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助人行为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974182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助人行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助人行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助人行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助人行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助人行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助人行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助人行为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助人行为 一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二 责任分散与助人决策三 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四 助人行为的培养 一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 一 亲社会行为与助人行为的概念 二 帮助别人的原因 一 助人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 Prosocialbehavior 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 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它主要包括分享行为 捐献行为 合作行为 助人行为 安慰行为和同情行为等 助人行为 helpingbehavior 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a 利他行为 altrusim 无个人动机 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 b 具有个人意图 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发生的 亲社会行为 助人行为 利他行为

2、三者之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 二 帮助别人的原因 社会生物学解释达尔文 物竞天择的自然过程中 有利他天性的生物将有更好的种族存留机会 从而使它们的物种能够留存下来 社会交换论观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质上是一个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 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社会规范论观点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 是交互性规范 各种社会对人们的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 人应当帮助对自己有善意的人 而不是伤害他们 由于这一规范的存在及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对人的长期影响 使人都获得了报答别人善意和帮助的观点 吉诺维斯事件1964年3月 纽约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凶杀案 年轻酒吧女经理下夜班后在回家的路上遇

3、到歹徒的袭击 她大声呼救 当即周围居民楼的一些房间的灯亮了 有人打开窗户 并有一位男士大声喊道 放开她 歹徒放开她 溜进汽车开走 楼窗里的灯光熄灭了 这时 歹徒返回来 再次袭击吉蒂 她再次呼救 灯光再次亮起 窗户再次打开 歹徒再次逃走 灯光熄灭 当吉蒂到达住处大门口时 歹徒第三次袭来 她被杀了 谋杀进行了35分钟 警察在接到报警后只用了2分钟就赶到现场 然而人已经死了 事后了解到当时有38个目击者 然而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竟无人报警 二 责任分散与助人决策 一 责任分散与紧急助人 二 助人的决策过程 一 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1 责任分散假设拉特纳和达利两位心理学家没有像媒体那样用人的良心泯灭来解

4、释事件 而是假设 当紧急事件发生时 如果有很多旁观者在场 那么任何一个旁观者出面帮忙的可能性都不大 这里可能的原因是 可能助人者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单个人责任感的降低 2 责任分散的实验验证 1 紧急报警实验被试 男性大学生实验情境 在填写问卷时 通过通风孔 向屋子灌送表明紧急情况的烟雾 研究真实目的 测量被试是否向实验者报告紧急情况 报告的速度如何 考察别人的在场是否会影响被试的行为 三种实验条件 等待室只有一名被试 三名被试相互不认识 三名被试 其中两名是表现消极的假被试 实验的结果 当被试单独一人在屋里时 75 的被试在发现烟雾之后的6分钟内报告 其中50 的被试在两分钟内就作出了反应 而当

5、被试与其他人一起在屋里时 报告的比例明显降低至38 10 2 紧急助人实验 拉特纳和达利 1968 实验情境 大学生被试被请到实验室与其他大学生讨论大学生活问题 让被试相信 各个讨论者不相互见面 而是在小隔间里以电话系统讨论更好 实验条件 被试独自与另一个人讨论 让被试相信除自己之外还有另外两个人 让被试相信 一起讨论的有6个人 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的被试参加 讨论开始时 其中一个讨论者 实际为标准化的录音 发言时谈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发过癫痫病 当再轮到这个讨论者的声音在电话中出现时 他表现出癫痫再次发作的声音 我要死了 呃 救命 呃呃 发作了 呃 旁观者越多 助人比率下降 而作出助人决策消耗时

