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单元质量评估二教师专用.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913286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单元质量评估二教师专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 单元质量评估二教师专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 单元质量评估二教师专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 单元质量评估二教师专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 单元质量评估二教师专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单元质量评估二教师专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单元质量评估二教师专用.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60分钟 10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 共60分 宁夏气象台2009年10月12日7时1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未来3小时内 中卫市及以北大部分地区有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据此回答1 2题 1 由材料知 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 这其中的原理是 A 昼夜温差减小 水汽易凝结 但风力微弱 水汽不易扩散B 昼夜温差减小 水汽不易凝结 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 昼夜温差较大 水汽不易凝结 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 昼夜温差较大 水汽易凝结 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 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 大雾对太阳辐

2、射具有反射作用C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 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 1选D 2选B 第1题 深秋初冬时节 天气晴朗 大气逆辐射弱 昼夜温差大 夜晚降温快 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 扬尘天气为大雾提供凝结核 第2题 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使光线很微弱 能见度降低 2010 绍兴模拟 下图示意某一等压面 P1 P2为等压线 P1 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是只考虑水平受力 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 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完成3 4题 图1 3 若图为北半球 P1 P2 则O点的风向为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4 若图为高空等高面 P1 P2 则O点的风向为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3、 解析 3选B 4选A 第3题 若P1 P2 则箭头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向右偏转 风向应是箭头 考虑摩擦力 或 不考虑摩擦力 第4题 若P1 P2 箭头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摩擦力忽略不计 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 箭头 或 符合要求 2010 衡阳模拟 我国海拔在180 600米的某地 分布在梯田的各级台地间的成排竹子 可减少水土流失 增加固水能力 并提高农业生产力 据此并读图回答5 6题 图2 5 此地区气候可能为 A 温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6 下面各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 其中气候类型与图示地区一致的是 图3 解析 5选C 6选B 第5题 竹子主

4、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 我国无地中海气候 第6题 解答该题应明确河流发育在山谷中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根据河流北岸冲刷严重 可判断出A为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B C分别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D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 或季风性湿润 气候 2010 本溪模拟 图中线a b c为等压线 箭头表示A地风向 线d e为等温线 线f为等高线 读图完成7 8题 图4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B 若e 0 则河流出现凌汛C d eD 图中湖泊为咸水湖8 A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 晴朗 气温高 气压低B 晴朗 气温低 气压高C 阴雨 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D 阴雨 气温升高 气压降

5、低 解析 7选D 8选C 第7题 根据A地风向 可确定a b c 且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河流发育在山谷中 其流向与f等高线的凸向相反 即大致自西北流向东南 不会出现凌汛 北半球纬度越高 气温越低 故d e 该河流注入湖泊 为咸水湖 第8题 A地未来几天将有冷锋过境 出现阴雨 刮风 降温等天气 2010 同安模拟 第十六届亚运会定于2010年在中国广州举行 开幕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 亚运会的举办将使广州及广东面临着历史发展的极好机遇 据此回答9 10题 9 读下图 其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 图5 10 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 从气象的角度看 主要是因为 A 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

6、气候宜人B 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 气候湿润C 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 雷雨天气少D 广州11月份温和多雨 气候宜人 解析 9选D 10选A 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雨季较长 11月份广州受反气旋控制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气候宜人 2010 扬州模拟 如图为四种不同的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的气压变化过程图 读图回答11 13题 图6 11 天气系统过境时 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 B C D 12 以低空辐合 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 A B C D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 雨雪等天气B 天气系统中心气流以上升为主C

7、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D 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解析 11选D 12选D 13选C 从图中气压变化可知 为暖锋 为反气旋 为冷锋 为气旋 由此可知 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 低空辐合 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气旋 为冷锋 过境后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卫报2009年10月11日报道马尔代夫总统默罕默德 纳西德近日表示 将于10月17日在水下举行内阁会议 向全球变暖发出警告 据此回答14 15题 14 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中 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的是 A 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B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增加可再生的新能源使用量C 大量砍伐森林 使全球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D 将温带农

8、耕区的农田全部变为牧场 15 全球变暖虽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但也会带来好处 下列有关全球变暖利弊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增加 从而使各地变得更为湿润B 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光合作用增强 从而使部分农作物的产量提高C 全球变暖会给马尔代夫这样的低海拔的岛国带来灭顶之灾D 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更加适合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 14选C 15选A 第14题 大量砍伐森林会使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 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第15题 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导致洪涝 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并不是全球各地降水增加 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 16 图7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图中左

9、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 风带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图7 1 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 风带的位置 可以判断上图所示为北半球的 季节 2分 2 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3分 3 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图示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其形成原因是 6分 4 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典型气候类型是代号 和 2分 5 比较 两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4分 6 除了亚洲东部外 其他地区有没有 气候分布 为什么 5分 解析 第 1 题 从风向上看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其控制了30 N 40 N 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第 2 题 根据全球气候的分布

10、规律 为热带草原气候 为热带沙漠气候 为地中海气候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为热带季风气候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为温带季风气候 第 3 题 为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 第 4 题 热带草原气候是受信风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第 5 题 和 气候的形成都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但 还受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 第 6 题 除亚洲外 其他大洲无温带季风气候分布 因为它们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 答案 1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2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 分布在南北纬3

11、0 40 大陆西岸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4 5 形成都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关 处气候的形成还受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6 没有 该气候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其他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 17 2009 宝鸡模拟 甲 乙两图分别为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等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图8 1 图中A处气压值可能为 B处风向为 2分 2 图中C处表示锋线 可能形成 锋面 预测未来几天D处天气的变化特点 5分 3 若两图表示不同季节 最可能表示冬季的是 图 试说出判定的依据 5分 4 若两图表示连续一周的气压变化 说出图中E处天气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6分 解析 第 1 题 由图知等压距为4百帕 中心是一个低压 判定风向时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再考虑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B处为东北风 第 2 题 根据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考虑气旋的运动规律 应为冷锋 D处有一次冷锋过境 第 3 题 乙图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一个高压中心 应为冬季 第 4 题 两图分别表示一周前和一周后的气压分布状况 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答案 1 1004东北风 2 冷锋受冷锋影响 出现阴天 刮风 降雨等天气 3 乙冬季大陆上气温低 形成强高压 4 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 受低压控制 多阴雨天气 受高压控制 多晴朗天气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