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高三历史单科质量检查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1766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泉州高三历史单科质量检查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泉州高三历史单科质量检查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泉州高三历史单科质量检查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泉州高三历史单科质量检查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史载,公元前720年,周桓王与郑交恶,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公元前712年,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自立为君,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这表明A. 周朝分封制度已经被废除B. 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不断C. 周王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D. 政治改革在各诸侯国展开【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这一信息可知,当时并没有废除分封制,故可排除A;材料中讲到的“周桓王与郑交恶”、“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这两件事都

2、不是诸侯国之间战争,故可排除B;“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和“鲁桓公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都说明了周王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故选C;题干中没有体现各诸侯国展开政治改革,D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可排除。2.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 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元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在秦汉以后中国的古代科技没有走

3、向落后,故可排除A;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文化专制政策使得一些不受统治者重视的思想学派走向衰微,体现出统治政策影响了文化走向,故选B;在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是不断提高的,生产力的发展应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不导致其衰落,故可排除C;D项说法不准确,儒家思想在汉初没有占统治地位,故可排除。3. 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反映出A. 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C. 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D. 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答案】B【解析】材料中所讲到的“秦朝

4、、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说明了当时的评价者着重评价了这些重大工程的消极影响,没有全面的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因此,依据材料就无法得出“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这个结论,故可排除A;对于同一历史事实,由于评价者所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依据的材料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故选B;CD的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故可排除;4. 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A. 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B. 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 经济

5、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 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要知,土地兼并的现象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必然影响社会和谐,故可排除A;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的问题,故可排除B;材料中的“市民阶层壮大”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固化,故可排除C;“宋真宗在位期间,土地兼并严重”,反映了农民只能更多的租种地主的土地,“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反映了这种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故本题选D。5. 元朝初年,政府废除科举制。1313年,政府恢复科举制,采用蒙、汉分开考试,最终录取忽都答儿、张起

6、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蒙、汉各半。这反映了A. 政府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创新B. 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C. 实行蒙汉平等的民族团结政策D. 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答案】D【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元代“采用蒙、汉分开考试”的形式,没有反映出考试内容的创新,故可排除A;,“采用蒙、汉分开考试”说明蒙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就不能说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故可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推行的不是民族平等的政策,故可排除C;元代初年废除了科举制,后又恢复,说明了元代统治者不得不运用科举制这一政策来维护统治,从而反映了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D。6. 明朝初年,政府修建了济养院

7、(免费养老院)、惠民药局(免费医院)和漏泽园(免费公墓)。明太祖还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由此推知,明初A. 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C. 仁政思想全面实施D. 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朝初年政府实行了一些救济举措,这救济举措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给民众的,这就反映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是在近代,故可排除B;仅依据明初的救济举措,还不能说明明政府全面实施仁政思想,故可排除C;仅依据明初对贫苦民众实行这一方面救济举措,还不能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故可排除D。点睛:社会保障体系是涉及到医疗保健服务、居民养老、

8、人民住房、百姓就业、教育等在内的由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应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保障机制。7. 下表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年份1849185018521854输出人数3234471843425063据此推知A. 导致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B. 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C. 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D. 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答案】C8. 广州租界史大事记载:1859年,广州沙面租界是英、法两国人花钱从珠江河水中填土而新造的,共花费32.5万墨西哥元,其中,英方出资4/5,法方出资1/5。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交纳地租,每年每亩15

9、00钱。据此推知,该租界A. 并未侵犯清朝领土主权B. 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C. 成为列强最早侵华据点D. 土地所有权仍属清政府【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广州沙面这片土地是英、法两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行填土新选的,显然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可排除A;材料中没有表明该租界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故可排除B;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割给英国的香港岛已成为英国的侵华据点,所以该租界不是最早的侵华据点,故可排除C;根据“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交纳地租”这一信息可知,该租界土地所有权依然属于清政府,故选项D。9.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天朝

10、”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这反映了A. 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B. 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C. 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D. 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答案】A10.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这种情况表明,中国A. 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B. 清军训练有素C. 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D. 民族意识觉醒【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这些信息可以得出,在

11、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国人对这场战争抱以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故本题选C;结合史实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的近代化成果的取得主要依靠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只是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有一定的成果,但不能称之为巨大,故可排除A;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为了说明战前国人对此战的一种心态,并不是为了说明清军训练有素的,故可排除B;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人还有盲目自大,不切实际的乐观心态,这恰恰不能说明民族意识的觉醒,故可排除D。11. 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导

12、致的。由此说明A. 全民族抗战是此次胜利之源B.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C. 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D. 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蒋介石认为台儿庄大捷是因为前方和后方的共同奋斗,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集中国力”,据此可知,此次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结果,故选A;结合史实可知,在后来的抗战中国民党还在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所以国民党并没有放弃片面抗战军事路线,故可排除B;依据史实可知,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抵抗,多以失败而告终,这就不能反映出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故排除C;D的说法在材料中是无法体现的,故可排除D。12

13、. 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B.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C. 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 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出口指数明显增长、进口指数没有明显的变化可知,在1935-1937年,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较好,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故选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是甲午战争之后,这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仅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我们无法得知此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否为入超,故可排除C;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是在1929-1933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14、故可排除D。13.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年10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11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这A. 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B. 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C. 成为了“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D. 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是“改造”,而不是“规范”,故可排除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

15、分困难,广大人民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故可排除B;“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包括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三大改造,故可排除C;在建国初期,我国的物质匮乏,而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物力上保障,故本题选D。14. 下表时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101950.1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1950.41950.10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据此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A. 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B. 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C. “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D. 独立自主与不结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实行的“一边倒”政策,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不是指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故可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非洲的国家,故可排除B;依据材料可知,1949.101950.1中国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体现了“一边倒”政策,1950.41950.10,中国已经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交了,这又体现了对意识形态的超越,故本题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