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2237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A.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B.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C. 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 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2. 图中关于甲、乙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区域城市复杂 B. 甲区域城市呈岛状C. 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大于乙区域 D. 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答案】1. C 2.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读图可以从图中的信息判断区域的特征。 【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之间相互联系,C

2、对;图示反映不出区域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选择C。【2题详解】从图中看甲城市少规模小,空间结构比乙城市简单,A错;看不出甲区域城市呈岛状,B错; 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小于乙区域,C错;乙区域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D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下图,回答下面题。3. GIS技术的( )A. 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 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C. 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D. 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4. 图中城市( )A. 位于规划区 B. 位于非矿区C. 位于现矿区 D.

3、位于原矿区5. 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 原料地 B. 消费地 C. 水资源 D. 交通线【答案】3. D 4. C 5. A【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读图,图中GIS技术的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D对。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A错。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模型,其中用点、线、面来表达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应为空间模型,B错。主要功能是查寻、分析、处理信息,C错。【4题详解】读图,两图层叠加,图中城市、位于原矿区,A、B错。位于现矿区,C对。位于现矿区,D错。【5题详解】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原矿区长期开采,资源将尽。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

4、向原料地,A对。消费地城市主要在原矿区,B错。原矿区、新矿区水资源都充足,C错。区域的交通发达,不是为了靠近交通线,D错。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市矿区的发展方向及原因。11月3日,我国首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全国的资源型城市有262个。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6. 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 铁矿资源丰富 B. 煤炭资源丰富 C. 水资源充足 D. 内河航运发达7. 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 ) 煤炭资源日趋枯生产结构太复杂 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A. B. C. D. 8. 借鉴

5、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A. B. C. D. 【答案】6. B 7. D 8. A【解析】【6题详解】图中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B对。鲁尔区铁矿资源缺乏,A错。辽中南水资源不足、内河航运条件差,C、D错。【7题详解】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环境污染严重,对。煤炭资源能源地位下降,未枯竭,错。两地的生产结构单一,错,对。D对,A、B、C错。【8题详解】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

6、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减少劳动密集型工业,错。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A对,B、C、D错。读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列小题。9.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B. 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 地势高,气候寒冷10.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和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 C. D

7、. 【答案】9. D 10. D【解析】【9题详解】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冷,D对。高原东南部受海洋水汽影响,不是远离海洋,A错。湿地广布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B错。近看成川,高原内部比较平坦,冻土分布广,交通不便,C错。【10题详解】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人类活动影响小,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对。高寒环境生态脆弱,生物量小,为人类提供的农副产品少,错。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源头地区,不能调蓄洪水,错。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对。高寒气候区,不适宜发展农业,错。环

8、境具有独特性,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D对,A、B、C错。点睛:了解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根据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生态环境脆弱,生物量少,不适宜农业发展的原因。独特的环境,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1.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阶段性12. 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

9、是(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构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13.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C.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答案】11. C 12. D 13. B【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差异性,故C项正确。【12题详解】考查区域主要的特征。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故A项错误;区域划分都有一定的规则和依据,故B项错误;区域界线有

10、些是明确的,有些是模糊的,故C项错误;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特征不同,故D项正确。【13题详解】区域之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都不同,不宜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不宜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不宜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应该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故D项正确。【点睛】区域的概念与特点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2、区域的特点: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来

11、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界线的模糊性: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区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地表空间。区划的角度、指标、目的不同,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

12、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 河道淤积 B. 降水变率增大C.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D.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15.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A. B. C. D. 16.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D.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答案】14. D 15. B 16. A【解析】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13、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蒸腾量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多,地下径流增加。【14题详解】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D对。河道淤积是洪涝灾害多的原因,A错。植被破坏,对降水影响小,可能就业率减小,C错。下渗少,降水转化为地下水少,D错。【15题详解】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蒸发(腾)量增加,对。降水量不一定增加,错。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多,地下径流增加,对。坡面径流减小,错。B对,A、C、D错。【16题详解】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能力增

14、强,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A对,B、C、D错。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再到丙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 整体性特征 B.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8. 目前,丙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酸雨 C. 荒漠化 D. 大气污染19.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 大量引水灌溉,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B. 向西北地区大量移民,加快城市化进程C. 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当地群众能源问题,防止过度樵采D. 超载放牧,增加牧民收入【答案】17. C 18. C 19. C【解析】【17题详解】从甲到乙地再到丙地自然带的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影响,水分越来越少,自然带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选C正确。【18题详解】丙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目前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