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第七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49451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第七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成都第七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成都第七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第七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第七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考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选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下列言论最能体现孔子 “仁”的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兼相爱、交相利”2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3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

2、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 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 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4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 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理想社会。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5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

3、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6“他看到了认识中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可是他要舍弃相对,追求绝对,主张齐一万物,未能 准确地解决这个理论问题。”这里的“他”是()A荀子B老子C庄子D墨子7. 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争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 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 1123 年高丽(今朝鲜)类似 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请谦让步遵从。这表明() A礼乐制度发扬光大B中朝关系源远流长C君臣矛盾得以化解D儒家伦理影响深远8. 汉初至昭帝(武帝之子)在位期间,政府公

4、卿长吏等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不过 10%。这反映出 当时()8A世家大族操纵用人大权B儒卑吏尊观念根深蒂固C治国方略基本未做调整D政府审慎对待儒生参政9. 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儒学价值体系的职能,使传统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故理学也被称为 “新儒学”。其“新”体现在( )A提出“三纲五常”B关注社会伦理问题C吸收、扬弃佛道思想D强调“民本”思想10. 黄宗羲曾有这样的论述:“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反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 之路”。他提及的“姚江”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顾炎武11.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 A维护旧礼教B

5、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12.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 14994 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 部目录载书有 64582 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 4.3 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 密切的发明是(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转轮排字盘13. 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B逐渐走向繁复化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D实用性不断增强14.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 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 后昆曲没落的

6、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15.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它表明()名称时间书刊美国独立宣言1901 年国民报第?1 期法国人权宣言1903 年与其他文件合成政治思想之源一书印行英国权利法案1907 年新译界第 6 号A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首次传入中国B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C清政府开始实践“师夷长技”的主张D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16. “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例如“自强、自立 、自存、自治、竞存 、适存、进化、进步” 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竞存、

7、演存、演生”等词汇。这批新词汇开始广为流 行的时代最有可能是( )A太平天国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17. “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120 年前,清朝光绪皇帝下达明定国是诏曰:“数年以来,中外 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以下对其意义认识正确的是()A挽救了清末统治危机B触动了封建制度的根本C废除了腐朽科举制度D加快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8.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 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

8、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19.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 “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 ,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有之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这真是一百 八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之事。”以上评价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20. 下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时段流行话题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 革、国语统 一 、女子 解放 、贞操 、礼 教、教育改 良、婚姻 、父子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1.有

9、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 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 放花了 20 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 是(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22. 1919 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 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 济的平等。这

10、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材料主要反映了(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C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 D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23. 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 得到解放。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 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革命的三民主义()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 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24.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

11、强矣,其民实困 ,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 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C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25. 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 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该文强调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6.俄罗斯学者潘佐夫所著毛泽东传记述了毛泽东

12、“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模式的努力”。下列著作体现毛泽东这一探索的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2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 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 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以是否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来评价政党的作用B以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价政党的作用 C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评价政党的作用 D以工作重心是否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评价政党2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

13、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 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29.1956 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30.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50 年记载,1952 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

14、数变化如下类别时段综合理工农药师范其它调整前51783051调整后211083749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A.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院校B.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C.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D.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二、非选择题(31 题 18 分,32 题 22 分,共 40 分)31(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 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材料二 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 从容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