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历史五四运动 .ppt

li****i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9MB
约36页
文档ID:129814636
高二历史五四运动 .ppt_第1页
1/36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青年兴则社会兴 青年亡则国家亡 敬告青年 五四爱国运动 一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919 5 4 第一阶段 1 经过 中心 北京 主力 斗争方式 罢课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青年学生 1919 5 1919 6 口号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一阶段 1 经过 中心 北京 主力 斗争方式 罢课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青年学生 1919 5 1919 6 口号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19年5月4日 北京大学队伍浩浩荡荡从红楼向天安门前进 北京学生爱国游行示威队伍 务望全国工商人各界 一律行起来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1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 2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们 起来呀 爱国何罪 竟遭逮捕 第一阶段 1 经过 中心 北京 主力 斗争方式 罢课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第二阶段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 罢市 青年学生 1919 5 1919 6 6月初 2 结果 1 释放被捕的学生 2 罢免曹 章 陆 五四爱国运动 2 结果 1 释放被捕的学生 2 罢免曹 章 陆 3 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取得初步的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 中国代表团曾经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 并于5月6日申请保留 议和会议 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 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 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 中国代表团团长顾维均 导火线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国内政治 经济矛盾 国际政治 经济矛盾 激化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国际上 俄国十月革命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美 日 指出了光明大道 群众反帝情绪高涨 材料1 日本在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材料2 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的0 35亿两海关关税增至1919年的1 08亿两 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 并摄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的等特权 中国近代工业史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国内 材料1 北洋军阀对人民的压榨 1912 1919年田赋就增加了7倍 盐税 烟税 酒税增加了3倍 印花税增加6倍材料2 从1916 1919年 北洋军阀共借外债199次 债权包括日 美 法 俄 比 荷等国 以中国的银行 矿山 交通 税收国库券 期货为担保 段祺瑞还接受了袁世凯在签定 二十一 条时不敢同意的条件 即聘请日本人为北洋军政府的军事 政治 财政顾问 20世纪初 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否改变了 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外政策如何呢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方面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和压榨 一方面出卖国家主权 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 对外 出卖主权 投靠列强 1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对内 残酷剥削 军阀混战 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国内 材料1 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 不包括矿山 及投资情况 投资情况 1895 1911年投资总额1 1亿元1912 1919年投资总额1 4亿元注册的工厂数 1903 1908年注册的工厂数265家1912 1919年注册的工厂数600家1912年商会794入会19 66万人1915年商会1211入会23 85万人 材料2 辛亥革命前后工人人数及罢工次数 人数 1919年前50 60万 1919年200万罢工次数 1912 1919年间 工人罢工130次 仅1919年前5个月就达19次 1 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方面有何新变化 2 当时中国的阶级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思考 对外 出卖主权 投靠列强 3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1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对内 残酷剥削 军阀混战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国内 政治基础 背景 国际 国内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根本 工人阶级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二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历史的必然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彻底的不妥协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学生 先锋 工人 主力军 知识分子 领导 性质 力量 工人 主力军 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 政府不惟不理 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而北京被逮捕之学生释 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而曹 陆去 问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A 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发挥了主力军作用C 有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 推动D 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B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彻底的不妥协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学生 先锋 工人 主力军 知识分子 领导 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性质 力量 基础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想 国际 标志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彻底的不妥协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学生 先锋 工人 主力军 知识分子 领导 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性质 2 力量 3 基础 4 思想 5 时代 6 标志 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 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四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1949 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 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任务 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结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本课小结 一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三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919 5 4 1 性质 彻底的不妥协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1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 力量 学生 工人 主力军 知识分子2 经过 3 基础 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一阶段 1919 5 4 6月 4 思想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二阶段 1919年6月初 5 时代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3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6 标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1 国际 本质区别 领导阶级的不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帝国主义加紧侵略2 国内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根本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五四精神 民主科学爱国进步 以史鉴今 材料1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 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 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 此次罢学风潮 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 而其远因 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 审查学生举动 几类俄国过激之行为 摘自1919年 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看完材料请回答 1 材料1中的 过激派 伪说 和 罢学风潮 各指什么 2 材料1中的 近因 与 远因 分别是指什么 1 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2 马克思主义学说3 五四爱国运动 近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远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宣传 启发了学生的觉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