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从拥挤效应看人口与环境问题素材湘教必修2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60703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从拥挤效应看人口与环境问题素材湘教必修2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从拥挤效应看人口与环境问题素材湘教必修2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从拥挤效应看人口与环境问题素材湘教必修2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从拥挤效应看人口与环境问题素材湘教必修2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从拥挤效应看人口与环境问题素材湘教必修2 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拥挤效应看人口与环境问题科学家曾以一些小种群的老鼠进行实验,他们将几十只老鼠放在面积约9平方米的栏圈内,不限制它们的食物、饮水和空气,研究长达两年。在这个拥挤的环境里,虽然食物、饮水和筑巢材料很丰富,但动物的行为发生了异常。过分的拥挤使鼠群的生存竟争出现了反常,它们体内的生物化学平衡系统遭到破坏,血糖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休克。这说明生物不仅需要物质,还需要空间和领地。生态学家把这种由于生物种群密度过大而产生的结果,称之为“拥挤效应”。拥挤效应在人类社会中已有体现,只是程度和方式不可与老鼠相提并论。本文拟从拥挤效应的角度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使人类社会越来越拥挤观察

2、世界人口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呈愈近愈速的态势。世界人口在1650年只有5亿,经过180年,到183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突破10亿大关,世界人口从第一个10亿增加到第二个10亿,只用了100年的时间(1830年1930年)。之后,只用了30年时间(1930年1960年),世界人口就跃到30亿。接着经过15年时间(1960年1975年),世界人口达到40亿。又经过12年时间(1975年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根据美国人口咨询社预测,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2046年,世界人口将突破100亿大关。但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地球上

3、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生态系统能够养育人口的数量因此也是有限的。许多生态学家从生物圈所能提供的食物量出发,计算出地球只能养活80亿人口。据此,再过20多年,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就会达到“饱和状态”,下个世纪中叶,就会达到“超饱和状态”。到那时,地球上人满为患的现象更加严重,更加普遍,人类社会将拥挤不堪。 事实上,由于地球上的人口、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财富分配极不合理,世界各地区人口与环境的状况非常不均衡。有些地区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非常尖锐,有些地区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协调。如拥有998万平方千米的加拿大仅有人口2800万,而在中国,仅有15.67万平方千米的山东省却有人口近9000万,是加拿大的3倍

4、有余,而面积却仅是加拿大的164,这是一组多么不相称的人口与土地面积数字啊!由于世界各地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状况很不平衡,所以,尽管整个世界的人口尚未超过其容量,但相当多人口与环境矛盾异常尖锐的地区,其人口数量无疑已超过了环境容量,人满为患现象已相当突出,拥挤效应已经显现。很多地区现有人口规模已超过其环境容量,这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人口规模超过环境容量的基本表现是整个环境内生态系统的退化,如环境污染、土地沙化、资源短缺等,现在,这些现象已经在很多地区以较大规模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其二,即使现有人口规模不再增长,但人均消费水平还会继续以相当快的速度上升,资源的耗用量仍会不断扩大。更何况人口规

5、模还在继续扩大,加上人均消费量的扩大,资源的枯竭指日可待。其三,人类只是地球上所有成员中的一种,人类在生物界所占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能力,不能只是用来保证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还应该为保留和创造适合于其它生物生存和维持某种程度繁荣的条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物种灭绝速度在不断加快。二、中国人口已严重超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非常尖锐关于我国远景理想人口规模以多少为宜,宋健、孙以萍的研究结果认为,100年后我国平均食品生产量将达到目前的2.5倍左右,届时我国居民的饮食水平按达到美国和法国目前的水平计算,适宜人口数量应控制在6.8亿以下。宋子成、孙以萍根据我国淡水资源的状况,认为若按

6、年人均用水量890立方米推算,100年后最多只能养活6.5亿人口。王浣尘利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对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是7亿至10亿人。虽然上述各种分析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是,肯定地说,我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已严重超载。1998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2.48亿,人口密度已达到130人平方千米,为世界人口平均密度的3.3倍,人口生存空间越来越拥挤。从人口与耕地的关系看,我国属于人均耕地最低的国家之列,人均耕地只有0.09公顷。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总耕地的7,但生产的粮食和养育的人口却分别占到世界的21和22。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的22的人口,一方面确能反映我们的成绩,另一方面从人类生态

7、学的角度看,说明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太大,负荷太高,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异常尖锐。而且,我国人口对土地的高负荷又是低水平的高负荷。首先,我国投入农田的工业能量虽然已经相当大,但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其次,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很低,仅及美国的1/10左右,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只能供养5个维持人均占有粮食不到400千克温饱水平的人。目前我国的高人口负荷量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作为巨大代价的,诸如水土流失、盐碱化、风蚀水蚀、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人口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拥挤效应在城市表现得最为突出本世纪中叶以来,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就

8、是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空间扩大,反映在城市形态上,就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持续迅速增长。截止1989年,全世界共有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94座,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3座,并且出现了像东京横滨、墨酉哥城、圣保罗、汉城、纽约等5座超过14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据美国人口调查局预测,到20世纪末,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将达到43座;同时将有一大批人口愈千万的超级大城市出现。毫无疑问,地位重要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量涌现,这已经成为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社会的拥挤效应愈益明显。数以亿计的人群源源不断地从广阔的乡村汇集到空间远为狭小的城市中来。目前,世界所有城镇居民点(指建

9、城区)的总面积合计只有50余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尚不足0.4,却集中了世界人口总数的将近半数,人口越来越集中到城市这个“点”上(从几何学角度看)。人口与空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拥挤效应愈益明显。大城市化则使拥挤效应日趋严重。一般认为,城市化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城市人口过多,经济活动量过大,超过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城市的作用就会走向反面,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失调。不仅有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涉及物质、能量的生产、消费,它们的输入、输出和环境质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环境污染、水源不足、交通拥挤和住房紧张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城市人口的生产和生活产生

10、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拥挤效应还会派生其它效应,其它派生效应反过来又强化了城市的拥挤效应。例如:城市的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地消耗化石燃料,不仅大量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破坏大气层的结构,产生“温室效应”,而且还释放出大量的废热进入大气,直接增暖了大气,这种人为释放的热量,使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出0.53,或者更多一些。在人口密度大、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尤为明显。这就使得城市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称之为“热岛效应”。由此可见,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地表大气温度不仅受“温室效应”的作用,而且还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拥有的绿地面积一般较少,如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尚不足4平方米,自然的土地面又被人工的水泥地面所替代,这就必然加剧了以上两种效应的影响,致使城市气候恶化的现象更为严重。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