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图教学.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2155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图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图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图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图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图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图教学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怎么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并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呢,同时,总结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读图一认识地图的重要性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教材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地理图像资料越来越丰富:地形图、政区图、景观图、人口图、交通,矿产可谓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这句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其运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

2、用是至关重要的。二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逐步养成学生运用地图的意识和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新教材必修三(人教版)中的“西北干旱区”教学中,学生对该区的自然特点-“干旱”的成因难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地形图,得出结论:该区深居内陆,受一系列山脉的阻挡,暖湿的夏季风难以到达,因此形成了干旱的环境。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出西北大概的经纬度位置,确立空间方位,大体在东经120度以“西”,北纬40度以“北”,在我国位居西北,故称“西北地区”,以后在考试中,即使出现

3、只有经纬度的图,或无图而给出经纬度数,学生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是考西北区域的知识了。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一线,正是该系列山脉的阻隔,故而“春风不度玉门关”,使得西北地区形成干旱的自然环境。学生自己从图中读出,分析归纳出结论,知道用图的重要性,比死记硬背好多了。也引起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得无法复习和做作业。正如有些学生所讲:“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得无从下手”。三、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用图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还不够,在教学中,我们还得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4、地图,获取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正如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工具及方法,我们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2关注学生用图的技能。首先要读图名,了解该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根据经纬网确定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范围,根据等高线原理看出地面的起伏,地形的种类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此时,要特别注意读取图中的各种数据,对于复杂的插图,还要善于将其分解或化简,使其易于掌握,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出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5、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3、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进行的二个步骤:(1)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

6、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2)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图转文: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记忆。如(北半球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图)可转变为气压状况气流状况方向中心气流天气现象高压反气旋逆时针辐散下沉晴朗低压气旋顺时针辐合上升刮风,下雨文转图;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如通过文字的语言叙述可转化为一幅图的形式。例如西江中学广场位于学校中心,体育场在广场西边300米处,教工宿舍在广场北边100米等信息可转换成地图。四、

7、运用地图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用图而用图,而是应把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及图表解决地理问题或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1、地理课堂读图,围绕地图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即有利于学生由易入难的接受规律,又能令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回答问题的喜悦,也能使

8、学生阅读,使用地图的习惯得以形成,为地理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2在平时的考试中,我们应侧重提高学生解题能力。(1)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像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城市的规模变化等。如根据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图去分析其季风水田农业的成因,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图的条件分析其成因。(2)提炼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

9、的地域分异。(3)抓住解题关键特殊经纬线、区域轮廓特征、重要河湖、熟悉的城市、代表性旅游景观地甚至山峰等都可以是判读地图的突破口。很多试题的关键在于抓住经纬度进行定位。抓突破口的技巧离不开地理知识的积累,地图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赖平时养成的“有意读图”习惯。上面的例子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首先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挖掘地图中的显性和隐性的条件;其次要善于“联系”,即通过区域地理的表面现象联系到用自然地理的原理予以解释,比如从作物类型,可以反推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状况等。结语:对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作用的思考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对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所以教学中教学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用图,充分发挥它们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