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备战)测控指导语文(人教必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上传人:萌** 文档编号:13029441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备战)测控指导语文(人教必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中考备战)测控指导语文(人教必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中考备战)测控指导语文(人教必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中考备战)测控指导语文(人教必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中考备战)测控指导语文(人教必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备战)测控指导语文(人教必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备战)测控指导语文(人教必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景仰(yng)显宦(hun)戊戌政变(w)叱咤风云(c)B.启迪(d)莅临(l)迥乎不同(jing)风和日丽(h)C.趣味(q)秃头(t)步履稳健(l)风神潇洒(xio)D.谦逊(xn)激亢(kng)沉着有力(zhu)大汗淋漓(ln)思路解析A项,“叱”应读“ch”;B项,“和”应读“h”;C项,“履”应读“l”。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清心寡欲的日子了,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B.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有人挺身而出,捍卫

2、自己的权利;有人屏息以待,任人宰割。C.当今学术界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端行为,抄袭、剽窃、造假蔚然成风,这与急功近利的不良环境是分不开的。D.在这次征文大赛中获奖的5个作品,分别以亲情、爱情及处世之道为主题,短小精悍,但颇具深意。思路解析A项,“清心寡欲”,指保持内心清静,减少欲念。与语境不符。B项,“屏息以待”应为“屏气敛息”。C项,“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多指良好风气。与语境不符。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应发展和重视家庭教育。B.气候恶化从多方面直接显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

3、失衡,也告诉人们如果不采取措施,工业化就会导致人类难以逆转的绝境。C.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D.航天事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更富裕。现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航天,离不开卫星。思路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因此应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B项,成分残缺,应在“导致人类”之后加上“走向”或“陷入”或“面临”等动词;C项,搭配不当,应将“一台”改为“一部”;或者保留“一台”,将“剧本”改为“话剧”。答案D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

4、喜欢特殊化。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D.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陈旧的事情思路解析横线前突出的是“巧”字,横线后为“不喜欢喜欢”。A、B、D三项均为“爱看而不爱看”,与原文“不喜欢喜欢”不照应。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

5、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

6、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

7、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5讲国语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思路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语言自有其鲜明的特色,用广东话演讲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听讲,反而更能表现其思想感情,故而作者这样说。参考答案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梁任公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6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思路解析这是梁任公先生当年演讲的内容,二十余年后的作

8、者还能真切地回忆出来,可见当年演讲之生动。从这个角度思考即可。参考答案箜篌引简短鲜明,经梁任公先生一朗诵,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作者遇到实际的环境,顿时忆起这首古诗,这充分说明先生的演讲非常生动、形象。7为什么许多听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可以从梁任公先生演讲的魅力方面思考作答。参考答案先生全身心地投入演讲,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情感感染了听众。8在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梁任公先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

9、路解析节选部分主要是写梁任公先生当年演讲的情景,写了演讲时的动作、演讲后的感受,可见节选部分运用的手法主要是细节描写。参考答案节选部分主要运用细节描写来写梁任公先生。通过讲箜篌引、敲头背书、手舞足蹈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我的父亲梁实秋(节选)梁文蔷父亲翻译莎士比亚剧本始于抗战前,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后来因抗战,颠沛流离,只译了10本,便停顿下来,因为翻译莎士比亚是没有钱的,为了我们一家,父亲必须谋生,教书、写文章。生活相对安定下来后,他又开始有计划地翻译。父亲给自己规定,每天要译两千字。台湾的天气很热

10、,那时也没有冷气,父亲这个北方人对气候颇不适应,他又很胖,非常怕热,经常挥汗如雨。父亲非常有毅力,如果因为有事未能完成预计的工作,加班也要把拖下的工作补上。翻译莎士比亚,是胡适先生的建议,最初是父亲与另外两个人一起翻译,但那两位后来中途退出,只剩下父亲一人坚持。翻译莎士比亚是件苦事,因为他全部用古英文写作。我曾向父亲抱怨说,我根本看不下去莎士比亚的原文,父亲笑着说:“你若能看懂的话,那就不是莎士比亚了。”父亲每译完一剧,就将手稿交给母亲装订。母亲用古老的纳鞋底的锥子在稿纸边上打洞,然后用线缝成线装书的样子。没有母亲的支持,父亲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我在台湾与父母一起生活了10年,因为哥哥姐

