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78321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 程 标 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艺术设计适用学制三年制获取证书无编制陈淑姣审核制定日期2014.9一、课程定位课程定位与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面向艺术设计各专业开设的专业通识选修课。其中理论与实践比例分别占70%和30%。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艺术专业群大类的公选课,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增进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本课程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本着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对接原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视角,对经典之

2、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弥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为学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本课程前导课程有文艺常识和中外美术鉴赏,是学习后续课程创意思维、设计综合应用实训等的重要基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特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等基础理论;深入理解并掌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

3、体系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的调查与分析、整理与记录过程中来,独立完成课程设定的实践目标。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训“求实、创新、厚德、重艺”所包容的发展目标。三、教学起点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44学时)完成。该课程的前导除相当高中水平的通识课程以外,还有艺术类其它技术平台课程,如:素描、色彩、中外美术鉴赏等,他们已具有相关基础知识并具备相应的基

4、本能力,具体如下:1具有基本的语、数、史、地等文化基础,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述和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造型、色彩认知等美术基础,具备基本的绘画表现能力;3具有对美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以及中外著名画家经典作品的创作规律、风格流派的基本认知。并学会了基本的赏析方法;4. 具有借助现代工具搜集信息、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5愿意与人沟通,具有与他人合作意识;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 课程教学载体根据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进行解读,并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种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推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沿革、评价标准、人文内涵和审美特征

5、,作为教学载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主题:(1)民间文学(刘三姐、梁祝传说);(2)传统音乐(蒙古族长调民歌、陕北民歌); (3)传统舞蹈(秧歌舞、傩舞); (4)传统戏剧(京剧、川剧);(5)曲艺(京韵大鼓、山东快书);(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北京天桥耍中幡、抖空竹,武当功夫); (7)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凤翔泥塑);(8)传统技艺 (景泰蓝技艺、保安族腰刀技艺);(9)传统医药(针灸、同仁堂中医药文化);(10)民俗(春节、端午节)。2.课程教学内容概要学习内容概要学习内容学习标准学习建议对学生的评价建议教学建议课时数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课业1概念、特征、保护现状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6、概念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1.理解文化遗产、有形文化、无形文化等的含义;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2. 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3.网上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博物馆”。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2.从课堂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并能回答教师的提问等方面评价学习态度;3.从笔记、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2.推选2-3名学生助教,辅助管理教学,记录本班的课堂教学情况:包括纪律,课

7、堂参与表现等,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意见,收发作业等。3问题引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指导。4课业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种分类。1.了解国际相关文件特别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体系;2. 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体系。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3.网上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博物馆”。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2.从课堂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并能回答教师的提问等方面评价学习态度;3.从笔记、课后习题及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课前做好相

8、应的准备,如事先布置网上浏览或参观本地博物馆等;2.问题引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指导;4第二部分 类解读课业3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1.民间文学(刘三姐、梁祝传说);1.学习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形式;理解其对其他民族艺术的贡献;2. 收集整理当地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3.网上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网”。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2.从课堂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并能回答教师的提问等方面评价学习态度;3.从笔记、课后收集整理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事先布置网上浏览或参观

9、博物馆等;2.问题引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指导;3.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讲、练结合,由计划地安排课后习题。传授收集整理素材的基本方法。4 课业4传统表演艺术1.传统音乐(蒙古族长调民歌、陕北民歌); 2.传统舞蹈(秧歌舞、傩舞); 3.传统戏剧(京剧、川剧);4.曲艺(京韵大鼓、山东快书);5.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北京天桥耍中幡、抖空竹,武当功夫); 1.学习了解各类传统表演艺术的概况特征;2. 学习了解一至两项代表性的传统表演艺术;3.收集整理一至两项当地的传统表演艺术。(从历史与文化、地域分布、艺术特征、传承人、现代应用、等几个方面)1.端正学习态度,养

10、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2.从课堂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并能回答教师的提问等方面评价学习态度;3.从笔记、课后收集整理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事先布置网上浏览或参观博物馆等;2.问题引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指导;3.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讲、练结合,由计划地安排课后习题。传授收集整理素材的基本方法。12课业5传统手工艺1.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凤翔泥塑);2.传统技艺 (景泰蓝技艺、保安族腰刀技艺);1.学习了解各类传统手工艺概况特征;2. 学习了解一至两项代

11、表性的传统手工艺;3.收集整理一至两项当地的传统表演艺术。(从历史与文化、地域分布、艺术特征、传承人、代表作品、现代应用、等几个方面)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3.网上浏览各类资讯等。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2.从课堂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并能回答教师的提问等方面评价学习态度;3.从笔记、课后收集整理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事先布置网上浏览或参观博物馆等;2.问题引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指导;3.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讲、练结合,由计划地安排课后习题。传授收集整理素材的

12、基本方法。8课业6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1.传统医药(针灸、同仁堂中医药文化);1.学习了解传统医药概况;2. 收集整理当地的传统医药。(从历史与文化、地域分布、意义特征、现代应用、等几个方面)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2.从课堂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并能回答教师的提问等方面评价学习态度;3.从笔记、课后整理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事先布置网上浏览或参观博物馆等;2.问题引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指导;3.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讲、练结合,由

13、计划地安排课后习题,传授收集整理素材的基本方法。4课业7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1.民俗(春节、端午节)。1.学习了解民俗概况;2. 收集整理当地的民俗。(从历史与文化、地域分布、意义特征、现代应用等几个方面)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3.网上浏览咨询。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2.从课堂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并能回答教师的提问等方面评价学习态度;3.从笔记、课后整理收集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事先布置网上浏览或参观博物馆等; 2问题引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指导;3.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

14、图片和音像资料,讲、练结合,由计划地安排课后习题。传授收集整理素材的基本方法。4展示交流教学成果、知识竞赛1.学习笔记与心得感悟作业交流;2.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报作业展示交流;3.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见“七、评价方法”4(第2.3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总课时数44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学生数量大,涉及面广,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特点,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及作业、考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主要做法有: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方式不拘一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样式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课题组设计了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教学组织方式方面,打破课堂集中授课的单一模式,采取让学生分组学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现场授课、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直观的了解。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激发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概念辨析的时候,教师除了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之外,还列举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样式作为例证来说明概念的内涵;在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过程中,除了教师根据例证总结特点之外,还要求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加以应用,把教师总结的特点与自身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样式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