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第八中学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2209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漳州第八中学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漳州第八中学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漳州第八中学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漳州第八中学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图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2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

2、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3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4“撇开道德方面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A. B. C. D. 5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

3、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 刺史 都察院 御史台 参知政事A. B. C. D.6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7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

4、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8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9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10小麦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

5、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到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 B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一回状元 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到汉朝当个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1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积极发展农业经济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12近代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A 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 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C 战略战术失误 D 社会制度落后13“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

6、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该文评价的是()A邓世昌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唐景崧14周恩来指出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50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直接促使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B赞扬了农民群众的反帝和斗争精神C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继承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精神D新中国的建立有赖于义和团的英勇斗争15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认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对“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理解最准确的()A争取工农群众的支持 B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C以正面战场为主要战场 D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6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

7、一副漫画(注:1941年12月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符合其主题的是()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D日本实行三个月内的计划17“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A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B满足了农民的愿望C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19“百

8、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胜利 B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C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 D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完成20“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材料不能体现的原则是()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分权制衡 D人人平等211919年5月4日下午,以北大学生为首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天安门进发,青年学生们一路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成为那个时代我们民

9、族的最强音。这反映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是()A爱国主义 B科学民主 C自由平等D思想启蒙22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A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国民革命军和北伐C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23.井冈山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敢闯新路”主要体现在()A打土豪,分田地 B纠正“左”倾错误C“工农武装割据” D开展武装斗争2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

10、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最终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B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C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D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6.据统计,1965 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 7600 余人,到2006 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

11、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27.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82018 年3 月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12、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可见,我国宪法修订具有()A革命性 B和平性C曲折性D时代性29“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政策保障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九二共识”302018年11月17日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上届金马影帝涂门发言(如图),“特别荣幸再次来到中国台湾金马奖做颁奖嘉宾。这次见到很多熟悉面孔,接触很多新面孔,认识很多新朋友,我感到两岸一家亲。”那么,“两岸

13、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A“一国两制”构想B “政治协商”制度C“和平统一”方针D“一个中国”原则二、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26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6分,共55分。) 31.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1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2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材料3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