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0041825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5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毕业论文目 录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3第一节 矿区概述3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3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状况3三、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3四、矿区文水简况4五、矿区的地形与气象4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4一、井田所属的位置、地质层位概述4二、井田构造5第三节 煤层埋藏特征6一、煤层的赋存特征6二、可采煤层7三、煤层围岩性质8四、煤的性质及品种9第四节 水文地质11一、地表水11二、含水层11三、含水层补、径、排条件12四、充水因素分析12五、矿井涌水量13六、供水水源13七、矿井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13第二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15第一节 井

2、田境界15第二节 地质储量的计算15一、工业储量15二、采储量的计算16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18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18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一、矿井生产能力18二、矿井服务年限的计算18第四章 井田开拓19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19一、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19二、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19三、井筒形式的确定20四、井筒位置的确定21五、阶段垂高及水平的位置与数目24六、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25第二节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25第五章 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26第一节 井筒、石门与大巷26一、井筒26二、断面形状的确定26第二节 井底车场28一、井底

3、车场型式28二、井底车场硐室28第三节 建井工作计划29一、施工准备的容29二、矿井移交标准30三、井巷施工平均成巷进度指标30四、三类工程施工队组织的基本原则30五、井巷主要连锁工程的确定30六、建井工期的预计31七、加快建井速度的措施和建议31第六章 采煤方法32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32一、采煤方法的选择及依据32二、回采工作面的个数、工作面长度及装备32三、采煤工作面日推进度、年推进度32四、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工作面接替32五、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32六、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33第二节 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33一、采区数目及位置33二、巷道布置34三、开采顺序34四、采区运煤

4、、辅助运输、通风及排水系统34第三节 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35一、回采工艺35二、回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40三、劳动组织形式41第四节 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41一、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41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42三、掘进工作面个数及装备42四、矿井生产时采掘比例关系,掘进率和矸石量预计43第七章 井下运输44第一节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44一、运输方式的选择44二、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45第二节 运输设备选型45一、装载胶带机巷带式输送机45二、胶带大巷及胶带上仓巷带式输送机48三、二采区下山带式输送机50第八章 矿井提升53第一章 主立井的提升53第二节 副立

5、井的提升58第三节 矿井排水61第九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65第一节 概况65一、概况65二、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65三、矿井瓦斯涌出构成65第二节 矿井的通风66一、设计依据66二、选型计算66三、反风方式及消音68四、通风机房供电68第三节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68一、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68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围及服务时间68三、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68第四节 风量、风压及等积孔69一、矿井风量69二、风量分配72三、矿井通风阻力计算72四、矿井等积孔采用下式计算:73第五节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73一、预防瓦斯灾害的一般性措施73二、预防煤尘危害的措施74三、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77四、预防

6、井下水灾的措施78五、顶板管理措施79六、井下避灾线路81七、矿井安全出口82八、自救器及安检仪器配备82九、救护82第十章 经济部分83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83一、组织机构83二、人力资源配置83三、劳动生产率84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84致 谢88参考文献89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区概述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煤炭运销集团店上煤业位于高平市北东的店上村村北,距高平市区北约2km处,行政区划属高平市东城办事处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4843354945东经:11255581125707。根据2009年11月27日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7、C1400002009111220045369,矿井批准开采315号煤层,矿区面积2.1511km2。拐点地理坐标: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X=3968351.08 Y=19676331.442 X=3967551.07 Y=19676331.443 X=3967551.06 Y=19675331.434 X=3966440.05 Y=19675331.435 X=3966440.05 Y=19674624.426 X=3968351.08 Y=19674624.42本矿位于店上村北,距高平市市区北约2km,西距太(原)焦(作)铁路米山集运站7.5km,东距长晋二级公路(207国道)约0.5