11、姐的失散,成了“独生女”。父亲与母亲的感情很好,他们后来跟着我到西雅图生活了一段时间,我时常在汽车的后视镜里很“嫉妒”地发现,他们还经常手拉手坐在一起。1974年4月30日上午,父亲与母亲照样手拉手到附近市场购物,市场门口一个梯子突然倒下,正好击中了母亲。母亲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因伤势很重,需要动大手术。临进手术室前,母亲以一贯的自我克制力控制自己,既不抱怨,也不呻吟。进手术室前,她似乎已有所预感,对父亲说:“你不要着急,治华(注:梁实秋的学名为梁治华),你要好好照料自己。”几个小时后,护士出来通知,母亲已不治。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父亲坐在医院长椅上开始啜泣,浑身发抖,像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就在母

12、亲去世后一个月,父亲终于辗转知道了哥哥、姐姐仍然在世的消息。他特地跑到西雅图母亲的墓地前,告慰母亲。1981年夏,我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回到了儿时居住的庭院,却已是物是人非。临行前,大姐文茜折了一小枝枣树叶,上面还有一个小青枣,让我带回台湾,送给父亲。这棵枣树是我们在北京时熟悉的老枣树的后代,老树早已被砍去。我小心翼翼地把枣叶包好,回到台湾后,把在大陆的见闻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汇报,其中包括姐姐文茜、哥哥文骐33年的经历,讲到激动处,与父亲相对而泣。那个枣和树叶后来都枯萎了,父亲把叶子留下来,放在书里,珍存着。1986年,我最后一次赴台探望父亲。临走时我与父亲在客厅中道别,父亲穿一件蓝布棉外衣,略弯

13、着腰,全身发抖。他用沙哑的声音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怎么叫出租车,怎么办出境手续等,那一刻,他又把我当作他的没出门的小女儿。那一次,我充满了不祥之感。1987年11月3日,父亲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当时,小量地输氧已经不够。父亲窒息,最后扯开小氧气罩,大叫:“我要死了!”“我就这样死了!”此时,医生终于同意给予大量输氧,却发现床头墙上大量输氧的气源不能用,于是索性拔下小量输氧的管子换床。就在这完全中断输氧的5分钟里,父亲死了。父亲强烈的求生欲望一直支持他到心脏停止,他留下的最后五句绝笔之一是:“我还需更多的氧。”没想到父亲留在人间最后的字迹,竟然是这样的求生呼号。每想到此,我便有肝肠寸断之感。(选自三联

14、生活周刊)9节选部分回忆了梁实秋先生到台湾以后的生活,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从文章段落的切分上可以看出,八个段落可以分成五层,每层写一件事。参考答案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父母之间的恩爱和母亲去世的情况。对故土的热恋。对“我”的关心。父亲去世时的情形。10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找出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的理解。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如父亲在医院长椅上哭泣,浑身发抖;父亲把枣树叶子放在书里珍存着;最后一次送“我”等。这样写的好处应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加以分析。参考答案写父亲在医院长椅上啜泣,浑身发抖,像个孤苦无依

15、的孩子。准确地表现了母亲去世给父亲带来的打击之大,侧面表现了父母之间的恩爱。把“我”从故乡带来的枣树叶子珍存在书中,表现了父亲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11文中作者说“那一次,我充满了不祥之感”,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全身发抖”,声音“沙哑”和对女儿的反复叮嘱等内容,从生理和心理的苍老两方面分析。参考答案父亲老了,略弯着腰,全身发抖,表明他身体不再健康。对“我”的不厌其烦的叮嘱,表明他对小女儿格外留恋。从父亲的这些言行中,“我”感到了“不祥”。12从这篇节选的回忆性文章中,你可以看出梁实秋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中关于梁实秋先生的生活、工作的有关内容分析即可。参考答案梁实秋先生具有如下品格:有学识,有毅力;关爱家人,眷恋故土;热爱生活,有强烈的求生欲。三、表达交流13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五个关键词。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美国卫生官员9月30日称,美国出现了首例在本土诊断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证实了这一消息,但未透露更多细节。德克萨斯州一家医院称,患者已被严格隔离。此前,美国医院成功治疗过几位在西非确诊感染“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