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0064757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4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 2 期 中国的报纸之有副刊 人们一般认为最早是1897年11月24日随报附送的上海英商中文报纸 字 林沪报 的附张 消闲报 1 从这个阶段起 一直到五四时期 报纸副刊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最初其 作用主要是在正张缺乏稿件时来补充版面 所以在当时就被老百姓称为 报屁股 报尾巴 一般报 纸也大多称其附张为 杂俎 馀兴 或 余兴 因此 长久以来报纸副刊在报馆自身的文化角色 定位中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 后来报馆方面却发现这些不起眼的 报屁股 受到了日益崛起的知 识阶层和市民社会的欢迎 它的娱乐性 针对性 即时性都是吸引普罗大众的重要原因 因此 对报馆 来说发展副刊 尤其是

2、文艺副刊就变成了扩大经营的极好手段 张静庐就指出 副刊如编辑得法 辅助报纸的销行之力甚大 因容易受一般青年学子所欢迎 往往为了一份副刊而订阅一份报纸 这事 情是很多的 2 至于为什么副刊会比正张更受到大家的欢迎 还与当时报纸正张千篇一律的编辑惯 习 因循守旧的编辑作风有关 张静庐曾指出 至于上海的报馆 则向来只知道剪裁外埠的报纸 或 新闻社同性质的新闻的供给 除了外埠的特约通信员之外 更无所谓外勤记者 所以如果你细心的 把各种报纸比较着看 往往使你惊异地发觉他们大同小异 有时竟至完全相同 本埠的新闻 采用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 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 陈捷 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 上海报

3、纸副刊由于受到营业化思潮的影响 副刊整 体在思想趣味和文化品格上呈现出媚俗化的不良倾向 时事新报 副刊 报馀丛载 就是在 这种历史生态和演变逻辑的影响下首倡黑幕文化 黑幕文化的恶性发展在破坏社会文化 生态的同时 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弄潮儿 进步读者乃至北洋政府的普遍批判和制裁 时 事新报 为了挽回危局 在研究系张东荪等人的带领下 创办了我国现代第一个学术性文化 副刊 学灯 裁撤了以黑幕文化为特色的 报馀丛载 这不但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影响日益壮大 已经渗透到了报纸文艺副刊 而且也反映出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新的文化潮 流下应时而变的积极态度 关键词文艺副刊社会新闻栏访员制度黑幕文化 时事新报 学灯

4、陈捷 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210094 1 字林沪报 创刊于1883年 2 张静庐 中国的新闻记者和新闻纸 上海 现代书局1932年版 第64页 16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 闻社和访员的 外埠的新闻 剪裁外埠的报纸 这几乎是各报馆所一成不变的新闻编辑法 1 正是由 于报纸正张大家都大同小异 于是利用副刊的差异性来相互竞争以扩大经营就成为了特定历史语境 下的必然 一 戈公振在 中国报学史 中说 民国以来之报纸 舍一部分之杂志外 其精神远逊于清末 盖有 为之记者 非进而为官 即退而为营业所化 2 可见 当时报纸的官化和营业化是民国早年两种不良 的倾向 姚公鹤曾说 俨藉报纸为

5、党争之利器 则愈演愈进 愈况愈下 举全埠 指上海 笔者注 报 纸而能脱离此漩涡者 已不数数见矣 有鉴于中国之党争 凡著名之报无一不落党阱 3 1916年 袁世凯称帝败亡之后 以往政党色彩鲜明的上海报业转而出现了一股政治色彩褪色 营业化 色彩 激增的潮流 邵飘萍在 新闻学总论 中提到 时事新报 时说 初为研究系所经营之机关报 后乃竭 力设法脱离窠臼 改为营业性质 在谈到 中华新报 时也说其 为政学系之机关 近亦注意于营业 在谈到 新申报 时又说 其出版之初 乃与申报之纠葛有关系 后略渗入临时的政治性质 势力当然 与申报相差远甚 但现在在竭力改进中 颇注意于营业 谢六逸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处于资本主

6、义 的时代 新闻受了经济势力的影响 它脱离政治羁绊 变成一种产业 这是当然的发展 4 但是 在上 海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报界对营业化过度追求的倾向导致了副刊整体精神层次和思想水准的堕 落 报纸的营业化本来是正常的 不但可以摆脱沦为 拿津贴 政党团体附庸的先例 而且可以壮大 自身经济实力 进而扩充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就是在这样一股为了注重经济效益而转为 营业化 的时代文化风潮中 报界经营者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反而 为营业所化 于是 在上海这个资本 主义买办文化与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畸形交织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追逐读者的低级趣味以增加报 纸的经济收入并扩大其社会影响就成了许多报社老板和副刊编辑者所信

