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30314187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联盟]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校联盟]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校联盟]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校联盟]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联盟]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五柳先生”,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从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点拨】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由此可见,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

2、乐道的隐士。2.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交流点拨】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来源:学科网3.你认为本文用“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作结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用其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二)语言赏析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先生

3、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气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三)悟读升华1.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交流点拨】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2.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受到哪些启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交流点拨】对于许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

4、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嘲自赏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三、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来源:学科网性格-志趣-生活 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向往宁静、淡泊、安定的生活四、拓展延伸1.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学生中,有人认为陶渊明既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那为什么不能正视现实,去扭转乾坤,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呢?)【交流点拨】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

5、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可以说陶渊明安贫乐道、辞官归田,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2.提出假设: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农田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交流点拨】选择职业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同时又要审时度势,与时代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又是第一位躬耕农田的诗人。当代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因此他可以开一家以“田家风情”为特色的“田园居”山庄。活动设想:“田园居”山庄内景区建议设置以下景点桃花源村、容膝居、松亭、菊园、南山阁,所有景点适当位置配古人诗文歌赋。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