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61465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教育简史共 21 页10464 中外教育简史名 词 解 释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 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 效人” ,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庠” 这种教育机构。 “庠”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 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3.校:其原意为“木囚” ,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夏代的“ 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

2、教育机构。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4.学在官府 P17: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5.六艺 P19:西周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即礼、乐、射、御、书、数。又有“大艺” 、 “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的课程。6.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7.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8.五礼 P21: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9.孔子 P34: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创始人。生平主要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弟子多达 3000 人,著名的有 72 人。10.论语:有 20 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了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11.有教无类 P36: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族、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12.学而优则仕 P38:出处 论语子张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重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13

4、.启发诱导 P40:是孔子关于教师如何教的方法问题。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孔子强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孔子善于启发诱导,获得弟子对他的称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4.墨子 P47:墨子,名翟(d),鲁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一生主要活动

5、是“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多,俨然一个宗教政治团体。15.孟子 P52:名轲 k ,战国中叶鲁国邹z u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以儒家正统自居,自称“得圣人之传”。子思、孟子之学,后世称为思孟学派。作为孔子思想嫡传,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亚圣”。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孟子七篇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资料。16.性善论 P52:关于人性,孟子认为人天生是善的。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二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善性是天生的“良知”、“良能”,是人性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果。17.荀子 P58:

6、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现存荀子一书,共 32 篇。中外教育简史共 21 页218.性恶论 P58:荀子提出了“性恶论” ,批评了孟子的“性善论” ,认为人性本恶,人之所以为善,全靠后天努力,所以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即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改造人类与生俱来的恶性。19.五伦 P53:具体来说, “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称为“五伦” ,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20.稷j 下学宫: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z 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学宫创立于齐桓公田午当政

7、时,直至秦灭齐而亡,存在 150 年。期间,不断有众多游学之士慕名而来,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究气氛浓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融合和发展。21.弟子职: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 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 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22.大学P65:是礼记中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一篇论文,他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23.三纲领:大学提出的教育

8、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亦称为“三纲领”。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明明德”,使人们先天善性得到恢复发扬,达到修己目的,是孟子性善论观点。第二个目标是“亲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最高目标是“至善”。24.八条目:为实现大学三个目标,提出了八个步骤,或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5.学记P67: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26.教学相长 P68:(1)学记提出的教

9、学原则之一。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因“教”而日进, “教”因“学”而益深。27.书同文 P72:目的是秦朝为了消除战国以来“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28.行同伦 P73:秦朝为达到“黔首(百姓)改化,远迩(r)同度” , “匡饬(ch)异俗”这一目的而采取的。这一措施的实行进一步融汇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促进统一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状态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29.以法为教 P73:秦国为了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将法律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30.颁挟书令 P73:“燔诗书而

10、明法令”是法家的一贯主张。李斯驳斥朝廷中儒家传统观念的学者依据殷周古制的主张,认为这是“以古非今”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颁布了“挟书令” ,并禁止私学。31.焚书坑儒 P73:公元 211 年后,爆发了坑杀 460 余儒生、焚毁书籍的事件,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文教领域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目的在于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但结果造成了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摧残破坏,并未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32.黄老之学 P74:依托黄帝而本于老子的一种学说,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先秦各家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儒法两家思想而形成的。其实质是刑律与道德并用。33.玄学P

11、75:魏正始年间,经何晏(yn) 、王弼(b)的研习,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得以结合,形成儒道兼综的“新学”玄学。这意味着教育思想的发展,冲破了汉代经学的束缚,出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外教育简史共 21 页334.八股取士 P78:明代创立的科举考试的形式,从“四书” 、 “五经”中命题,以八股制义为定式,“代圣人立言” ,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结构体裁有一套固定格式,并有文字限制。35.八股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36.汉代“太学”P80:汉代创立的中

12、央官学,公元前 124 年建立太学,它属于大学性质,主要传授儒家六经。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官学制度的建立。37.官学:是指古代朝廷或官府开办的学校。历代官学一般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级,官学中又设有儒学和专门学等不同性质的学校。38.中央官学(官学制度)P80: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并于元朔shu 五年,置博士弟子员 50 人,建立太学,这是封建中央官学之始。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39.宫邸学 P81:也称四姓小侯学。是为贵族子弟开设的贵胄学校,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年) ,四姓指汉皇帝的外戚樊f n、郭、阴、马四大氏族;因为这四姓不是

13、列侯,故称小候。学校直接由朝廷聘名师执教,条件优越,师生待遇优厚。40.鸿都门学 P81:汉灵帝光和元年创置的,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名,这所学校实际是宦官与官僚集团政治斗争的产物,是宦官为对抗太学生的反抗而另立的一所官学,内容是学习辞赋、小说、尺牍、绘画、书法,意在对抗太学的经学。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41.国子学 P82: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门阀世族为保持门第族望的优越,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 276 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教育对象属于更高级统治者之子弟。 (国子学五品官以上子弟入学,太学成为六品以下子弟求学之所。 )42.国子监P

14、83:隋文帝为使教育适应集权统一的需要,创设了管理中央官学的专门机构国子寺(后称国子监),下设五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成为专门的教育管理行政机构。隋炀yng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唐承隋制,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广文馆等统归国子监直接管辖。宋代以后,国子监有时也行使全国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撤销。43.隋朝监属五学P83: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44.唐朝监属六学P83: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45.旁系二馆P83:弘文馆、崇文馆。46.六学二馆 P83:唐承隋制,设立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

15、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是唐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六学之外,东宫设立弘文馆,门下省设有崇文馆,同为中央官学的性质,通称“二馆” 。这就是唐代中央官学的基本制度,即为“六学二馆” 。47.学田制P84:宋代在学校管理方面首创学田制,由 国 家 拨 给 或 者 学 校 自 行 购 置 一 定 数 量 的 土 地 ,作 为 学 校 的 固 定 资 产 , 学 校 将 这 些 土 地 租 佃 给 附 近 的 农 民 耕 种 , 收 获 的 粮 食 和 钱 租 用 作 赡( shn)学 的 经 费 。48.三舍法P84:本系王安石熙宁变法改革太学的措施。即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上舍,初入学的学生进

16、外舍,一年后可升入内舍,内舍生再升为上舍生。升舍均需经过考试,名额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49.升斋积分P85:元代实行“升斋积分”法。元代太学分作上中下共六斋,每月考其所习,按成绩可以依次递升,升至上两斋后,只要两年未曾犯过,则允许参加“私试” 。每月考试,采用积分制,一年内积满八分以上者,可升充高等生员,与举人有同等资格。50.四书集注P85:是朱熹集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的代表性著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元、明、清各代都把它列为官学必读教科书,把朱熹的注释作为对“四书”的中外教育简史共 21 页4标准解释。51.监生历事制 P85:明代国子监将监生派至政府各部门,历练事务三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52.地方官学P85:指封建社会历代官府,按照地方行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