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昌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49717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金昌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甘肃金昌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金昌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金昌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金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50分)1.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A. 颁布“解负令”B. 划分四个选区C. 设四百人会议D. 财产等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是指按财产的多寡担任官职的制度,通过财产等级制第三等级也可以担任低级官职,该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海岸派的利益,故D选项正确;“解负

2、令”是废除一切债务,解放沦为债务奴,赎回被卖到海外的雅典公民等,通过“解负令”取消了债务奴隶,有利于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故A选项错误;划分四个选区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故B选项错误;设四百人会议反映了要求民主政治权力的诉求,没有直接体现海岸派的利益,故C选项错误。2.梭伦的诗句中有:“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A. 民主原则B. 财产原则C. 公平原则D. 中庸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3、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反映了梭伦改革不偏向任何一方,在给予公民一定权力的同时,又保障贵族的利益,具有中庸的原则,故D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体现民主原则,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财产原则,故B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庸的原则,而不是公平原则,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梭伦改革的中庸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3.梭伦,这位伟大的改革家,不仅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而且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

4、“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的含义是A. 设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B. 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C. 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D.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反映了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措施,故D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设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设立陪审法庭,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梭伦改革的内容,结合材料信息“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学生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答案。4.梭伦首创的民主机构

5、,规定年满30岁的各等级公民都可以参加,是梭伦时代雅典最具有民主精神的机构。后来这一机构“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成为平民控制国家权力和控制政府的重要工具。这个机构是A. 陪审法庭B. 四百人议事会C. 公民大会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A【解析】【详解】这一机构“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机构是司法机构,即陪审法庭,故A项正确;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大会是立法和行政机构,故BC错误;十将军委员会开始设立于克里斯提尼时期,故D项错误。5.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

6、此看来,梭伦的民主改革A. 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B. 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C. 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D. 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答案】C【解析】材料“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反映了梭伦的民主改革采取中庸原则,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故C正确;梭伦改革协调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梭伦改革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B错误;缓和阶级矛盾是为了稳定统治,故D错误。故选C。6.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A. 颁布

7、“解负令”B. 划分四个选区C. 划分公民等级D. 设四百人会议【答案】C【解析】海岸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故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故C正确;颁布“解负令”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利益,故A错误;梭伦改革以血缘为基础划分四个部落选区组成四百人议事会,也不能体现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利益,故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优势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结论。7.梭伦说:“许多坏人是有钱人,许多好人是贫穷的,但是我们决

8、不舍弃我们的正直贤德而去换取财富;因为正直贤德是稳固的,至于金钱是在人们之间川流不息的。”由此可知,梭伦A. 同情保护弱势群体B. 鼓励人们追求财富C. 维护多数公民利益D. 重视社会道德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由“决不舍弃我们的正直贤德而去换取财富”等信息可知,在思考问题时梭伦强调道德和正义等因素,故D项正确;梭伦以道德为准绳来评判是非,而没有以财富多寡为尺度,故A项错误;梭伦倡导的是正直贤德而不是物质财富,排除B项;据“许多坏人是有钱人,许多好人是贫穷的”等信息很难判断“好人”“坏人”的多寡,故C项错误。8.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相比共同点 ( )A. 突出财产等级B. 抑制贵族特权C.

9、 化解社会矛盾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了贵族世袭的特权;梭伦改革中,建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的特权,故两者都抑制了贵族特权,B项正确;A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主要是指梭伦改革,排除;D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故选B。9.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越来越大B.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行C. 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 统治者增加国力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10、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C正确;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越来越大,故A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由C项决定的,排除A;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是春秋的改革措施,不是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排除B;D是各国变法的重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0.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做法产生的影响是A. 士人竞相追逐功名利禄B. 官僚政治得以最终确立C. 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D. 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食有劳而禄有功”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规定,说明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世卿世

11、禄制度日益瓦解,以军功论赏的制度逐步确立。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士人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得以确立,排除B项;秦朝统一后中央集权制逐步建立,排除D项。11.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 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 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 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答案】A【解析】【详解】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是以保护封建土地制度来反对土地国有制的革命,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军功是发展经济和壮大军事实力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12、B和C项错误;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属于管理地方的措施,不符合题意,D错误。12.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 民贵君轻【答案】B【解析】【详解】A项大概的意思是没有百倍的利益,不改变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不更换工具,这属于旧势力的观点,排除。B项大概的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属于商鞅的观点,故选B。C项是墨家的尚贤,排除。民贵君轻是孟子的观点,排除。【点

13、睛】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可利用选项字面意思进行简单理解。13.商鞅变法中,秦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其实质是A. 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B. 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 打破井田制下的土地疆界D. 培育了一大批新兴地主【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反映的是秦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其重要意义在于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A正确;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影响,不是材料中实质体现,B错误;打破井田制下的土地疆界是材料中的现象,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培育了一大批新兴地主不符合材料土地制度变化的实

14、质,D错误。【点睛】战国时候,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与改革,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最有成效。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而推动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14.商鞅变法时,大幅度提高酒、肉的税率,实行盐铁专卖,管制粮食贸易。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 推动农业生产发展D. 重视官商抑制私商【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变法大幅度提高酒、肉的税率,实行盐铁专卖,管制粮食贸易,打击了富商大贾,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故B正确;材料是抑商政策的表现,不是目的,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抑商政策,没有涉及农业问题,无法体现目的是

15、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排除C;重视官商抑制私商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排除D。15.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主张“轻关市之征”;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主张“市利之租必重”。两者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宗族利益不同B. 治国思想不同C. 两国传统不同D. 直接目的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是强调了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国家管理者的管仲与商鞅对待商业的态度不同,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体现不出宗族利益的不同,故A错误;材料“轻关市之征”“市利之租必重”分别反映了齐国管仲的治国思想是“工商皆本”,而作为法家思想践行者的商鞅推行的则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了管仲“轻关市之征”,而商鞅主张“市利之租必重”,这是两种统治思想的不同,而不是两国传统的不同,故C错误;由材料“轻关市之征”“市利之租必重”可知,管仲与商鞅进行经济变革的目的都在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D错误。16.“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 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趋势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