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9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3.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95721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9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江苏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9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江苏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9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江苏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9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江苏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9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9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9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3.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必修3 第9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1 2008年海南单科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 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思想B 民权主义思想C 民生主义思想D 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 C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 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 企图解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弊端 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 也就是民生主义 故选C 备选题 孙中山在东京 民报 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 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不革命 这体现了他主张 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

2、义C 民生主义D 共和主义 解析 B 从材料可以反映出孙中山主张通过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 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 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本题选B项 针对训练2 1918年 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 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 共同奋斗 这表明孙中山 A 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 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 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 确立了 联俄 政策 解析 B 本题考查孙中山思想 注意题干时间 1918年 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 体现了世界的影响作用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他接受列

3、宁主义的内容和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思想 这两项都不符合孙中山的主要思想 1923年1月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的发表 是孙中山选择联俄政策的标志 备选题 1924年 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 是由于没有办法 从此以后有了办法 就要诸君担负责任 拿这个办法 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 是 A 武装夺取政权B 走十月革命道路C 建立责任内阁D 实行新三民主义 解析 D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 一贯采用革命方式武装夺权 领导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 故排除A B两项 责任内阁1912年建立 与题干不符 1924年 孙中山在吸取旧三民主义缺陷基础上

4、 提出 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故 找个办法 指新三民主义 答案选D 针对训练3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 这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 实现了平均地权 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 没收了官僚资本 建立了公有制 解析 C 题眼是 继承 经分析可知 A B D都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C项符合题干表述的 继承 之意 是正确答案 备选题 2011年天津二模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 积四十年之经验 深知欲达到此目的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奋斗 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 反对帝国主义

5、 封建主义B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C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D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解析 B 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内容 遗嘱 积四十年之经验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可知此时孙中山已认识到联合中共及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因此其核心主张应是B项 针对训练4 2011年全国文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 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 中说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 又称 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 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 然后察之 见贤焉 然后用之 荀子 中说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6、 据 孟子 等 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 一曰君主之国 一曰民主之国 一曰君民共主之国 惟君民共治 上下相通 民隐得以上达 君惠亦得以下逮 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苟得君主于上 而民主于下 则上下之交固 君民之分亲矣 内可以无乱 外可以无侮 由此而扩充之 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 以英为巨擘 而英国政治之美 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 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 中国古昔 有所谓 民为贵 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 故以民立国之制 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 民国之国家 为全国国民所公有 民国之政治 为国民所共理 民国之权利

7、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 根据材料二 三 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 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答案 1 主要内涵 强调君民相互依存 君主应重视民意 顺应民心 理想的政治 君主用贤人 行仁政 2 异 王韬主张君民共治 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 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 吸取传统民本思想 接受西方民主思想 重视民权 3 有一定联系 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

8、 有本质差异 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 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 最终形成 主权在民 的认识 历史必然性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 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备选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 何不白于君 发仓廪以赈之 而私以尔食馈之 是汝明 显示 君之无惠 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 观思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 必须推行 公养 公教 公恤 的社会福利制度 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 人本院 赡养 实施胎教 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 育婴院 慈幼院 抚养 儿童6岁入 小学院 11岁入 中学院 16岁入 大学院 20岁

9、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 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 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 医疾院 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 人到了晚年 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 养老院 恤贫院 受到 公恤 据康有为 大同书 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 衣 住 行四大需要 政府当与人民协力 共谋农业之发展 以足民食 共谋织造之发展 以裕民衣 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 以乐民居 修治道路 运河 以利民行 土地之岁收 地价之增益 公地之生产 山林川泽之息 矿产水力之利 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 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 及育幼 养老 济贫 救灾 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

10、1924年孙中山的 建国纲领 请回答 1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根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 根据材料二 与孔子相比 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 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 根据材料三 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参考答案 1 主要观点 主张国君 或政府 组织救济 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评价 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 仁 的思想 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 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2 特点 社会福利制度化 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 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 思想来源 继承了儒家的 仁 的思想 大同思想 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

11、民主思想 3 发展 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 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 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1 2011年重庆文综 一百年前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除鞑虏之后 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 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 A 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民权主义指的是 创立民国 即为政体问题 B项和D

12、项是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 2011年安徽文综 李大钊说 历史的真实 有二意义 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 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 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 A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 具有不确定性B 历史学家阐述历史 难免主观因素C 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D 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解析 C 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 历史的真实 一是事情的记录 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 A项表述含糊 比如关于 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 就体现了确定性 B项中阐述历史如 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 就不可

13、能带有主观因素 D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 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 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 对 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 必然也会产生变动 故选C项 3 2009年上海单科 当历史学家谈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反法西斯主义 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 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 共和B 社会保障C 人权D 君主立宪 解析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法西斯主义就是独裁和专制 反法西斯主义就是维护世界民主政治 因此 临时约法 反法西斯主义 黑人民权运动都体现了对民主的追求 4 2011年中山二模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 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

14、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 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 同情农民疾苦B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 抑制贫富不均D 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解析 D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中的 民生主义 即是 平均地权 在后来发展的新三民主义的 民生主义 中 又进一步提出 耕者有其田 但由于他不敢发动贫苦农民 通过自下而上的斗争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因而最终没有真正得以实施 而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 从而使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 真正得以实行 且卓有成效 5 2011年佛山质检 孙中山说 在国内 君主可以不要 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 比较为一人效忠 自然是高尚得多

15、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 忠 的理解是 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 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 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解析 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国 倡导民族独立 所以此题应选择D 6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 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 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 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 材料中 一劳永逸之计 应该是 A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B 创立民国C 平均地权D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解析 C 考查三民主义 从题干中的 社会革命 一劳永逸 结合所学知识 这应为民生主义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 地能

16、尽其力 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 此四者 富强之大径 治国之大本 试观日本 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 而今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 1894年6月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 建设民国 废除专制 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 这十年来 政治上 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人们贫苦 日甚一日 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 而已成功 我虽早六年革命 而仍然失败 孙中山 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的改组 1924年1月材料四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工作 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之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 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 致苏联遗书 1925年3月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 孙中山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转变 2 结合材料二 三和所学知识 说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3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 说明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什么 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从改良维新转向暴力革命 2 理论上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实践上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