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0437615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精编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前人的货币需求思想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是货币必要量理论。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未为假设条件的。他的分析是: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来实现它,比如值5克金的商品就需要5克金来购买。3、商品和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并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因此: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

2、次数公示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剑桥方程式:MdkPY其中,Y为实际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与费雪方程式中的P不同;k为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d为名义货币需求。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区别:1、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

3、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指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也有人称费雪方程式为现金交易说,而将剑桥方程式称为现金余额说。3、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货币需求数量。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保有货币最为便利,但同时要付出代价,如不能带来收益,也正是在这样的比较中决定了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余费雪方程式,特别

4、是利率的作用已称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综合考察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可以得出k=1/V,则MV=PY,此处的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这个公式最常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凯恩斯把对货币的需求分为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把投机动机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与债券。当债券收益率为正时,人们持有债券;当债券收益率为负时,人们持有货币。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人们会卖出手中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人们就会用手中的货币购买债券。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由投机动

5、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MM1M2L1(Y)L2(r) 其中,M1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为由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到不能再低时,人们会预期利率将会上升,债券价格将会下降,人们会卖掉手上的债券而获取货币,这样不管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留在手上,这时货币的需求弹性无限大,造成货币不流动,形成流动性陷阱。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后继者在两个方面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改进:1、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的函数。人们会把一部分预定用于交易的货币购买债券以

6、取得收入。当手中货币用完时再把债券卖出以换成货币。这样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就也与利率有关了。2、人们多样化的资产选择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持有债券的比例越高,预期收益也越高,同时风险也越大。因此人们会在持有货币和持有债券之间进行权衡,以选择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持有比例,这是在进行多样化投资。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中,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实际恒就行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rm为货比预期收益率;rb为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为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为预期物价变动率;u为反映主观偏好、风尚即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

7、合变数。对于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因而货币需求函数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这是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之间的主要差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1、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为货币的金融资产。2、将宏观总量作为考察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是费雪及其前人一贯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下,个人对货币需求的动机虽然也有分析,但并未由此建立微观行为主体的货币需求模型。源自剑桥学派的思路则是一个大转折,那就是把微观行为主体的持币动机作为考察货币需求这个宏观经济范畴的出发点。换了一个

8、角度,就产生了质的变化-扩大了对货币需求观察的范围。3、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那么纳入视野的就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求。而将考察角度转向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则显然不仅有交易的需求、支付的需求,还有保存自己财富的需求。这样,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的货币,还有起保存价值职能的货币。4、于是,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这样概略地加以表述:从f(Y)发展为f(Y,r),并不断纳入更多的自变量。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18”公式“18”公式的具体含义: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18”公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的货币量(即现金)实际生活中,如果按这个公式

9、计算得到的值是8,说明货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这个公式是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个公式已经不再适用。一个有争议但流传甚广的公式为了取代“18”公式,人们使用了新的度量货币需求的公式:M= Y+P即货币供给增长率M等于经济增长率Y加预期(或计划)物价上涨率PM= Y+P这个公式是以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为假设前提的。但近年来货币流通速度明显加快,因此需要对这个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公式是:第三节 货币需求面面观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货币的名义需求是不考虑物价变动影响的货币需求,用Md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是剔除了物价变动影响的货币需求,用Md/P表示。发挥产出潜力的

10、货币需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使货币的需求保持在恰当的规模,使经济的产出达到其潜在产出。为进行金融资产交易而需要的货币需求应如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 除了金融资产直接交易的货币外,还需要有一部分资金为进行金融资产交易而服务,如“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以往的货币需求理论都没有考虑这部分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常年游离在实际经济过程之外,也应该计入货币需求。至于如何计量这部分货币需求,还需要探讨。第四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在前面介绍过的货币需求方程和货币需求函数中,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

11、模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典型。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其目的在于说明利率和价格变动这类因素对货币持有主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收益或损失,以及这种潜在收益或损失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早期的货币需求模型都未考虑机会成本因素。剑桥方程式在对实际现金余额与收入的比率k做注解时强调了利率因素的作用,可以说是引入机会成本因素的开端,但在模型上也未直接表示出来。直到凯恩斯对货币需求三动机的分析,才建立起内容和形式一致的微观货币需求研究框架。资产选择资产选择对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货币需求的决定极为重要。资产选择的目的有两个:保

12、值、生利。选择的方向有三个:(1)购买生利的金融资产。(2)持有现金。(3)购买实物资产。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从宏观角度估算货币需求,需要利用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我国前些年提出的公式都是宏观模型。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反映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不考察各种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是主要关心市场供给、收入这类指标的变化。两个角度不可偏废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和一些重要的机会成本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并将其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其着力点在于建立可以更充分反映客观

13、实际的模型并据以剖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这两者是不能偏废的。第五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货币供给问题述要货币供给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如何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重要的课题。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使=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IMF的和中国的M系列中国和IMF的标准一样,采用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通货,包括钞票和硬币。不包括银行库存现金。M1=M0+活期存款,即货币M2=M1+准货币(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

14、储蓄存款、其它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1称为狭义货币;M2称为广义货币;M2-M1称为准货币。M1/M2-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此处的流动性指货币的流通速度。M1/M2越大,表示狭义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越大,货币流动性越大;M1/M2越小,表示狭义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越小,货币流动性越小。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金融创新加强了许多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突破了原有货币层次的界限,加大了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第六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与控制工具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对乘数的调控。货币当局通常运用三大工具-公开市

15、场业务、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并进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债,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这个工具的运作过程如下:当货币当局从银行、公司或个人购入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由于债券出售者获得支票后的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基础货币。公开市场操作的有点:(1)使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2)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4)由于吞吐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有可能用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产生震动性影响。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率地发挥作用,其前提条件是: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可用以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再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现在已扩展为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利率变动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机制是:利率提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网络营销/经济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