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1.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75422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1.ppt(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 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 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 综合考点 多维探究 栏目索引 高考题组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高考题组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高考题组三常见天气系统 高考题组四气压带 风带及气候特征分析 命题感悟 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 1 2015 广东文综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大气中逆辐射增强 会使地表温度上升 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 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

2、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 使地表温度下降 D 高考题组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2015 四川文综 下图为 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2 3题 2 该城市可能位于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 40 N附近大陆西岸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 40 N附近大陆东岸解析阅读图表资料可知 该城市冬季气温低于0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 东岸为亚热带季风 季风性湿润 气候 40 N附近大陆西岸以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南为地中海气候 冬季气温均高于0 A B C项错误 40 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气温低于0 D项正确 D 3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

3、致市中心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该城市中心气温比郊区的气温高 空气对流更旺盛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A项正确 城市热岛效应对降雪的影响小 由于城市热力环流的存在 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 大气污染物较易扩散至郊区 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导致城市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因此B C D项错误 A 2015 浙江文综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右图为 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

4、4 5题 4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 向上减小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 后减弱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 日出前消失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 后半夜降速快 解析仔细读图 根据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 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 向上减小 A项正确 图中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 B项错 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 日出后消失 C项错 读图可知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 后半夜有段时间仍是增速 日出后快速下降 D项排除 答案A 5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 空气上下热量

5、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解析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 逆温上界高于强逆温上界 造成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 C项正确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这些与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无关 A B D项错 答案C 6 2015 重庆文综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 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 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右图是 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高考题组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大气

6、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 上图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A 台风雨B 地形雨C 对流雨D 锋面雨解析读图可知 马尔代夫的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 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大气垂直运动强烈 因此多对流雨 C 7 2015 安徽文综 下图为 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主要是由于 A 反气旋频繁过境B 受沿岸寒流影响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解析从图中经纬度 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 如安达曼海 泰国湾等 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为东南亚地区 为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 受地形的抬升作用 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D 8 2015 天津文综 结

7、合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 结合上图所示信息 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解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 下垫面 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根据图中经纬度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等信息分析该岛东北部降水丰富的原因 该岛屿纬度较低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显著 降水丰富 地处东北信风带 东北部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多地形雨 附近暖流的增温 增湿作用 答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多地形雨 受暖流影响 大气增温 增湿 9 2015 海南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问题 死谷长约225千米 宽8 24千米 低于海平面的面

8、积达1408平方千米 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 最高曾达57 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解析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降水少 晴天多 太阳辐射强 该地植被覆盖率较低 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 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使气温升高 从材料中可知 死谷海拔低 空气对流弱 热量不易向外扩散 造成夏季炎热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太阳辐射强 缺乏植被覆盖 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 加热大气 谷深且狭长 谷底海拔低 空气对流弱 盛行下沉气流 热量不易散发 2015 全国文综 2013年7月30日 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下图示意 该地当日14时 24时气温 气压

9、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0 11题 高考题组三常见天气系统 10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 16时 17时B 17时 18时C 18时 19时D 19时 20时解析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 根据图示可知18 19时气温 气压变化最剧烈 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18 19时 C 11 与正常情况相比 强沙尘暴经过时 该地 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 大气逆辐射减弱解析此次强沙尘暴是冷锋引起的 其经过时冷暖气团在该地相遇 气温水平差异增大 A错 锋面两侧气温 气压差异显著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B对 强沙尘暴天气增加了大气悬浮物 阻挡太阳辐射到达

10、地面 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小 大气逆辐射增强 C D错 B 2015 江苏地理 下图为 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2 13题 12 该日 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 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 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 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 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解析根据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可知 此时江苏大部分地区位于冷锋锋前 受暖气团控制 气温高 不易遭受冻害 青海大部分地区位于冷锋锋后 受单一冷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浙江沿海5月基本无低压气旋 无台风袭击 故A C D项错误 重庆位于冷锋过境处 易形成降水 从而引发滑坡

11、泥石流 B项正确 B 13 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 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解析由图可看出江苏在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 气温较高 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 而过境前后气压应该由高到低再变高 故B项正确 答案B 14 2015 全国文综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 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年11月20日 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 7亿美元 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 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 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高考题组四气压带 风带及气候特征分析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 以及针

12、对此气候特点 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 为保障身体安康 需要防范的问题 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气候湿热 因此我国相关人员修建铁路时 为保障身体安康 需要防范中暑 受潮 还需要预防自然灾害等 答案气候特点 纬度低 属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 中暑 晒伤 食物中毒 毒虫叮咬 野生动物侵袭 疫疾 瘴气等 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本讲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 应掌握 1 大气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等压线的判读 2 典型地区气温 降水的特征与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成因及特点分析 3 锋面 气旋 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从考查

13、形式看 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综合题为辅 命题感悟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 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等压线 面 图的判读 2 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 分析气压带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3 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 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 网络构建 本讲复习应围绕大气运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着重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结合大气运动特别是气压带 风带分布及其移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 成因和特点 并以此分析主要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 应结合大气环境相关原理注重对等温线 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名师点拨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

14、与气温 核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核心点三天气系统 核心点四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特征分析 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 1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主干精讲 2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 气温的分布规律 2 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3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 陆地与海洋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 白天和夏季增温快 夜晚和冬季降温快 海洋则相反 方法技巧 2 阴天与晴天 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 白天多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气温较晴天低 夜晚多云 大气逆辐射强 气温较晴天高 3

15、低纬与中纬 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 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下图示意 地球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 回答第1题 命题点一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 预测题型 选择题 预测演练 1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主要是因为此时 A 强B 弱C 弱D 强解析结合诗词内容知 此时天气阴霾 地面不易结霜 根据图示及大气受热过程知 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大小稳定 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能力增强 为地面辐射 此时为阴雨天气 能力减弱 为大气逆辐射 能力增强 D 命题点二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综合题 读 我国某区域1月和7

16、月等温线分布图 回答2 3题 2 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 地形B 纬度C 海陆D 洋流解析结合图示知 1月份等温线沿东西向延伸 大致与纬线平行 从而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 B 3 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 29 B 27 C 25 D 23 解析结合图示知 A所在区域为山地分水岭地带 地势较高 根据图示相邻等温线差值 知A的取值范围为26 28 之间 从而确定答案 B 等温线走向 弯曲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依据等温线走向判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 地形 地势 读图技巧 2 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季节 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 1月份 北半球为冬季 南半球为夏季 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份 北半球为夏季 南半球为冬季 即 一陆南 七陆北 海洋上与陆地相反 其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 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洋流 海洋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是一低温区 该处为寒流 海洋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是一高温区 该处为暖流 海洋上只要发生等温线弯曲 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 且等温线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