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北票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3 1.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66317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北票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3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辽宁北票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3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辽宁北票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3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辽宁北票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3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辽宁北票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3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北票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3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北票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3 1.ppt(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1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 3课时 课标解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 使学生理解荒漠化的过程 成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的概念和过程 1 荒漠化的概念 干旱 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区 土地退化 人类过度经济活动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 耕地退化 林地退化 草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 出现了以风沙活动 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 亚热带湿润 半湿润气候条

2、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 受人为活动干扰 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导致土壤严重流失 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主要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 次生盐碱化 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 地下径流不畅 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 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松辽平原 河套平原 渭河平原等 红漠化 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 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 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 土地贫瘠 形成荒漠 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 思考 1 沙漠化就是荒漠化 2 荒漠就

3、是荒漠化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简单说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 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荒漠的过程 而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类型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 2011年10月17日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在韩国召开 1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荒漠化是荒漠在原来基础上不断扩大的过程B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 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C 荒漠化就是荒漠D 荒漠化的标志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 对点训练 2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 正确的是 C

4、 A 江南丘陵 次生盐渍化B 西南喀斯特地区 红漠化C 西北干旱地区 沙漠化D 黄淮海地区 石漠化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讨论 从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与植被等方面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天山 昆仑山 地形 位于第二级阶梯 海拔高 以高原 山地和盆地为主 贺兰山 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 2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 东 西部地形差异大 地形 气候 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干旱的原因 西北地区 位置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地形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干旱 湿润气流难进入 山岭重重阻隔 植被稀疏 自东向西为草原 荒漠草原和荒漠 植被 2

5、 议一议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等 有什么关系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 高大山地 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气候 干旱 降水稀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水量小 植被 稀疏 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各方面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 十分密切 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 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 且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 2 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 降水变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

6、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小结 二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 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 发展创造条件 过程 分散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程 加剧加速发展 人类活动 丝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 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 而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 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 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 这一事实 清晰地显示了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局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 人类活动与荒漠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2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 人类活动不当 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3 形成

7、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3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人口激增 燃料需求多 无节制采挖药 菜 过度樵采 樵采天然植物 严重破坏草场 加速荒漠化 破坏固沙植物 1 过度樵采 天然发菜具有解毒清热 理肺化痰 调理肠胃的作用 尤其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 发菜谐音 发财 与甜食搭配烹制为佳 深受广东一带人们的喜爱 国家每年因搂发菜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而发菜收益仅几千万元 代价太大 得不偿失 搂发菜 发菜 甘草王 2 过度放牧 超载放牧 牧草生长能力 土壤结构被破坏 草场载畜量降低 土地沙化 短期的经济利益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2 过度放牧 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

8、牧场的影响 因为人畜活动必然会以水井为中心 于是水井周围就会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 当井的数目不很多 而且间隔很远的时候 在以井为中心的裸地之间还有大片正常的牧场以维持牲畜的生存 图a 但是当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增加时 不得不打更多的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 而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整个牧场的毁灭 图b 过度放牧 掘井取水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 3 过度开垦 沙区边缘 本身存在着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从事农业生产而缺少防护林保护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经济效益差而弃耕 荒漠化 荒漠地区 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耕作技术落后 灌溉措施不当 生态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 次生盐渍化 3 过度开

9、垦 知识梳理 活动探究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 并联系已学知识 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 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 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津德尔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居民点 其月均温都在22 以上 甚至达到33 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 在降水方面 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 且基本集中在夏季 特别是7 8两个月 以其有限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 高蒸发量相比 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 客观上 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热因素 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

10、所决定的 2 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 随着沿海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 这里的传统游牧业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根据图2 8 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传统的游牧经济 因其牲畜品种多样 经营规模小且分散 季节游牧 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 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 大规模的集中经营 采取掘井定居的经济模式 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 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 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 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 这一因素促使萨赫

11、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 农牧之争加剧 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 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 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由于人口激增 对粮食的需求猛增 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作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 结果是 人口增加 草地变旱地 草地缩小 牧场超载 转牧脆弱地区 荒漠化加剧 劳动力需求 4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请你解释下图 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此图明显地描绘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 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问题的源头在人口的过快增长 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 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201

12、0 安徽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B A 森林锐减B 土地沙漠化C 土地盐渍化D 物种灭绝 对点训练 甲图为某地区的平面图 乙图为甲图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 表中为甲图P地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据此回答1 5题 1 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 判断P地所在地区属于 D 亚热带 温带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A B C D 2 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B 夏季降水 春季降水 深层地下水 冰川融水A B C D 3 近年来 河流下游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 下游地区的湖泊基本消失 主要原因可能

13、是 B 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臭氧层空洞 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多 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A B C D 4 近年来 分布于冲积 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 主要原因可能是 D 温度下降 温度升高 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过量抽取地下水A B C D 5 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 D 调入大量开垦荒地的劳动力 控制人口数量 引水灌溉 保育天然植被A B C D 三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原则及重点 1 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 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 治水 治碱 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14、 3 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因地制宜的进行综合整治 2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体系 3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 节水农业 沙拐枣 柠条 红柳 骆驼刺 单子麻黄 猪毛菜 胡杨 梭梭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公路 公路两侧的为草方格沙障 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 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试验推广站 创造出生物固沙 沙地飞播造林种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 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还草 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

15、境治理工程 恢复西部生态环境 再造 秀美山川 的努力 正在艰难而坚定地进行 3 西北地区荒漠防治的现状 阅读 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1 大面积推广土壤保护耕作制度2 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3 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 保留残茬 积雪保墒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 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1 2 题 材料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对点训练 1 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 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在农业生产中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 措施 提高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 合理分配水资源 合理开采地下水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因地制宜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2009宁夏文综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 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 年年植树 但因成活率低 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课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