8、km,距高速公路高平出口8km,高平至团池公路从矿区的东南部穿过,交通十分方便。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状况由于其地形结构特征,矿区基本没有大面积的农田,有小面积贫瘠的土地用于农作物的耕种,且种植作物单一。矿区四周有一些正在生产的小型矿井和部分报废的老窖。矿区没有工厂等其他占用土地的建筑物和法律规定的用于保护建设的用地。三、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矿井周边电网的情况:有北庄、永录(拟建)变电站2座,北庄110kV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容量为(231.5MVA),永录35kV变电站(拟建)的主变压器容量为(28MVA)。变电所容量可以满足本矿用电量要求。四、矿区文水简况根据井田施工的SZK2水文孔资料,本

9、井田奥陶系灰岩水埋藏深度230.08m左右,水位标高622.463m,经采集水样化验,溶解性固体364mg/L,总硬度(以CaCO3计)300.24mg/L,PH值7.33,水质为HCO-3SO42-Ca2+Mg2+型,较为良好,可做为理想的生活及生产用水水源。五、矿区的地形与气象本区位于太行山脉西麓,泽州盆地北端,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井田总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黄土塬上,标高为885.2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标高为844.0m,最大相对高差41.2m。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秋湿润雨量充沛,冬季干燥寒冷,春季风多雨少。据高平市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

10、年平均降水量为567.1mm,年平均蒸发量1827.8mm,年平均气温10.2,最大冻土深度0.54m,年无霜期191天。夏季最大风速17.0m/s,冬季最大风速18.4m/s。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分别为 0.05g和 0.45s。根据国家地震局 1:400万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本区地震烈度为VI度区。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一、井田所属的位置、地质层位概述1、井田所属的位置本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晋获褶断带上,区域地层总体走向呈北向东,向西北缓倾,倾角36的单斜构造。由南至北依次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地层,第三

11、系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其中石炭系上统组、二叠系下统组为本区域含煤地层。2、井田地质层位的概述井田地面大部分为黄土所覆盖,仅在井田的东南部主井附近有部分下石盒子组地层零星出露,在井田西部边界处有峰峰组零星出露。井田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组、石炭系上统组、二叠系下统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现根据钻孔资料并结合区域地层情况,依次叙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本组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厚层状灰色致密石灰岩组成,质纯、性脆、夹泥质灰岩,节理发育,多为方解石充填,厚度约140m左右。(二)石炭系中统组(C2b)厚1.009.40m,平均7.

12、14m。岩性以深灰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底部为极不稳定的紫红色、褐红色赤铁矿层。上部铝土质泥岩中赋存星散状、鲕状及结核状黄铁矿,呈似层状。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三)石炭系上统组(C3t)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为区主要含煤地层,厚80.5109.50m,平均厚93.64m。主要由石灰岩、煤层、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组成。灰岩一般有34层,灰岩中常夹有燧石结核或团块,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层位稳定,是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含煤7层,中部的9号煤层及下部的15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其余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四)二叠系下统组(P1s)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厚26.563.95m,平均50

13、.35m。含全区稳定可采的3号煤层,厚4.205.30m,平均厚4.86m,一般含1层夹矸。底部以K7砂岩与下伏组整合接触,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组最大残留厚约40.55m,底部以K8砂岩整合于组之上,主要有砂岩、粉砂岩、泥岩、石英岩等组成。(六)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井田大面积覆盖,不整合于基岩之上,岩性主要为中上更新统黄土层,厚度025.0m,平均11.14m。上部为上更新统浅黄色亚粘土,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黄土陡坎,下部为中更新统浅红色亚粘土,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和砾石。二、井田构造本井田总体为一地堑,地堑为一倾向南南东-南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23左右,地堑的西北部高庙山正断层,东南部为高平正断层。高庙山正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东-南东,落差135m,倾角75,受此断层影响,本井田的西北部煤系地层被剥蚀,在井田3201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煤层倾角变化较大,本次施工的ZK7号孔,打到了此断层上。ZK5号钻孔施工在该断层的上盘,煤系地层均未见到。高平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落差180m,倾角75,受此断层影响,本井田的东南部煤系地层被剥蚀。在井田无工程控制。井田未发现陷落柱,本井田构造属中等类型。第三节 煤层埋藏特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