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蒙中高一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45555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巴州蒙中高一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疆巴州蒙中高一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巴州蒙中高一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巴州蒙中高一历史期中.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巴州蒙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卷(客观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2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

2、方物之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民本思想 B天人感应 C人文精神 D唯物主义3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4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3、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

4、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8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 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 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小篆 D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9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可以说明: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是因为决定文字演变

5、的因素有古代帝王所创造 书写工具的影响和制约交流传播的需要 必须固守传统文化A B C D10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11、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经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不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A. 小篆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12197

6、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 A隶书的私印是冷贤得后人放进去的 B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C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 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13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14“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7、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16、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元杂剧作者人才辈出 B.识分子地位低下C.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形成D.杂剧将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17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

8、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A B C D18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关于昆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元末明初时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B昆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C昆曲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昆曲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

9、乾京化独领风骚20假如有2个孩子,甲喜欢读书,乙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你今天去图书馆,谁会和你去?大概有四种可能:甲去,因为他有读书的爱好;乙去,因为他好奇并愿意培养读书习惯;都去,一个是习惯爱好,一个是好奇和需要;都没有去,甲有事情今天不能去,乙没有兴趣去。这种情形符合古希腊哪位哲学家的命题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21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斯多德22“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

10、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对这个故事,苏格拉底会说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C“人生而平等” D“人民主权说”23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两部作品所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24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拜伦创作西风颂 薄伽丘写出十日谈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康德创立“批判哲学”A B C D25.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

11、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彼特拉克 A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B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第卷(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

12、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2分)(2)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4)材料四作者提出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27中国妇女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不同际遇,反映了社会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病故,“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有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女儿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