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30042814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 选择研究课题 查阅文献资料 制定研究计划 分析研究 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的特点 客观性 科学性 系统性 综合性 可验证性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 自愿原则 匿名原则 保密原则 无害原则 教育研究的意义 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 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阅读资料 筛选资料 解释资料 研究论文可分为两大类 实证性的研究报告 理论性的学术报告 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因素 综合与分析 归纳与演绎 因素的控制程度 数据的收集与 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质的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

2、相关性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内容分析研究法 课外 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以外 利用课余时间 对学生实行的各种有 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 校外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课外 校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 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获得知识 课外 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 发展个性特长的广 阔天地 课外 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 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个别活动 课外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小组活动 是课外 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 小型分散 灵活机动 课外 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自愿性 灵活性 实践

3、性 家庭教育的特点 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和谐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 统一 要理解和尊重孩 子 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社会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途径和形式 1 社区对学生的影响 2 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 3 报刊 广播 电影 电视 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 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家庭 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 相互配合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1 相互访问 2 建立通讯联系 3 举行家长会 4 组织家长委员会 5 举办家长学校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

4、构之间的互相联系 1 建立学校 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 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班级是 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 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 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班级的功能 1 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 班级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3 班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 班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5 班级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班级管理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 带领全 班学生 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 组织 协调 控制 以实现教育目

5、标的组织活动过 程 班级管理的功能 1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 形成良好的班风 3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即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 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 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马卡连柯提出的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 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于专断 2 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 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解决的方法 1 以

6、满足学生的发展问目的 2 确立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 3 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班级管理的一般功能 1 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2 一定的组织结构 3 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 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 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 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 建立的里的班集体核心 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权威型 民主型 放纵型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 1 班主

7、任的权威 地位 职权 2 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 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方面 1 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2 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3 高度发展的控制自我的能力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1 以学生为主体 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研究学生个人 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 和生活环境 2 了解学生的方法 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 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 对学生 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 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的班集体 3 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有效做好班主任

8、工作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的素质 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 目标管理是由 美国管理家德鲁克提出的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作者是大教学论 班主任的中心任务是设计和建设良好班集体 班级管理的实质是让学生的潜能尽可能的得到开发 班级管理包括 制定计划 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 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 动 它包括社会德育 社区德育 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社会德育是德育的新形势 德育的意义 中小学学生为甚麽要学习德育 1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 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 德育是实现我国教

9、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德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 而且制约着德育 工作的基本过程 1988 年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 标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 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这 个基础上 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 世界观 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是他 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德育的任务 1 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2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

10、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德育的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2 理想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马卡连克 4 劳动教育 5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公民教育 6 自觉纪律教育7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8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就是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 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 德育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对受教育者有目的 有计 划地施加影响 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 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的过程 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是有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共同构成的 分别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和德育

11、方法 德育从内容上看包括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 情 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 统一多发面交与影响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反复的 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 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小学生的德育原则 1 社会主义方向相性原则 2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 知行统一原则 陶行知提出的 4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原则 又称平行教育原则

12、 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 依靠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马卡连克 8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克所说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 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学校应加强控制和调节各种教育影响 使之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确保学生的思想品德 安设会要求健康发展 2001 年 颁布的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提出了20 字基本道德规范 即 爱国守法 明礼 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德育的途径 德育评定有哪些 1 思想道德与其他学科教学 最直接 中心途径 主要途径 2 社会实践活动

13、 3 课外 校外活动 4 共青团 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 校会 班会 周会 晨会 时事政策的学习 6 班主任工作 常用的德育方法 1 说理教育法 最基本的方法 2 榜样示范法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3 陶冶教育法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其令而不从 背诗 4 实际锻炼法 5 品德修养指导法 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6 品德评价法 奖励或惩罚 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做到目的明确 公正合理 以表扬 奖励为主 批评 惩罚为辅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 德育目标 2 德育内容 3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工作的新形势 1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 建立德育基地 4 创办业

14、余党校 高中阶段实施的 我国新时期德育的特点 1 社会主义方向性 2 全民性和民主性 3 变革性 4 开放性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克教育思想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 的促进因素 自尊心 自我尊重感 上进心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出版的 道德教育论 道德内论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社会学习论兴起于本世纪60 年代初 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观察模仿学习 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 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可以获得和改 变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血洗成绩的检 查与评定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

15、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适合 的表达方式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备课的意义 1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即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2 写好三种计划 即学年教学计划 课题计划 课时计划 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熟悉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 再次 要了解每一个学生 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 知识基础 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 关键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 目的明确2 内容准确3 结构合理4 方法适当5 语言艺术 6 板书有序7 态

16、度从容自如 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 1 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2 要使学生思维活跃 3 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4 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1 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 作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 能力需求 3 作业布置适宜 难易适度 4 作业形式多样 具有多选性 5 作业要求明确 规定完成时间 作业反馈清晰 及时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 平时考查和考试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 百分制记分法 等级制记分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 是教师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 神会主义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水平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依据指导思想不同 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 注入式和启发式 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 教学方法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灌注知识 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则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 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