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远海应急搜救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思考.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0474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深远海应急搜救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深远海应急搜救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深远海应急搜救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深远海应急搜救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深远海应急搜救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思考摘 要:本文根据交通救捞系统参与“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和马航MH370深海搜寻扫测等事故处置的经验,以深远海搜救工作中常用的饱和潜水和无人潜水器(又称水下机器人)为例,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加强深远海搜救装备技术水平和能力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深远海 应急搜救能力 策略思考1 深远海搜救技术装备发展现状1.1 饱和潜水发展历程与现状饱和潜水是一种适用于大深度条件下,开展长时间作业的潜水方式。按照国际惯例,在潜水作业深度达到或超过120米、作业时间达到或超过1小时都需要采用饱和潜水技术进行作业。19

2、57年,美海军专家第一次提出“饱和潜水”概念。1962年,美军组织实施了代号为“人在海中”系列试验,这是世界第一次海上饱和潜水试验。随后几十年中,法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先后进行了系列试验和实际验证。据了解,英国、美国、瑞士、挪威、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8国已先后突破400米深度,其中美国、法国和日本已分别达到450米以上甚至500米深度的实际作业能力。2006年12月,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首次启用200米饱和潜水设备执行番禺油田单点立管修复,实现了国内饱和潜水技术商业应用零的突破。2014年1月,上海打捞局在南中国海完成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最大巡潜深度达到313.5米。2

3、015年,北海舰队某防救支队在某海域成功完成饱和潜水系统320米饱和潜水和330.2米巡潜试验,创国内新纪录。目前,上海打捞局等单位也在积极研发500米饱和潜水技术。虽然,当前我国饱和潜水的水深不断加大,但是与美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果能实现5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大深度水下应急抢险和环境救助能力,提高我国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能力。1.2 无人潜水器发展历程与现状无人潜水器诞生于20世纪后半叶,随着军事及海洋工程的需要,以及电子、计算机、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安全、经济、高效和作业深度大等突出特点的无人潜水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人潜水器

4、按照与水面支持系统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ROV)、无缆自主型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两种。有缆水下机器人多是遥控式的,而无缆水下机器人一般是自主型机器人(又称智能机器人),它能够依靠本身的自主决策和控制能力,高效地完成预定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水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我?在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制的“潜龙一号”、“蛟龙号”、“北极ARV”、“海马号”等深潜水作业系统,彰显了我国在深海遥控无人潜水领域的研发决心和科研技术成果。不过

5、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深潜水作业系统多是观察级,并不是作业级。观察级作业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水下推进器和水下摄像系统,本体尺寸和重量较小,负荷较低,系统能力和可靠性要求较低,一般仅用于科学探测目的。而作业级作业系统则用于水下打捞、水下施工等苛刻应用环境,尺寸较大,带有水下机械手、液压切割器等作业工具,需要更大的动力、更精准的远程控制、更可靠的水下定位和操作能力,系统实现难度非常大。2017年3月8日,搭载6 000米深海拖曳系统、6 000米自主型无人潜水器等深海搜寻设备,并能为水下搜寻设备提供可靠作业平台的海上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02”轮正式列编,这也是我国第一艘同时具备空中、水面、水下综合搜寻能力

6、的海上专业救助船。2017年4月9日,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3 000米级ROV为期5天的海试任务圆满结束,最大下潜深度为2 951米,标志着中国救捞系统已具备3 000米级深水救捞能力。虽然,我国深潜水作业系统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诸多关键技术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作业级深潜水系统还主要依赖国外引进,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升,严重制约了我国参与国际海洋竞争的能力,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向更深更远的海洋进军的进程。2 饱和潜水和无人潜水器的应用与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一样,饱和潜水和无人潜水器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饱和潜水和无人潜航技术不仅是潜水行业顶

7、级核心技术,也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2.1 饱和潜水的应用由于饱和潜水的巨大优越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饱和潜水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潜水方式。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饱和潜水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饱和潜水技术也迅速发展。饱和潜水能够在极限作业深度范围内,通过潜水员人工作业对失事船舶、潜艇或飞机进行水下勘察、抢险救援等救助作业,能够直观、准确地了解水下情况,为抢险救助作业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资料,能够在沉船(飞机)水下打捞、沉船溢油清除、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切割、环境监测、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军事和民用领域开展广泛应用。目前,国际上饱和潜水主要应用于大深度水下

8、救助和打捞、海洋开发、水下军事活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大深度水下救助打捞作业中广泛采用饱和潜水技术。例如,荷兰史密特公司和玛门特公司打捞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水深108米),就是采用了饱和潜水技术。1999年12月12日,装有3万吨重油的单壳油轮“爱力克”号在比斯开湾沉没(水深125米)。法国CSO公司和STOLT OFFSHORE公司采用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历时3个月,潜水作业9 600小时,成功抽除沉船内存油1万吨。饱和潜水在海洋开发,特别是在海洋石油开发中更是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海洋采油设施的安装、海底管线的敷设、水下设施的检修都离不开饱和潜水。据统计,在北海油田,饱和潜水已占全部潜水

9、作业的75%,已成为主要的潜水方式。饱和潜水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是潜艇救援,以及特殊的军事目标。 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应对深远海突发事件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和预案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救助力量现有技术装备优势,认真总结“MH370”水下扫测搜寻、“世越号”沉船打捞和饱和潜水技术在深海搜救应用等方面经验与不足,完善远海投送、应急处置和后勤保障等能力,实现各相关单位(部门)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军地深远海应急保障协调机制。4.2 紧紧把握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当前,“海洋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正在稳步推进,深远海搜救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和应用机构,应紧紧把握国家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

10、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实施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发展机遇,建立健全相关单位联合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进深远海搜救应急装备的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推广、产业融合,搭上“互联网+”的?l展快车,以能力导向替代项目导向,突破现有产业、模式、产品的边界,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克服国外技术封锁,弘扬经世致用的“工匠精神”,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等渠道,努力实现“1+12”的协同发展成果,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远海搜救应急装备。4.3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推进深远海搜救技术装备建设,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完善深远海搜救行业重点科研平

11、台布局和管理。当前,上海正在积极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应全面提升技术、人才、资金的供给水平,给予企业试验的空间,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深远海搜救技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联动发展的力度,全面融合各方技术优势,借鉴发展航空航天成功经验,打造“深远海搜救应急装备”典型示范工程,集中突破500米饱和潜水、3 000米以上深水无人潜水器、深海侧扫声呐、远海救助力量快速投送等一批关键技术。4.4 加强深远海搜救技术交流合作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深远海搜救技术已十分成熟,而我国与之相比差距较大。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当务之急,我国应加强与国际先进

12、国家在深远海搜寻救助方面的业务交流,学习技术、吸取经验,以参与类似“MH370”客机搜寻重大任务为切入点,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海上搜救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应对深远海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5 结语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海运强国”等重大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第二个百年”建成世界交通强国。相关行业单位应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巩固和提升海面搜救等传统救助能力的同时,大力开展深远海探测、搜寻、救助能力研发,力争在饱和潜水和无人潜航器等技术装备方面赶超发达国家,早日成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深远海搜救能力的“海洋强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应急保障能力供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