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内脏学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29999627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 内脏学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解剖 内脏学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解剖 内脏学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解剖 内脏学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解剖 内脏学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 内脏学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 内脏学PPT参考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内脏学 第三章内脏学总论 1 内脏 解剖学上通常将消化 呼吸 泌尿和生殖4大系统的器官合称之为内脏 研究内脏各器官位置和形态结构的科学称之为内脏学 基本特征 借管道直接或间接地通于外界 功能 物质代谢 繁殖后代 产生激素参与对机体多种功能活动的调节 内脏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与机体其它系统的活动紧密相关 消化 呼吸 脉管 4大系统 神经系统 2 一 内脏的一般构造 中空性器官 管状 囊袋状消化管壁由4层构成 呼吸 泌尿 生殖多由3层壁组成 实质性器官 柔软组织集团 无特定空腔 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被膜 并伸向器官实质内 分隔成若干小叶 门 器官的凹陷处 血管 神经 淋巴管及导管出入器官之处 3 二

2、 胸 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胸部标志线某些线可延伸到腹部 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 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4 1 九分法 上水平线 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 下水平线 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 两条垂直线 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 腹部的分区 5 2 四分法 左上腹 右上腹 左下腹 右下腹 6 第四章消化系统 组成 上消化道 十二指肠以上的部分 下消化道 空肠以下的部分 口腔腺 肝 胰 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 分泌物借导管排入消化管腔内 功能 摄取食物 物理和化学消化 吸收 消化腺 7 第一节消化管 口裂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口唇和颊唇红 鼻唇沟 人中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牙冠处有一小

3、粘膜突起 有腮腺管的开口 一 口腔 8 腭硬腭 前2 3 软腭 后1 3 腭帆 腭垂 悬雍垂 腭舌弓 腭咽弓 扁桃体窝咽峡 腭垂 腭帆游离缘 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口 9 舌 骨骼肌覆以粘膜而成 咀嚼 吞咽食物 感受味觉 辅助发音 1 形态 舌背 界沟 舌体 前2 3 舌根 后1 3 舌盲孔 舌尖 10 1 粘膜 舌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7 11个叶状乳头 舌扁桃体 舌根粘膜内 由淋巴组织构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突起 舌系带 舌下阜 舌下襞 2 构造 11 2 舌肌 舌内肌 改变舌的形状舌外肌 舌骨舌肌 茎突舌肌 颏舌肌 收缩时改变舌的位置 颏舌肌 起于颏棘 止于舌正中线两侧 同时

4、收缩拉舌向前下 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 12 构造 形态 牙冠 牙冠腔牙颈 牙根 牙根管 牙根尖孔牙髓 牙冠腔和牙根管内的血管 神经 结缔组织总称 牙质 釉质 粘合质 覆于牙根 牙颈表面 牙周组织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1 形态和构造 牙 13 2 分类 切牙 尖牙 前磨牙 磨牙 乳牙 20个 上 下颌 左 右半侧各5个 恒牙 32个 上 下 左 右半侧各8个 第3磨牙称迟牙 不萌出者占30 3 牙式 14 口腔腺 唾液腺 小唾液腺 舌腺 唇腺 颊腺 大唾液腺 1 腮腺 三角楔形 浅部和深部 腮腺管于颧弓下一横指处越过咬肌前缘处弯向内侧 穿颊肌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 15 2

5、下颌下腺 下颌体和二腹肌之间的下颌下三角内 卵圆形 腺内侧发出腺管 下颌下腺管 开口于舌下阜 16 3 舌下腺 舌下襞粘膜深方 10 15条舌下腺小管直接开口于舌下襞表面 一条舌下腺大管开口于舌下阜 17 二 咽 位置 形态 上宽下窄 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 长12cm 上端起自颅底外面 下端至第6颈椎下缘平面续于食管 前壁不完整 后壁平坦 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颈椎体的前面 侧壁与大血管 甲状腺毗邻 18 分部 按前方毗邻 以腭帆后缘和会牙厌上缘平面为界 可分为 鼻咽 鼻咽部 鼻腔后方 上达颅底 下至腭帆后缘平面续口咽部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鼻咽癌好发部位 咽鼓管扁桃体 咽