7、守的教条 圭臬 京沪各地 报纸普遍出现了因为过度注重营业化而导致的 大报小报化 之倾向 在这种经营理念的影响下 报纸副刊生态变得异常恶劣 新闻史家张静庐在回顾当年的历史状 况时曾说 从前无论京沪和各地的新闻纸 其报尾所登的小品文字 上海人所谓的 报屁股 都是登 些红男绿女的小说和笔记 甚至于引人入迷的鬼怪神话 和诱人作恶的黑幕秘诀 5 在1919年出版的 新闻学 一书中 中国早期新闻学学者徐宝璜也指出了中国报纸副刊界的 非道德化 倾向 他说 吾国报纸 为迎合社会心理以推广销路起见 于副张中或附印小报 登载 花国新闻 香艳诗词 导淫小说 及某某之艳史等案件 且有广收妓竂之广告并登妓女之照片 为其

8、招徕生意者 是不惟 不提倡道德 反暗示阅者以不道德之事 既损本身之价值 亦失阅者之信任 因阅者将渐视其为一种 消闲品耳 此于记者之道德 亦大有关系 因迎合社会 乃贱者之所为 与敲诈同为不德也 6 不光 是报纸的研究者注意到了当时严峻的形势 甚至有敏锐的读者也注意到了副刊整体精神层面的堕 落 至若征歌选舞 侈谈声色 淫词浪墨 满幅淋漓 或揭个人之黑幕 或肆不经之谈 揣其用意 亦无 非欲迎合一般堕落社会之心理 以广其销路而已 嗟夫 此等报纸 其造孽于社会者 岂可衡量计 哉 7 当时 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们显然更是认识到了新闻界的堕落和这种现象的必然联系 1919 年罗家伦在 新潮 第一卷第一号上 今

9、日中国之新闻界 中抨击了北京副刊界因为逢迎读者的低级 1 5 张静庐 中国的新闻记者和新闻纸 上海 现代书局1932年版 第32页 第32页 2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第235页 3 参见方汉奇 王润泽主编 民国新闻史料汇编 二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初版 第180页 4 陈江 陈庚初编 谢六逸文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第368页 6 徐宝璜 新闻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8页 7 王璋 为今日报界进一言 自日本来稿 东方杂志 第16卷第5号 1919年5月 162 文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 2 期 趣味而呈现出 非道德

10、的现状 他说 我所说的新闻界没有道德 一件就是 逢社会之恶 他国的 新闻界是开导社会的 我国新闻界是逢迎社会的 真真可叹 近来社会不愿意有世界眼光 新闻记者 也就不谈国外的事 社会不学好 新闻记者就绝口不谈学问 社会喜欢欺诈作恶 新闻记者就去搜辑 许多小新闻 来做他们的参考 社会淫乐 新闻记者就去微访无数花界伶界的消息 来备他们的遗 忘 这番话不是我言之过甚 乃是实在有的 两年以来 更发达了北京的报纸 除了小报几十种不计 外 其余大报之后 也纷纷增设评花评戏的附张 1 1919年10月16日的 北京大学日刊 上面登载了 蔡元培在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其中也谈及新闻界 副刊界的病态 吾

11、国新闻 于正张 中无不提倡道德 而广告中 则诲淫之药品与小说 触目皆是 或且附印小报 特辟花国新闻等栏 且 广收妓竂之广告 此不特新闻家自毁其品格 而其贻害于社会之罪 尤不可恕 2 蔡元培看法可贵之 处在于指出了当时报纸正张与副刊之间在文化境界 道德水准上的差异与错位 上述几则材料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新文化运动积极分子与进步学者从新闻从业人员在拜 金观念影响下道德的堕落 精神的萎缩方面入手 为当时的报纸所开列的病状 这当然是不错的 但 是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决不能忽视 那就是中国幼稚的新闻界的组织人事体制 运作体制和 新闻栏编辑习惯对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要负相当的责任 同时 报纸正张的社会新

