端口,从而有效地保证网络的时钟同步,保障指令传达实时性与有效性,根本性的避免系统故障与因软件系统造成的非计划停车。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约 30%。4. 刘兴高作为核心发明点第 1 点“面向节能减排和生产优化的功能组件”的主要完成人,创造性地提出并设计实现了分离过程高效节能控制系列 MES 专用组件技术(ZL200610054842、

12、ZL2009101571771),以及工业 MES系统软测量仪表故障诊断和动态优化等系列通用组件技术(ZL2006100533529、ZL2007100685047)等发明点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负责实现了这些技术。本人在该项技术研究中的主要工作是,负责 MES 系统节能减排和生产优化技术内容的研发,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的设计、执行和实施,以及相关系列知识产权成果的撰写申报,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约 80%。5. 苏宏业作为核心发明点第 3 点中“业务模型动态库调度技术”的负责人、完成人和第一发明人,创造性的设计并实现了多分辨率业务模型的快速搭建、调用、装配技术,解决了以多变业务驱动

13、的巨型、复杂组件库资源调度冲突及严重的效率问题。此技术使 MES 系统随着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而得到“成长”,实现“随需而变,应需而动”,能够节省维护的工作量并提高主程序的稳定性。同时,作为国内第一负责人参与起草 MES 系统国际标准和制定国内 MES 标准,对 MES 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方向性的关键作用。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约 40%。6. 赵路军作为组件化生产执行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及工程实施的第一负责人,创造性的提出并实现了管理业务的模型化设计、模型化组态、可视化建模及组件化开发等软件技术。面对复杂多变的业务应用环境,通过对业务模型的流程组态与动态加载,实现了业务流程的重组,避免

14、软件二次开发,保障了大型国产软件的实用性和高可靠性问题。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约 80%。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4 全有机溶剂中化学-酶法高效制备手性菊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名称: 全有机溶剂中化学-酶法高效制备手性菊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推荐单位: 浙江省项目简介:主要完成人: 1. 杨立荣1)创新点 1 中脂肪酶催化的不对称转酯化技术开发; 2)创新点 2 中高效脂肪酶固定化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 3)创新点 3 中菊醇和菊醇乙酸酯的萃取分离技术开发; 在本项目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0%。旁证材料:(附件 1,2,3,5,8,18)专利:ZL200810162594.

15、0;ZL200610154576.9;ZL200510060945.3;ZL200810162594.0;论文:Coll. Sur. B, 2010;Appl. Microb. Biotech., 2009;Enz. Microb. Tech., 2005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2. 吴坚平1)创新点 1 中产酶菌种的选育、产酶条件优化以及脂肪酶催化的不对称醇解技术开发; 2)创新点 2 中脂肪酶的高效固定化研究; 在本项目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70%。旁证材料:(附件 4,5,8,18)专利:ZL 200410066720.4;ZL 200810162594.0;论文:催化学

16、报, 2010;Biores. Tech., 2009;Appl. Microbiol. Biotech., 2009;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5;有机化学, 2004;J. Molec. Catal. B-Enzymatic. 2004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3. 徐刚1)创新点 1 中的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过程优化及反应器开发; 2)创新点 3 中氰醇和氰醇乙酸酯的萃取分离技术; 在本项目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70%。旁证材料:(附件 2,8,18)专利:ZL 200510060946.8 论文:Separ. Sci. Tech., 2007;Separ. Purif. Tech., 2006;Chem. Eng. J., 2008; J. of Mole. Catal. B-Enzymatic, 2009;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4. 张伟华1)创新点 1 中脂肪酶催化的不对称转酯化反应的放大和工艺包设计; 2)创新点 3 中烯丙醇酮和烯丙醇酮乙酸酯萃取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