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华亭第一中学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期中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49068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华亭第一中学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华亭第一中学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华亭第一中学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华亭第一中学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华亭第一中学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期中 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亭一中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图1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B.C.D.2.近期,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B.C.D.3.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A.资源的数量B.人均消费水平C.区域开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4.目前,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人口主要迁出区的是A.欧洲B.北美C.拉丁美洲D.西非和北非的一些产油国5.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A.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6.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

2、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C.该地段地价太高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78题。7.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8.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3、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新型香米新品种。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根据材料回答910题。9.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A.地形平坦B.气候高温多雨C.土壤肥沃D.农业技术先进10.从材料的分析可知,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A.提高粮食总产量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劳动效率C.发展农业技术D.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读图4,回答1112题。11.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

4、市化速度快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12.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1314题。13.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

5、很大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14.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于经济发展落后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15.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

6、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图5所示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回答1617题。16.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17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18.能表现城市等级大小的是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务范围19.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20.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

7、因素分别是华南的双季稻种植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新疆的瓜果生产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热量 水源 光照 市场B.水源地形 热量市场C.地形 国家政策 土壤 科技D.热量 土壤 地形 国家政策图6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123题。2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2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的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背景材料:蓝色农业是以海洋水生

8、生物和浮游生物为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海洋农业。彩色农业是指未来的农业将随着基因工程等技术应用而呈现多彩的局面,如棉花纤维不再是白色,玉米籽粒不再只是黄色或白色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根据以上资料,回答2425题。24.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量,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应大力推广A.白色农业B.绿色农业C.彩色农业D.蓝色农业25.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但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

9、力的地区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C.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D.接近土地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26.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发达A.B.C.D.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2728题。27.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品种退化产量过大品质较差销售渠道不畅ABCD28.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A提高产量B改善运输条件C推广良种D扩大销售渠道29.下列工厂区位选择不合理的是A.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B.林区建家具厂C

10、.麦产区建面粉厂D.科技发达地区建电视机装配厂30.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水稻种植业的重要特点是A.技术要求低B.劳动强度大,但是需要投入的劳力少C.不适宜使用机械生产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回答3132题。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6070080045591 6005 00025442 00030 00015242 40027 5000146405 0003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

11、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3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后回答第3335题。33.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34.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35.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 )A.钢铁厂 B.印染厂 C.机械厂 D.化

12、肥厂36.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铁矿石煤炭港口B.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C.工业城市形成:蔗糖厂糖果厂糖果城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37.以下关于兰州的地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苏宁电器、国美电器选择在双城门一带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指引B.吉利汽车布局在兰州新区是遵循了交通最优原则C.国芳百货位于东方红广场东侧是因为城市规划D.永昌路夜市形成的原因是具有稳定的消费人群38.下列关于商品谷物农业叙述正确的是A.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B.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C.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D.中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的39.关于城市等级、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