6、扁桃体 增殖腺 19 2 口咽 口咽部 腭帆后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舌会厌正中襞 会厌谷 腭扁桃体 扁桃体窝内 椭圆形 内侧面朝咽腔 扁桃体小窝 扁桃体的外侧面和前 后面均包被以结缔组织构成的扁桃体囊 咽淋巴环 围绕在鼻腔 口腔 咽腔连通处的周围 由咽扁桃体 咽鼓管扁桃体 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 具有防御功能 20 3 喉咽 喉咽部 最下部 稍狭窄 上起于会厌上缘平面 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 与食管相续 梨状隐窝 21 咽的交通 鼻腔 鼻后孔 鼻咽 咽鼓管咽口 中耳鼓室 口咽 喉咽 食管 咽峡 口腔 喉口 喉腔 22 三 食管 形态 位置 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 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

7、咽相续 脊柱前方下行 入胸腔 穿食管裂孔 平11胸椎体高度 中线左侧与胃的贲门连接 25cm 可分为 23 颈部 5cm C6下缘 颈静脉切迹 胸部 18 20cm 颈静脉切迹 食管裂孔 腹部 1 2cm 食管裂孔 贲门 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弯曲 分部 24 3个生理性狭窄 第1狭窄 食管起始处 距中切牙15cm 第2狭窄 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左前方处 距中切牙25cm 第3狭窄 穿膈的食管裂孔处 距中切牙40cm 食管的狭窄 25 四 胃 消化管的膨大部分 有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及内分泌作用 形态和分部 前壁 后壁 上缘 胃小弯 角切迹下缘 胃大弯入口 贲门 贲门切迹出口 幽门 形态 26 分部

8、 贲门部 胃底 胃穹 胃体 幽门部 中间沟左侧幽门窦 胃窦 右侧为幽门管 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好发部位 27 位置和毗邻 大部左季肋区 小部腹上区 贲门在第11胸椎体左侧 幽门在第1腰椎体右侧 剑突下方可触诊到胃前壁的中间部分 胃前壁右侧与肝左叶 左侧与膈相邻 有左肋弓遮掩 剑突下方与腹前壁相贴 胃后壁与胰 左肾 左肾上腺相邻 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28 五 小肠 5 7m 上起幽门 下续盲肠 蟠曲于腹腔中下部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并具有内分泌功能 可分为 25cm 紧贴腹后壁上部 包绕胰头围成 C 型 可分为4部 十二指肠 29 1 上部 3 5cm 位于第1腰椎平面正中线右侧 近端起

9、于幽门 水平移向右后方 肝门下方 胆囊颈附近急转向下 移行为降部 弯曲称十二指肠上曲 近侧壁薄 粘膜光滑平坦 无环状襞 称十二指肠球 部 30 2 降部 7 8cm 起于上曲 下行于第1 3腰椎体 胰头右侧 在第3腰椎体右侧 转折向左 续水平部 弯曲称十二指肠下曲 粘膜呈环状襞 十二指肠内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距中切牙75cm 十二指肠小乳头 31 3 水平部 下部 10cm 起于下曲 在第3腰椎平面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前方 至腹主动脉前方 第3腰椎左前方 移行为升部 32 4 升部 2 3cm 水平部末端斜向左上方 至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前下 移行为空肠 弯曲称之为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

10、悬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将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 该肌与包绕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 Treitz韧带 33 空肠和回肠 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 下接盲肠 有肠系膜系于腹后壁 系膜缘 游离缘 对系膜缘 34 35 六 大肠 最下段 1 5m 起于回肠 止于肛门 围绕在空 回肠的周围 功能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三个形态特征 结肠带 3条结肠袋 各袋之间有横沟隔开 腔内形成结肠半月袋 肠脂垂 36 盲肠 起始部 左接回肠 向上连升结肠 6 8cm 位于右髂窝内 无系膜 少数人有系膜故可活动 个别可高至髂嵴以上 甚至达肝下 也可低至盆腔内 回盲口 回盲瓣

11、 阑尾开口 37 阑尾 附于盲肠后内侧壁的一小段肠管 状似蚯蚓 6 8cm 最长可达30cm 三角形系膜系于肠系膜下端 3条结肠带均集中至阑尾根部 依此可寻找阑尾 位置 右髂窝内 但变化甚大 回肠后位 盲肠后位多见 38 McBurney点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 外1 3交点处 Lanz点 左 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 中1 3交点处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39 结肠 盲肠与直肠之间一段大肠 方框状 包围在空 回肠周围 可分为 升结肠 15cm 结肠右曲 肝曲 贴附于腹后壁 活动性甚小 横结肠 50cm 下垂的弓形弯曲 结肠左曲 脾曲 有系膜系于腹后壁的上部 活动度较大 降结肠 20cm 至左髂嵴处续

