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467460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必须越来越强调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自然所需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而在生物课堂中探究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探究性提问”的形式实现的,因此,“探究性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在生物探究 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 探究性提问的特点 探究性提问是指那些为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而提出的问题。 早在1912年,美国学者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大 约占去

2、了普通学时的80。在这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提问,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口忆或对具体事实进行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做高水平思维,也就是说,教师提问虽多,但却较少是探究性的。那么,究竟怎样的提问才具备探究性的特点,通过一年多对新教材的探索,我认为探究性提问应具有以下 四个特点。 (一)鼓励性从形式上说,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许多教师常常是通过学生主动举手的办法选择答题的对象。这样虽然避 免了强行要求学生答题的弊端,但由于经常举 手的往往总是那么几个优秀生,难免使提问面 过窄,使多数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得 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 学生参与回答问题

3、: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以 阶梯式提问形式出现,由易到难,照顾到多层 面的学生;或在某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其他学生 发表看法,从而扩大提问参与面;或对于正处 于“起飞期”的学生,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特设 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全 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学习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安排 “起飞期”的学生将自己找到的生物生存方式的资料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使他们在自豪感中建立对生物 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由汇报现成的 资料,探究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逐渐参与到 教材中的探究性提问

4、中来。因此 ,教师善于鼓励,这在学习生物学的入门阶段尤为重要。(二)开放性 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等。例如,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中设计探究性提问:“如果水升温消耗的热量,远少于花生的燃烧热, 那么,损失的花生所含的热量哪里去了?”当教师向学生提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学生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 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实践表明,探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那些只需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

5、会剥夺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才能,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在探究教学中重要的是学生有机会动脑思考,学会思维的技能,从而增强他们开展探究的自信心。(三)序列性探究教学中的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这样显得杂乱无章,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设计。 在探究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且相互呼应,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逐步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 没有任何铺垫而直接引出“人类是怎样进化来的”,题目太大,初中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 很可能就会采取放弃态度。教

6、师如采用序列性提问就不同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森林 里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回答“古猿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其次,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地球古今自然面貌的改变,对比森林古猿,类人猿、人类的外形,探究提问:人与猿这种形态上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最后由学生总结人类进化的历程,这样的探究性提问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探索活动的基础上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从而达到认识上质的飞跃。 (四)提示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可以认为,一个具有探究倾向的教师很少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但却经常向学生提问。一个

7、探究性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示。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在什么条件下种子发芽最好”便是一个不适合探究的问题,因为它并未提示学生从何处以及如何寻找答案。只有在设计的问题具体到足以提示出需要什么资料去回答时,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科学问题。若将其改成“种子是在有光照条件下发芽好,还是在无光照条件下发芽好”,便成为一个有提示性的问题。二、探究性提问的基本要求 探究性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达此目的,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问在有疑之处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

8、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自知有疑的地方;另一种是自觉无疑其实有 疑的地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将它提出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假设,然后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实验,把它们逐一解决。例如,在“植物叶子上气孔大多分布在下表皮”这一知识点的讲述中,教师可以进行 这样的探究设计:让学生通过对挂图、显微镜的观察,自己提出问题“在进化中叶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个问题教材中没有现成 的答案,要引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多种看法,教师应适时加

9、 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求正确答案。对于那些司空见惯、学生自觉无疑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要通过演示或实验设 “疑”,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例如,在“探 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中,初中学生不会知道淀粉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从口腔开始消化的,不会理解淀粉在口腔中起了化学变化。教师要设计几组对比实验(馒头碎屑+唾液+搅拌;馒头碎屑+清水+搅拌; 馒头碎屑+唾液),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滴碘液后各组实验的现象,由学生从实验结果的差异中找到疑问,从而提出探究问题“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 )问题难易适度 探究性问题属于高级问题,

10、但这不是说问题要越难越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不利于他们有效地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容易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1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引起学生的探

11、究兴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 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大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时, 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之前,提出探究性提问“家里养花,为什么白天摆放在屋内,晚上要移到户外”,引导学生 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氧等)进行探究,学生必然产生这样的疑惑: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如果是,晚上我们为什么把花移到户外?这样,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往下进行探究学习,以求得到结论。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要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形式上看,问

12、题要变化多样, 形式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2启发性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能启发学生思路的问题必须具体、 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解答。问题含混不清,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3启发性提问要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矛盾的问题,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如果教师能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4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

13、类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例如,探究提问“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问题时,要求学生观察鸟的外部形态、剖析鸟的骨骼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类是解答问题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例如,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环境、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它要求学生综合教材第一单元有关生物圈的知识、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五单元有关计划生育的知识,联系实际,并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 造,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 提问

14、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若探究提问时,不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弄,不仅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时,如能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会促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立刻对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为他换一个相关的基础提问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教师可利用探究提问序列性的特点,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它分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 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雄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