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5398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美国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该判例反映出当时美国A1787年宪法原则遭破坏B最高法院权力超过国会C保障宪法具有至上权威D国会立法需要法院同意2、对“陈桥兵变”, 宋初众说纷纭,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并强调说:

2、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众将士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拥立他为天子。材料反映出A宋太宗作为当事人说法更可信B官修史书的史料价值不是很大C官修史书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D宋太宗意在彰显政权的合法性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

3、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户贴原件为实物史料,史料价值最高B户贴与实录都是一手史料C实录为文献史料,史料价值最高D户贴与实录必须相互印证才能还原历史原貌4、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7 5505 4304 0501 22018317 95011 7105 9002 200A社会贫富差距日益缩小B君主立宪政体亟需完善C产业结构更加合理D工业革命使农业发展趋于停滞5、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

4、,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这主要反映了A雅典公民民主存在一定弊端B民主决策存在保护平民倾向C公民大会决策缺乏严密程序D希腊邦国争霸损害平民利益6、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罗马刑法A加剧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极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量刑定罪原则仍然不完善D使贵族对法律解释权受限7、庄严在用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中写道:日本关东军在投降前夕,烧毁了几乎全部的侵华档案和秘密资料,吉林省档案馆新发

5、掘的日本侵华档案是日本投降时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未来得及销毁的部分。在这批档案中,“2件伪满洲中央银行的电话记录,清楚地记载了日军以军用公款科目转账划拨给日军部队购买妇专项资金内容,并需持关东军第四课证明办理”。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这些档案属于第一手史料B档案比实物史料更为可靠C电话记录档案可能不准确史料价值不高D“妇”事件必需其它史料印证才能证实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应是A清代军机处B明代内阁制度C隋唐三省六部制D元代行省制9、新唐书狄仁杰传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

6、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据材料分析,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是A君主专制B宗法制度C等级制度D贵族世袭制1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D君主专制被推翻11、“至今军阀作恶如故也,列强横行,且有加而无已也中国革命,不能不承认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实行三民主义,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吾辈死者,但

7、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分而为二,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据此可知蒋介石A认清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B主张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合并C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已经转向信仰共产主义理想12、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当时中共A已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B未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C教条主义倾向依然很明显D已经开始认同井冈山道路13、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

8、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反映了当时A美国摒弃“冷战”思维B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美国制华政策发生变化1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政协具有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B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C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章炳麟曾在1903年说,长素(即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事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

9、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据此可知当时A国民普遍认同革命反对改良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C社会主义革命思潮开始出现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一定成效16、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统一B.使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7、下表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知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

10、县县县州、县A行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的自主性B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C中央行政体制不断调整加强对地方控制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呈现出日渐激化趋势18、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反映出当时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B“冷战”形势达到了顶峰C“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D联合国主导朝鲜半岛形势19、冷战结束后,有些政治评论员对冷战时期的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态度由批评转为赞扬,称赞它们具有控制军事冲突升级的能力。据此可知当时A新的不稳定因素威胁世界和平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大国对抗的风险已不存在20、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

11、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英、法)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反映了A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B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金砖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21、1982年,廖承志曾致信蒋经国说:国共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材料旨在表明A党派之争阻碍了两岸正常交流B国共再度合作民族复兴的愿望C九二共识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应该

12、增强两岸一家的民意基础22、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因为这一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23、1902年杨延栋在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中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材料意在表明A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B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C近代主权丧失主要指司法主权 D废除不平等条约才能恢复主权24、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

13、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B注重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C婚姻中的“门当户对”D家族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25、有学者曾说:甲午大败,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据此可知,甲午战败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促使维新思想走向成熟C表明洋务运动无任何实效D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开端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4、一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1901年清延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威趋实学。1906年清延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教育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社会背景。(7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5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