6、间增长 3 不幸女士实验被试单独或和其他人一起在房间里填写调查表 目的 了解被试是否去救助一位受伤的女士 实验情境 一位女实验员安排好被试填写一张问卷后 穿过门帘到隔壁办公室工作去了 4分钟后 被试可以听到那位女士爬到椅子上够东西的声音 紧接着的声音是尖叫 椅子摔倒和女士跌倒到地板上 随后是女士痛苦的声音 噢 天哪 我的脚 我 我 搬不动它 噢 我的脚脖子 我 没法拿开身上这东西 实验结果 被试单独一人时 70 的人会试图以不同方式提供帮助 两个被试在场时 出现其中一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比例为40 而如果旁观者换成无动于衷的假被试 则仅有7 的真被试尝试提供帮助 通过以上实验 一方面看到 在场的人

7、越多 提供帮助的人越少 另一方面 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景下 尽管干预的人数不同 但总有人干预 也就是说 虽然情景是助人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但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还是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到1980年为止 近50个研究比较了独自一人及与其他人一起助人行为的不同 其中90 的研究都表明 独自一人时帮助别人的可能性更大 这是从近6000名被试的研究中获得的结论 他们两人相信 公众不去救助的原因不是公众人性的丧失 而是由于其他人在场所产生的相互影响 抑制了人们的援助动机 在场的人越多 作为个人对待特定事件负有责任的意识就越低 二 助人的决策过程 帮助需求觉察助人责任意识得失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 二 助人的决

8、策过程 三 受助者的感觉 三 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 情境因素 二 受助者特点 三 助人者特征 一 情境因素1 旁观者在场2 榜样的存在助人的榜样可以引发助人行为 布莱恩等人 J Bryan 1967 设计了一个榜样对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 实验情景两种 一种高速路 女司机 汽车轮胎撒气 二种两辆撒气的汽车 一辆旁站女司机 旁边一位男士帮助她 另一辆撒气的汽车在离此半公里以外 旁边站女司机等待帮助 实验结果 一种情景下 帮助共有35辆车子 占经过1 75 第二种情景下 停下来提供帮助的58辆 占经过的3 3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天气好 助人行为增多 心情好 代价小 城市助人行为少于农村 相互

9、熟悉度 旁观者少 社会环境文化 美国人帮助以后可能帮助自己的人 印度人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不同地域的人对陌生人提供帮助的差异罗伯特 列文及其同事设计了一些 偶然 事件 如掉落钢笔 带着明显有伤的腿不方便行走时掉落杂志 或者一个假装的盲人在路口等着过马路 结果发现 里约热内卢人帮助行为是纽约人或吉隆坡人的4倍 4 匆忙与助人代价实验1 神学研究班的神甫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有讽刺意味的实验达利 Darley 等人1973年的研究证明 个人在有紧急的事情要做和没有紧急事情的情况下 助人行为有着不同的模式 匆忙的水平越高 人们对身边不幸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匆忙的条件 增加了人们助人的代价 从而

10、使人帮助别人的可能性减小 与此相关 人们在帮助别人时 需要考虑助人行为对于自己的代价 实验2 地铁里不幸者 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早晨 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 人来人往中 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 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 医药费花了不少 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并将他扶起送到医院的小伙彭宇 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后经调停彭宇赔付老太4 5万余元 5 情境性的内疚 补偿个人出现内疚体验后 会设法去消除内疚 直接弥补引发内疚的行为过失 道歉 做出其他与过失行为无关的好的举动 抵消不好的行动 承担不愉快的事情或付出某种代价 惩罚自己的错误 实验情境 实验者突然掉下一堆卡片

11、 看行人是否帮助捡起卡片 偿还 实验者和被试擦肩而过 看上去是因为擦肩而导致卡片散落 泛化内疚 另一个实验者的书被被试撞掉在地 实验者很快自己捡起书 并表现出不高兴 同情 看到另外一个人撞掉实验者的卡片 那个人很快离开了 控制条件 卡片意外散落 实验结果 偿还 泛化内疚和控制组比较 有较多助人行为 同情条件下 助人行为最多同情条件给人们一个显示超越别人的机会 更好的确认自我价值 是一个愉快的事情 二 受助者特点 1 性别研究表明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获得帮助 特别是潜在帮助者是男性的时候 当潜在的助人者是女性时 男女受害者一样可以得到帮助 男性更愿意帮助那些忧伤的女性 LatanePiliavin

