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马说》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30314023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联盟]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马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校联盟]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马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校联盟]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马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校联盟]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马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校联盟]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马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联盟]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马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联盟]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马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张井冈 编 090416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一、词语解释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ng)马。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辱:受屈辱。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4

2、、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是千里马而著称。以,凭借。称,著称。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6、一食(sh):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7、食: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9、是:这样,指示代词。10、能:才能。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12、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3、。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16、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来源:学*科*网 18、呜呼:表示哀叹,唉。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20、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二、通假字(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

4、疑问,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是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四、一词多义虽有千里之能:的来源:学+科+网Z+X+X+K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饲 喂养,动词故虽有名

5、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其真无马邪:难道来源:Zxxk.Com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五、实词类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来源:学科网ZXXK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列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策之用鞭子打马执策马鞭子道方法尽竭尽材通“才”,才能鸣鸣叫通通晓执拿着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六、虚词类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虽即使或有时其代“千里马”安怎么(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七、活用词类 、形容词用作动词:辱:辱没。

6、例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名词用作动词: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行千里。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雄健的马也只是辱没在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夜店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

7、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来源:Zxxk.Com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他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8、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9、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

10、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整体感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

11、、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关于马的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猴年马月 害群之马 金戈铁马 一马当先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与马有关的俗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