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6062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世界古代史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课标内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基本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培养生态意识和

2、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发展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说明 学习时应依据“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一目标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基本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的自豪,培养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说明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适当拓展。 “工官和匠户”,一

3、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基本要求 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 认识到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发展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说明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适当拓展。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基本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发展要求 说明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其作用和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

4、学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 “工商业的管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专题可分4课时教学。 1.本专题教学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注意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特点及其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2教学经济史的内容,要重视三个基本问题,即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动的效益。要指导学生了解这三方面的状况和变化,从而把握某一阶段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 3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他们阅读材料的能力,特别是研读古文和查阅有关工具书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4本专题内容的时间跨度大,涉及经济生产

5、和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而教科书的容量有限,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所学知识以及课外获得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对教科书相关内容的理解。 【单元综述】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脱胎于古代农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手工业具有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兴起和繁荣。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由官府垄断到

6、地域范围不断发展扩大、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由于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是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埋下了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一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一)演进过程1、原始农业采取“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中国古代农业的铁犁牛耕这一传统耕作方式形成。(影响:。私田大量出现;家庭逐渐成为主要生产单位)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

7、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是小农经济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小农经济得到首次正式确认是商鞅变法)3、汉代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割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某些地方出现了一牛挽犁的牛耕技术,它与耦犁法(二牛抬杠)相比较轻便,回转方便。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的出现,便于牛耕的推广,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4、唐代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发明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前印第安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曲辕犁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

8、耕作平稳;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真题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 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9、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另外中国的农业灌溉工具还有戽斗和翻车。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的意义: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农业耕作技术进一步革命性的发展的因素: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特点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A、春秋时期私田开垦,并逐渐被各国承认。B、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类型: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自耕农土地私有制。D、北魏到唐前期,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曾经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均田制在贵族

10、地主的土地兼并中受到严重破坏,不得不废弛。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主要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意义: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二)土地兼并问题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1、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

11、卖频繁2、土地兼并的实质:地权和劳动者分离3、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1)农耕生产秩序的破坏(2)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3)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4、解决方案(1)开明的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是,最终都未能成功。原因是地主阶级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2)民众暴动提出“平均”的思想,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明末农民起义,就曾经提出过“贵贱均田”、“均田免粮”的愿望。这成为中

12、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三、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两汉时期:关中“井渠”(坎儿井)王景治黄(东汉)水力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经济类型:自给自足(足: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经营方法: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组织方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

13、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4)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五、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六、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阶段水利工程灌溉工具名称或措施意义或概况史前阶段大禹治水防洪、灌溉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秦朝灵渠汉代“井渠”关中农民创造,适合干旱地区灌溉治理黄河(王景)唐代设渠堰使、大运河立井水车、筒车宋代官员奖赏制度水转翻车明清政府重视水利事业风力水车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体现中国古代人民辛勤与智慧;被列入世界文

14、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加强对岭南的管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治理黄河:有利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和政局的稳定。七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不利因素: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附录:农民沉重的负担1沉重的赋税封建王朝都要向农民征收比率和数额不同的赋税。 古代赋税有田租、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农民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奠定了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泰半之赋”,使农民负担沉重。2繁重的徭役秦隋王朝力役繁重,严重破坏经济,使社会动乱。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一、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产品不在市场流通,但是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生产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但不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生产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三种经营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