12、 Unger 1985 2 外部特征请22岁的女明星莎莉 穆莲丝以不同的社会形象在高速公路边举起 停车 提示牌 并在路边停着掀起前盖的抛锚汽车 结果表明 受助者的外部形象会影响人们的助人意愿 一个有魅力的求助者比那些缺乏魅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帮助 这种魅力不仅仅包括人的长相 也包括人的穿着打扮 3 相似性相似性越高 越容易获得帮助 实验 足球比赛 球迷倒在地上 急需帮助 看谁提供帮助 两种情景 第一种倒地球迷身穿明显标志服装 第二种倒地球迷没有穿有明显标志服装 实验结果 第一种情景支持同一球队的球迷比竞争对手的球迷更容易提供帮助 第二种情景两个球队的球迷都更乐意帮助倒地球迷 喜欢足球是他们的共同点

13、 4 人格特征我们更愿意帮助那些看起来善良 友好的人 更愿意帮助那些是由于外在不可控的原因而使得自己陷入无助状态的人 而不太愿意帮助那些内在可决定的理由而使得自己面临困境的人 三 助人者特征1 年龄与性别 一般认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 助人意愿应该是不断增强的 这种趋势和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是有关的 在陌生人需要帮助而又有潜在危险的情境中 男性更可能提供帮助 英雄主义行为 但在较为安全的情境中 女性提供帮助的比例稍稍大一些 长期助人行为 2 认知特点 对当前所处情境的认知 是紧急事件吗 是我的责任吗 人际责任归因风格 自我的认知 我能帮上忙吗 我怎么帮忙 3 个性特点 自我形象 有同情心 仁慈的 慷慨

14、 建立和自我形象维护 自尊水平 别人怎么看我 移情能力 需要帮助的人是什么感受 4 心境心情好让我们看到别人好的一面 帮助他人是延续我们好心情的好办法 做了有负罪感的事情 感到内疚 助人行为增加 实验情境 在商场公用电话机的退币口留下10美分硬币用来提升购物者的心情 当幸运的购物者带着他们新发现的硬币离开时 一名研究助手拿着纸夹 有意在购物者几米前掉落文件夹 实验结果 没有发现硬币的人只有4 帮助他把纸捡起来 发现硬币的人有84 停下来帮助他 四 助人行为的培养 一 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 二 示范作用 三 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 四 助人技能的学习 五 价值取向的教育 一 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要提高助

15、人行为 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解释事件 从而增加责任的明确性 增加人们的助人可能性 直接的人际相互作用可以明显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 因此 通过增加人际相互作用来激发人们的助人动机 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二 示范作用示范作用对助人行为的提高实际上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 即我们的助人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助人行为而获得 具体来说 有两种形式的示范作用 现场的示范作用媒体人物的示范作用 三 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1 移情能力培养移情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 是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己情绪唤起的一种情感体验 移情可以使一个人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分享其情感 也可以受他人情感活动的引导而产生相应的体验 2

16、 动机提升引导人们内在动机 使人们以充分的内在理由来促进一种有益的行为 则可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通过实施这种行为而使自己获得满足与快乐 四 助人技能的学习心理学家斯陶布 Staub 1978 认为 助人行为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 对不幸者的状态进行设身处地地设想和体验的能力 即移情能力 掌握如何帮助别人的知识或技能 因此 通过训练个体的移情能力和实践如何助人的行为 可以培养个体的助人行为 五 价值取向的教育就助人行为的产生来说 其最直接的根源还是助人者的价值取向 这种内在的主导因素支配着其他各外在因素 我国学者研究表明 价值取向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或接近显著的关系 董婉月 1989 刘磊 1990 当多种因素一起影响亲社会行为时 价值取向 利他取向 主观效应尤为显著 张志学 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