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十二章 化湿药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26623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学---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学---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学---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学---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第十二章 化湿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第十二章 化湿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化湿药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脾喜燥而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本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前人谓之“醒脾”,“醒脾化湿”等。同时,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症状。此外,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用。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此外,有芳香解暑之功,湿温、暑湿等证,亦可选用。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如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者,常与行气药物配伍;如

2、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伍温中祛寒药;如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常配伍补气健脾药同用;如用于湿温、湿热、暑湿者,常与清热燥湿、解暑、利湿之品同用。化湿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以免其挥发性有效成分逸失而降低疗效;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类药大多能刺激嗅觉、味觉及胃粘膜,从而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使胃肠推进运动加快,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排除肠道积气的作用。藿香 Huoxiang名医别录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

3、。切段生用。【性能】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 化湿,止呕,解暑。【应用】1、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和剂局方)。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3暑湿、湿温。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

4、方);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不宜用。【古籍摘要】1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2、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3、本草正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其它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等。另有多种其他倍半萜如竹烯等。尚含生物碱类。2药理作用: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

5、解痉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尚有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等作用。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藿香为主配伍葫芦茶、矮地茶,水提取,制成胶囊,阴道内外用,用治念珠性阴道炎,有良效(中医杂志,1979,8:52)。佩兰 Peilan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切段生用,或鲜用。【性能】 辛,平。归脾、胃、肺经。【功效】 化湿,解暑。【应用】1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其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治湿阻中焦之证,每相须为用,并配苍术、厚朴、蔻仁等,以增强芳香化湿之功。又因其性平,芳香化湿浊,去陈腐,用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的脾

6、瘅症,可单用煎汤服,如兰草汤(素问),或配伍黄芩、白芍、甘草等药。2暑湿、湿温。本品化湿又能解暑,治暑湿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湿温初起,可与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同用。【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洋。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2、本草经疏:“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5%2%。油中含聚伞花素(对异丙基甲苯)、乙酸橙花醇酯,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其它尚含有三萜类化合物。2药理作用:佩兰水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及

7、油中所含的伞花烃、乙酸橙花酯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佩兰挥发油及其有效单体对伞花烃灌胃具有明显祛痰作用。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佩兰配伍藿香、白术、扁豆、茯苓、杏仁、苡仁、滑石等,治疗暑温夹湿,伤及肠胃之腹泻效果良好,剂而愈(四川中医,1985,12:43)。苍术 Cangshu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前者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后者主产于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麸炒或米泔水炒用。【性能】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应用】1湿阻中焦证。本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

8、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和剂局方)。若脾虚湿聚,水湿内停的痰饮或外溢的水肿,则同利水渗湿之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如胃苓汤(证治准绳)。若湿热或暑湿证,则可与清热燥湿药同用。2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长于祛湿,故痹证湿胜者尤宜,可与薏苡仁、独活等祛风湿药同用,如薏苡仁汤(类证治裁)。若湿热痹痛,可配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药,如白虎加苍术汤(普济本事方),或与黄柏、薏苡仁、牛膝配伍合用,用于湿热痿证,即四妙散(成方便读)。若与龙胆草、黄芩、栀子 清热燥湿药同用,可治下部湿浊带下、湿疮、湿疹等。3风

9、寒挟湿表证。本品辛香燥烈,能开肌腠而发汗,祛肌表之风寒表邪,又因其长于胜湿,故以风寒表证挟湿者最为适宜。常与羌活、白芷、防风等同用,如神术散(和剂局方)。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蒸煮同食。【用法用量】 煎服,510g。【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鉴别用药】 苍术、藿香、佩兰均为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之力,用于湿阻中焦证。但苍术苦温燥烈,可燥湿健脾,不仅适用于湿阻中焦,亦可用于其它湿邪泛滥之症;而藿香、佩兰性微温或平,以化湿醒脾为主,多用于湿邪困脾之症。【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2名医别录:“

10、主头痛,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暖胃消谷嗜食。”3本草纲目:“治湿痰留饮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泄肠风。”【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油中主含苍术醇(系-桉油醇和茅术醇的混合结晶物)。其它尚含少量苍术酮、维生素A 样物质、维生素B 及菊糖。2药理作用:其挥发油有明显的抗副交感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对交感神经介质肾上腺素引起的肠肌松弛,苍术制剂能促进肾上腺抑制作用的振幅恢复苍术醇有促进胃肠运动作用,对胃平滑肌也有微弱收缩作用。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是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苍术煎剂有降血糖作用,同时具排钠、排钾作用;其

11、维生素A 样物质可治疗夜盲及角膜软化症。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苍术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疾病,如:单用苍术泡水饮服,治疗胃下垂,颇获良效(中医杂志,1997,2:72);或用苍术煎汁,冲服生鸡内金末,治疗小儿厌食症,亦有良效(中医杂志,1997,1:7);用苍术1015g,配入黄芪、沙参、五味子等组成“金水相生饮”,治疗糖尿病,总有效率为92%(中医杂志,1997,2:70);用苍术20g、白芷20g、乌梅15g、五味子15g,水煎,采用蒸气吸入法,治疗鼻息肉30 余例均可收效(辽宁中医杂志,1984,7:85)。另外,还可用治耳鸣、烧烫伤及寻常性鱼鳞病。厚朴 Houpo神农本草经

12、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46 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切丝,姜制用。【性能】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应用】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伤寒论)。3痰饮喘

13、咳。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伤寒论)。此外,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鉴别用药】 厚朴、苍术均为

14、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但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药,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而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祛风湿。【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2名医别录:“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3本草纲目引王好古语:“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含-桉油醇和厚朴酚。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木兰箭毒碱、厚朴碱及鞣质等。2药理

15、作用: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及若干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厚朴碱、异厚朴酚有明显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厚朴碱、木兰箭毒碱能松弛横纹肌。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厚朴有降压作用,降压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心率增加。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厚朴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疾病,如:厚朴35g,枳实30g,大黄20g,治疗肠梗阻130 例,有效率85.3%(中医药学报,1989,5:39);用厚朴9-15g,加水分煎2 次,顿服,治疗肌强直,疗效较好(中医杂志,1985,6:419);用厚朴、枳实、大黄、芒硝(冲)各9g,行X 线快速肠道造影,诊断右侧结肠癌10 例,效果显著(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4:21);另可用厚朴预防术后肠粘连及闭经症。附药厚朴花 Houpohua为厚朴的干燥花蕾。于春季花末开放时采摘,稍蒸后,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微温,善于理气宽中,芳香化湿,其功似厚朴而力缓,主治脾胃湿阻气滞之胸腹胀满疼痛,纳少苔腻等证,常与藿香、佩兰等配伍同用。用量39g。砂仁 Sh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