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单元复习.12.25.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125795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单元复习.12.2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抗日战争单元复习.12.2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抗日战争单元复习.12.2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抗日战争单元复习.12.2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抗日战争单元复习.12.2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单元复习.12.2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单元复习.12.25.ppt(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史下 抗日战争 单元复习一 考点回眸自1995年以来 历年高考均涉及本单元内容 主要有 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 抗日战争的时间 主要特点和意义 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进行的努力 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关的历史史实 皖南事变反映的问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 中共提出三大口号 土地政策的意义 百团大战 主要的抗日根据地 大生产运动的意义及认识 反对边区迷信问题 抗战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 中共七大的重大意义 产生 新教科书 逆流的原因等 其特点是选择题较多 尤其是在抗战相持阶段 涉及面广 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各领域均有涉及 能力考查意图非常明显 从基

2、础知识的整合能力 历史现象的分析 比较能力到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能力几乎应有尽有 有些重点内容都反复交换角度考查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本单元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 尚未考查过的知识点及其思考角度1 尚未考查过的知识点 1 卢沟桥事变 重在 全面侵华的标志 的原因 可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日本逐步扩大侵华的各个事件相联系 也可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方面考虑 同时要注意卢沟桥的战略地理位置及其对整个战局的影响 2 社会主要矛盾 在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 这时阶级斗争必须服从民族斗争 可从相互影响的角度考虑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原因 也可利用主次矛盾的转化和联系的哲学观点进行理论分析

3、 3 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从性质上考虑 具有反法西斯的特点 从中国近代史的方面说 具有全民族性 惟一胜利等特点 从世界的角度看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要把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联系 4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伟大作用 结合史实从各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特别注意此间中共自身建设的事实 说明其成熟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5 抗战胜利的原因 结合史实从各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与甲午战争相对比 说明一胜一负的原因 或者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说明互相配合等情形 2 已考知识点的新角度 1 皖南事变 考虑该事件的背景 影响皖南事变发生和解决的各种矛盾 性质与影响 理

4、解中共反击皖南事变的斗争艺术 2 抗战相持阶段 从交战双方分析考虑其原因 实质 意义 特别关注日本的方针和策略 3 中共提出的三大口号 口号的根本目的 实践及其对抗战形势的影响 也应注意与其它历史时期中共提出的口号进行比较 4 抗日根据地 开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指导思想 分布区域 与地理知识联系 战略构想 对不同时期根据地建设内容的分析比较 5 毛泽东思想 准确掌握其形成和组成部分 可与哲学知识相联系说明应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 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建立 维护 巩固的原因 国共两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制约国共双方矛盾斗争的诸多因素等 7 中共 七大 的内容 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目标 主要针对国民党

5、的独裁统治 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主要依据抗战胜利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 三 阶段特征和主要内容 1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具体特征是 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同时也穿插着其他各种矛盾 2 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1 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 2 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 3 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 四 重点解析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 2 中华民族

6、的抗战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 2 分析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的抗战 3 两次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 原因是什么 在第二次合作中 中共采取了什么策略 具体有何表现 起到什么作用 4 中国共产党处理 西安事变 与 皖南事变 的比较 5 抗战时期中共自身建设 6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 7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8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典型试题剖析1 1939年 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 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 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解析 本

7、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形势 这样用排除法可以首先排除B D两项 因为此时汪伪政权还未正式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正式爆发 其次要准确掌握国民政府此时的政策重心 由此可以排除A项 正确答案应是C 2 中共中央提出 坚持抗战 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 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 反对倒退 三大口号 主要是针对A 近卫关于 建立东亚新秩序 的声明B 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C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D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 解析 本题要求明确认识把握中共提出这三大口号时的历史背景 依此来分析判断相关的历史现象 从所给材料的 抗战 团结 等词语来看

8、显然不是针对日本方面和汪精卫集团 从而排除A B 再比较C D 争取 抗战 团结 进步 的舆论肯定在相反的事件发生前出现 从而排除D 正确答案为C 4 中共 七大 的重大意义不包括A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 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 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D 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5 下列对9 18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 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 它促使中国共产党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 它冲破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6 中共抗日通电和国民党自卫宣言的相似点A 捍卫中国领土完整B 维护国际公

9、约C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D 人民 军队和政府共同抵抗7 以下对1938年10月以前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A 消极避战导致大片国土丢失B 积极导致对日作战不力C 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D 努力奋战保卫了西部大片国土 8 18事变后 面对国内的舆论的压力 蒋介石提出了 攘外必先安内 反映的最本质问题是A 东北不是蒋介石的统治中心B 中共是心腹之患 日本是肌肤之患C 蒋介石开始倾向抗日D 阶级意识居主导地位 9 30年代并存与中国境内的政权最多时达到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10 抗日战争中 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实质是A 争取抗战胜利的途径问题B 抗战领导权问题C 中国革命发展的前途问题D 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问题11 1944年敌后战场进行局部反攻的客观条件是A 美国对日本宣战B 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C 日军忙于 大陆交通线 战役D 反扫荡斗争取得最后胜利 12 历史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具体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机遇是A 日本发动9 18事变B 中共参与西安事变饿和平解决C 瓦窑堡会议D 领导12 9运动1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因是A 中共对国民党坚持既团结又斗争B英美反对国共关系破裂C 民族矛盾尚未解决D 国民党坚持抗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