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948971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7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太和中学 2015 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总分 100 时间 90 分钟 一 单选题 共30 题 每小题2 分 总分60 分 1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 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精耕细作B 铁犁牛 耕C 封建土地私有制D 自然经济 2 史记 河渠书 记载 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 有余则用溉浸 百姓飨其利 该水 利工程是 A 灵渠B 郑国 渠C 都江 堰D 京杭大运河 3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生动 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是 A 游牧经济B 工业经 济C 小农经济D 商品 经济 4 商周时期

2、土地归国家所有 贵族组织奴隶 平民进行农业生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逐渐形 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A 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 系的变动 C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 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 经营方式 5 唐代以前笨重的长辕犁 回转困难 耕田费力 江东农民在长期的水田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一 种轻便的耕作工具 逐渐推广 成为最先进的工具 这种耕作工具是 2 A 耧车B 翻 车C 曲辕 犁D 花楼机 6 白居易在 朱陈村 中提到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 死为村之尘 这体现 出 A 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B 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 的毕生追求

3、 C 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 小农经济的封 闭性和落后性 7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 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 更为严厉 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 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 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 奖励耕战政策 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 自给自足经济 的脆弱性 8 汉书 食货志 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 种谷必杂五种 以备灾害 还庐树桑 菜茹有 畦 瓜瓠果 殖于疆易 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B 自给自 足C 精耕细作D 因地制 宜 9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 以下各项 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 A

4、 青瓷 丝路 水排 黄道婆B 青瓷 丝路 水排 用煤冶铁 C 青瓷 丝路 灌钢 曲辕犁D 青瓷 水排 缂丝 海 禁闭关 10 土豪 我们做朋友吧 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 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 不可能成为 他显摆资本的是 A 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 精美的青铜酒器 C 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D 胎质细洁的白瓷 3 11 右图是建国初陕西西安古墓出土的 三彩骆驼载乐 俑 和 骑驼乐舞三彩俑 作为历史材料 它们 A 生动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超的彩瓷工艺 B 有助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状况 C 有助于了解唐代 丝绸之路 的交通状况 D 增加了对汉代贵族 厚葬 之风直观感受 12 鹿鼎记 里说 曹雪芹的祖

5、父曹寅曾被康熙皇帝任命 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 制度 该局生产的产品 A 部分用于纳税 部分投放市场B 全部投放市场 所有收入 归皇室 C 全部供皇室使用 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 部分投放 市场 13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 莞即管 结果 盐 铁贾 价格 贵 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褥 土覆 农 具 淡食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 战乱不息 破坏社会经济B 土地兼并 导致民生困苦 C 盐铁官营 影响社会民生D 重农抑商 违背历史潮流 14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 自然史 中记载 中国产丝 织成锦绣文绮 运至罗马 裁成衣服 光辉夺目 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A 中国古代丝织

6、业技术十分发达 B 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 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 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15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 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 第一次是15 世纪西欧的崛起 第 二次是美国的崛起 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 他者的崛起 据此及所学可得出 A 工业革命促发了第一次权力转移B 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 军实现崛起 C 两极格局确立推动 他者的崛起 D 他者的崛起 致使美国 4 相对衰落 16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 试比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和 共同纲领 在阅卷中假如 你是历史老师 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A 制定机构不同 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

7、全国人大制定 B 性质不同 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 从时间上看 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 从影响上看 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17 从下列图片中提炼一个主题 最符合要求的是 A 美苏冷战加剧B 局部热战升 温 C 多极趋势出现D 冷战热战交织 18 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 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 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当代史家帕尔默和这段话 比较恰当地评价了 A 罗斯福新政 B 关贸总协定 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共同体 19 美国因为乌克兰危机而联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加上近期俄罗斯 北约频繁军演 有 人认为当今世界局势重回 两极格局 状态 那么

8、上世纪的 两极格局 形成于 A 1946 年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B 1947 年 杜鲁门主 义 的出台 C 1949年北约的建 立 D 1955 年华约的建立 20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时说 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 强 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5 21 二战结束后 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当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 个机构合并时 国际局势当中已经发生的有 A 美国已被迫从越南撤军B 中 国的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 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D 不 结盟运动开始蓬勃兴起 22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 德罗尔说 欧共体不单单

9、是 冷战 的产物 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 冷战 的结束而消亡 欧洲联合 不会随着 冷战 的结束而消亡 表明联合的出发点是 A 联合发展应对大国威胁B 避免 战争维护欧洲和平 C 经济互携增强竞争能力D 加强 合作壮大军事力量 23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 学术界存在 三极论 美国 欧洲 东亚 五极论 美 日 欧 俄 中 和 六极论 前五极加印度 等争议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 发展 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 美国综合实力的衰 弱D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 瓦解 24 日本首相小泉在发言中说 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 这说 明日本 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

10、过美国B 成为世界经济 强国 C 追求政治大 国 D 已经摆脱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6 25 有人说民主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 人民是统治者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 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一 国 两 制B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制 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 D 政治协商制度 26 邓小平在20 世纪 80 年代指出 政治体制不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 为此 国家 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 A 恢复民主协商政治制 度B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C 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 度D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27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说 亚洲这两个迫切问题如果能获得解决 将有

11、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 并进一步缓和国际的紧张局势 亚洲的这两个迫切问题是 A 中国和印度问 题B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 印度和缅甸问 题D 国 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28 2015 年 12 月 16 日 美国政府宣布向台出售约18 3 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对此 中方向美方 提出严正交涉并决定采取必要措施 中方认为美方严重违背了 A 独 立 自 主 原 则B 公 平 竞 争 原 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分权与制衡原则 29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 尤其是进入21 世纪 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 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 谋求

12、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B 开展联合国为中心 的多边外交 7 C 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 睦邻友好促进周边 局势的稳定 30 今天 中国已经与16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这些重要的外交成果的取得 主要是因为 A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 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 D 外 交工作者的不懈奋斗 二 材料题 总分40 分 31 题 15 分 32 题 15 分 33 题 10 分 31 根据图片和已学知识 回答问题 15 分 1 根据图片回答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 秦汉 我国的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哪些变革 3 分 2

13、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我国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请问 小农经济下 得农民拥有那些生产资料 组织形式怎样 生产目的又是怎样的 6 分 3 从什么事件起 我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 世纪六 七十年代 中国内部出现了那种新的经济成分推动了封建经济的瓦解 4 分 4 综上所述 促进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一 110年间 中华民族危难深重 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 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 斗争和艰难探索 但只有在中国共产

14、党的领导下 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 不因领导 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 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 8 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 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 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 法 也就跟着改变 摘自邓小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三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五条对选举村委会主任和副 主任作了具体规定 某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 没有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 绝大部分选票是原 村干部及其家属代填的 村民认为 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 要求重新选举 县人大指 出 该村选举

15、违反了选举法和村委会组织法 责令重新选举 并对相关人员依法进行了处罚 该村再次选举结果 原 落选 村委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 完善和发展 自20 世纪 70 年代末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民主 制度不断健全 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 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白皮书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 中国模式 作为一 种独特的发展道路 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16、 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 中国是采 取 增量民主 的办法 增量民主 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 2008 年 2 月 7 日 德国 新德意志报 上的文章说 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 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 国的社会 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 社会主义民主 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 孔 子的公共伦理 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 依据材料一 概括近代中国 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中 把领导人 说的话当作法 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 分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从哪些方面保护村民的民主权利 3 分 3 依据材料四 五 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 指 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8 分 33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9 材料一 西欧国家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 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 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 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就必须 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 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 卡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