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0579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齐齐哈尔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齐齐哈尔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齐齐哈尔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齐齐哈尔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齐齐哈尔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商周B春秋战国 C汉代D隋唐2.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3.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自古以来中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水利

2、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建于汉代的郑国渠工程和都江堰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B至今流行于新疆吐鲁番一带的“坎儿井”源于黄河流域农民创造的“井渠”C汉代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安流将近800年D三国时期,南方用立井水车、北方用高转筒车作为工具灌溉农田4.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5.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6.“布衣

3、”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7.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8.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白瓷 青瓷 彩瓷 珐琅彩A. B. C. D. 9.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

4、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 看到有粉彩瓷器B. 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 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 D. 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10.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1.明朝时,太湖

5、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A. B. C. D.12.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清明上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1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

6、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属于地主土地私有制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15.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

7、前击征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B CD16.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17.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

8、.以征收实物税为主 B.推行抑商政策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 D.农民的负担较重 18.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19.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20.清文献通考

9、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21.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

10、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22.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23.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997年2408.11567.360:401021年2641.23874.040:60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11、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 B C D2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25.“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A使用耒耜 B牛耕 C使用耧车 D使用曲辕犁第II卷二、非选择题(50分,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 16分,第28题16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

12、)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材料三: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四: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有何关系?(4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4分)(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

13、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4分)(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6分)27.(1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