12、闻栏对副刊品格的 堕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蔡元培认为当时国内的新闻界在副刊上自毁品格 贻害社会固然不错 但 是他认为 吾国新闻 于正张中无不提倡道德 的说法显然也值得商榷 副刊整体的堕落 甚至所谓 黑幕文化 之起源与报纸正张社会新闻栏的腐朽及其对报纸副刊的渗透紧密相关 张静庐在 中国的新闻记者 一书中谈到了当时上海报馆的组织结构 他把记者分为内勤记者和 外勤记者 其中内勤记者又分为总主笔 总编辑 电信编辑 外省新闻编辑 地方新闻编辑 本地新闻 编辑 社会新闻编辑 教育新闻编辑 文艺编辑 游艺编辑 商业经济编辑等11种 他在社会新闻编辑 一栏下所作解释如下 社会新闻编辑 所谓社会新闻者 是专记盗贼

13、奸拐婚姻以及家庭等等琐 事 以示区别于国际政治新闻而言 社会新闻名称是否确当 固尚有讨论的余地 但这名词差不多已 为一般人所惯用 且别无相当替代的名词 故此处仍称之为 社会新闻 我国报纸之注重社会新闻 者 以北京的社会日报为首创 其后北京各报相继仿行 其新闻的来源 得诸侦缉队公安局者有之 得 诸临时新闻记者 详见外勤记者与访员节 的投稿者有之 上海首先注重这类新闻者为时报 现 在则各大报均开辟专栏刊载 而时事新报尤为偏重 较之北京各报 可说是 青出于蓝 了 3 至于社 会新闻栏内的主要内容 谢六逸在1929年5月26日第8卷22期的 文学周报 上发表 上海各报社会 栏记者养成所学则 一文中将上

14、海报纸的社会新闻栏进行归纳 调侃式地将其分为强奸式 虫豸入女 尸式 怪胎式 捕盗式 婚礼式 学者归国式 死尸展览 此为 必修科目 另有枪毙罪犯式 学校始业 休业式 主仆私奔式为 选修科目 从以上记述中不难看出当时社会新闻栏的自身定位 编辑方法 写作风格和内容分类等方面的特色 而这种出现在社会新闻栏中的丑恶现象与上海报馆流行的访员制度有很大关系 对此深有感 触的张静庐指出 在上海 外勤记者与访员 的确有很大的区别 他们所处的地位与工作 可说 是绝不相同 外勤记者是受雇于一报馆或一新闻社 而尽力所及去采访各种新闻 新闻所从发生的 区域和机关 是没有限定的 新闻的性质也是非常庞杂 不能规定的 而访员

15、则不然 访员是占据了一 个机关或一区地域 在这一机关 例如租界的临时法院 和一区域 例如闸北或南市 内 一日间所发 生的新闻 全由该访员自行记述 分钞若干份 送给各报馆 而取得各报馆的稿费 其所记述的 新闻 则大都属于火警盗贼奸拐等事 而记述的方法 又刻板不移 文辞似通非通 事实囫囵吞枣 不 1 罗家伦 今日中国之新闻界 新潮 第一卷第一期 1919年1月 2 蔡元培 蔡元培校长在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开会词 北京大学日刊 第228号 1919年10月16日 3 张静庐 中国的新闻记者 上海 光华书局1928年版 第82 83页 16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 求甚解

16、更谈不到记载的详尽确实 而报馆的编辑者又往往因为足不出户的关系 对于社会上一切鬼 魅魍魉的黑幕 世态人情的变化 茫然不知 所以在访员们所供给的新闻里 最多只略略地加以审阅 或修饰 甚至一字不易地便编入各版的新闻内 于是时常在报端发现不情不实的新闻 似是而非的 新闻 欺骗大多数的读者 在混过一时间之后 社会上多数的读者 对此种颠倒错乱的新闻 渐感不 信任 遂不得不于未读报纸之前 先在心里存了一种成见 就是读某种新闻要用某种方法 而后始不 受报纸的欺骗 这将使报纸的信用丧失到何种程度啊 访员之得在上海盘踞一地域与一机关 而包办新闻 这差不多已是上海自有新闻纸以来之积习 什么人都不能把这种恶势力打倒 1 当时 作者注 指从戊戌政变到辛亥革命时期 对于新闻的采访 选择 都没有十分的用力 因此造成了封 建式的访员制度 竟为新闻纸改革的一个大障碍 2 张静庐从社会新闻栏从业者的组织构成 行为作 风和职业特色出发来分析访员制度的历史源流与影响 对我们在人事组织方面去理解那个时代报纸 正张社会新闻栏之堕落有着重要的帮助 正是由于以访员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新闻栏胡编乱造 根本上背离了新闻最基本的要素 真 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