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州等部分区高三化学期末联考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2183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蓟州等部分区高三化学期末联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蓟州等部分区高三化学期末联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蓟州等部分区高三化学期末联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蓟州等部分区高三化学期末联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蓟州等部分区高三化学期末联考 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o 59 Cu 64第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明,用化学知识对以下几个事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商代后期铸造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其熔点高于纯铜B.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C.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D. 唐代后期出现

2、的黑火药,它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项,青铜制品中含有铜元素、锡元素、铅元素等,也就是铜合金制品,合金熔点低于纯金属,故A项错误;B项,制作瓷器主要原料为黏土等矿物原料,故B项正确;C项,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故C项正确; D项,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黄(S)、硝石(KNO3)和木炭(C),黑火药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答案选A。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是:C.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Na+ :O: O:

3、2-Na+D. HClO的结构式:H-Cl-O【答案】B【解析】【详解】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 该模型是CH4分子的球棍模型,故B正确;C.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次氯酸分子中不存在氢氯键,HClO正确的结构式为:H-O-C,故D错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O2、NO2、N2O5、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B. 漂白粉、水玻璃、铝热剂均为混合物C. 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解、电泳、电离D. 石墨、盐酸、亚硫酸分别为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

4、解质【答案】B【解析】【详解】A. NO2和碱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氮不符合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故A错误;B. 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铝热剂是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B正确;C. 电解、电泳需通电,电离是溶液中水分子或熔融作用下进行,故C错误;D. 石墨和盐酸都不是电解质,电解质是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易混淆概念,要注意抓住概念的本质,如抓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抓住弱电解质的特征“部分电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时,pH =1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个数为10-13 NAB. 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 NAC. 1 L 0.1 molL-1NaHCO3溶液中含有0.1 NA个HCO3-D. 100 g CaCO3与KHC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的数目为NA【答案】D【解析】【详解】A、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OH-,25时kw=c(H+)c(OH-)110-14,pH=1的盐酸,c(H+)=0.1mol/L,由水电离生成的c(H+)=c(OH-)=10-140.1mol

6、/L=10-13mol/L,但由于溶液体积未知,故不能计算由水电离出的H+个数,故A错误;B、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同元素不同价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能靠近不能交叉,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故B错误;C、1L0.1mol/L的NaHCO3溶液中含有0.1mol溶质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根离子部分水解,则HCO3-离子数小于0.1NA,故C错误;D、100 g CaCO3与KHCO3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mol阴离子,含有的阴离子的数目为NA,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

7、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5.如图所示为氢气燃烧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SO4溶液,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烧杯中溶液换成氢硫酸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B. 与酸性FeS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C. 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D. 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答案】A【解析】【详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物遇到冰块冷凝滴落到

8、烧杯中。该产物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具有还原性,也能使Fe2+被氧化为Fe3+,具有氧化性。A项,氢硫酸溶液能被H2O2氧化为硫单质,溶液变浑浊,故A错误; B项,H2O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SO4中Fe2+氧化为Fe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B正确;C项,由上述分析可知,该产物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D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含有氢、氧元素,且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所以该物质可能是H2O2,故D正确。答案选A。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化钠:2F

9、e3S2- = 2Fe2SB. 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Fe(OH)3+ 3H = Fe3+ 3H2OC.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4 NH3H2O=AlO2- +4 NH+ 2 H2OD. 向NaHSO4溶液滴加Ba(OH)2溶液至中性:2H+SO42-+ Ba2+ 2OH-=BaSO4+2H2O【答案】D【解析】【详解】A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和硫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2- = 2FeSS,选项A错误;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水,离子反应为2Fe(OH)3+2I-+6H+=2Fe2+I2+6H2O,选项B错误;C硫酸铝溶液

10、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选项C错误;D. 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至中性的离子反应为2H+SO42-+ Ba2+ 2OH-=BaSO4+2H2O,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解答。7.已知:2H2(g) + O2(g)=2H2O(g)H483.6 kJmol1H2(g) + S(g) =H2S(g) H20.1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反应中改用固态硫,则1 mol 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11、 kJB. 从焓变数值知,单质硫与氧气相比,更容易与氢气化合C. 由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D. 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答案】A【解析】【详解】A. 固体变为气体,吸收热量,则若反应中改用固态硫,1 mol 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kJ,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由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1mol氢气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比1mol氢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量多221.7kJ,说明单质氧气与硫相比,更容易与氢气化合,故B错误;C.放出的热量越多,说明物质的总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故C错误;D. 氢气燃烧放出热量,由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

12、241.8 kJ,故D错误;答案选A。8.下列正确的组合是砷(A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A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硝酸弱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H2S弱于HCl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均形成无氧酸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非金属性AsAl,则Tl能与酸反应,但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错误;非金属性S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正确;非金属元素N,其氢化物为氨气,氨气溶于水,水溶液为碱性,故错误。答案选C。9.有可逆反应A(g)3B(g) 2C(g)H0。该反应的速率

13、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对应t2、t4、t6、t8时改变的条件正确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B. 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C. 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D. 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答案】B【解析】【分析】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突然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根据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分析是升温还是加压;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平衡逆向移动,根据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反应分析压强如何变化;t6时刻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突

14、然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增大浓度,考虑增大的为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考虑t8时刻能够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是加入催化剂。【详解】该反应为正反应气体系数减小的放热反应,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升高温度;t4为减压: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t6时刻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t8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则加入了催化剂;故B正确。答案选B。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水

15、化物的稀溶液,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位于第三周期、IIIA族 B. 元素Y的正化合价最高为+6C. 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XYZ D. X和Y只能形成两种化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中,联想NH3极易溶于水,可以知道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说明Z为铝元素,因为铝在常温下能溶于稀硝酸,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据此解答。【详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中,联想NH3极易溶于水,可以知道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