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24632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见欢 走近作者 朱敦儒 1081 1159 字希真 洛阳人 著有 岩壑老人诗文 已佚 今有词集 樵歌 也称 太平樵歌 宋史 卷四四五有传 今录诗九首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诗词诵读 南京城上西楼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 官僚们散了 什么时候收复国土 试请西风把自己的泪吹到扬州 诗词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古人说 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 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 纵目远眺 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 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 万里大地都

2、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王国维说 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 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 衰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中原沦陷 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这是又一次的 衣冠南渡 几时收 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这种 中原乱 簪缨散 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 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 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风 本身无所谓悲 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 感到风也是悲的了 风悲 景悲 人悲 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 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 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 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 国防要地 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 夕阳流水 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 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下片前面直抒胸臆 表达亡国之痛 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后面用拟人的方法 请托 悲风 把泪吹到扬州去 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