12、于乙状结肠 无系膜 乙状结肠 45cm Z 或 M 至第3骶椎平面处续于直肠 有系膜系于盆腔后壁 活动性大 40 直肠 直肠横襞 Houston瓣 一个大而恒定的存在于直肠前右侧壁上 距肛门7cm 直肠壶腹 直肠下段肠腔扩大 41 肛管 3 4cm 盆膈平面 肛门肛柱 6 10条 肛瓣 肛窦 肛腺开口 肛直肠线 齿状线 肛皮线 肛梳 痔环 白线 Hilton 触诊时可感觉到环形浅沟 是肛门内 外括约肌的分界处 42 肛门粘膜下层和皮下组织含有丰富的静脉丛 曲张突向腔内形成痔 内痔 外痔 混合痔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皮下部 浅部 深部 随意肌 控制肛门 浅部 深部损伤将影响肛门的括约功能

13、 43 肛直肠环 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 深部 直肠下份的纵层肌 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 耻骨直肠肌 共同构成 此环有控制排便作用 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44 第二节消化腺 45 一 肝 功能 参与体内消化 排泄 解毒和代谢等过程 以及防御功能 形态 棕红色 软而脆 楔形 右端圆钝而厚 左端逐渐变窄 变薄 肝上面 膨隆 对向膈 称膈面 镰状韧带分为 肝左 右叶 46 肝下面 凹凸不平 邻接腹腔器官 称脏面 H 形3条沟 横沟 肝左 右管 肝固有动脉左 右支 肝门静脉左 右支和肝的神经 淋巴管等出入 此处又称肝门 进出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 称之为肝蒂 左纵沟 窄而深 前部内有肝圆韧带 脐

14、静脉闭锁 走过 后部容纳静脉韧带 静脉导管闭锁 右纵沟 宽而浅 前部浅窝 胆囊窝 后部为腔静脉沟 腔静脉沟上端有肝左 中 右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 此处称第2肝门 47 脏面 H 沟将肝分为4叶 肝左叶 肝右叶 方叶 尾状叶 肝左叶与膈面一致 肝右叶 方叶 尾状叶与膈面的肝右叶相当 肝前缘 锐薄 胆囊切迹 肝圆韧带切迹肝后缘 钝圆肝右缘 钝圆肝左缘 锐薄肝表面 没有腹膜被覆的部分称裸区 48 位置和毗邻 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 小部达左季肋区 肝前面大部被肋弓所掩盖 小部分露出于剑突之下 直接与腹前外侧壁接触 49 肝体表投影 上界 右腋中线与肋弓下缘交点平第7肋 左弯 右锁骨中线平第5

15、肋 前正中线平胸骨体下端 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隙 下界 即肝前缘 与右肋弓一致 向左上方 右侧第8 9肋软骨结合处 超出肋弓 达肝上界左端 超出剑突下方3 5cm 50 肝的分叶和分段 Glisson系统 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及肝管的各级分枝在肝内的走行 分支和配布基本一致 并由结缔组织包裹 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左 右两半肝五个叶六个段 51 二 肝外胆道 组成 胆囊输胆管道 肝左管 肝右管 肝总管 胆总管 52 胆囊40 60ml 位置 胆囊窝内 与十二指肠上曲和结肠右曲相邻 形态 梨形 分部 胆囊底 体表投影 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胆囊体 胆囊颈 常以直角向左下弯转 胆囊管

16、53 3 4cm 直径0 2 0 3cm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与其内侧的肝总管汇合 延续为胆总管 胆囊颈和胆囊管的粘膜皱襞呈螺旋状 突向管腔内呈螺旋襞 54 胆囊三角 Calot三角 肝总管 胆囊管与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的一三角区 输胆管道 55 胆总管 4 8cm 直径0 6 0 8cm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 肝门静脉的前方 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至胰头后方 十二指肠降部与胰头之间下降 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 形成肝胰壶腹 Vater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 56 胆汁排出途径 平时 肝左 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囊贮存浓缩 进食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 胆总管 十二指肠 57 二 胰 位置 胃后方的腹腔上部 横贴于腹后壁 位于第1 2腰椎水平 形态 三棱状 人体第2大消化腺 58 分部 胰头 较膨大 第2腰椎体右前方 被十二指肠的 C 字形凹弯所包绕 钩突胰头右后方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常有胆总管经过 有时胆总管可部分或全部被胰头实质所包埋 当胰头肿大压迫胆总管时可影响胆汁排出 发生阻塞性黄疸 59 胰颈 头 体交界的缩细处 胰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