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易错题总结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948976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易错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经易错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经易错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经易错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经易错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经易错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易错题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1素问书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2现在通行的灵枢是史崧的校正本3历代第一个对素问注释训解的是:全元起4现存内经共有:162篇养生1女子七岁的生命特征:肾气盛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的含义是: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3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阳明脉衰4丈夫五八的生命特征:肾气衰5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肝气衰”则:筋不能动6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的含义是:主五脏六腑之精7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春三月的作息生活时间是:夜卧早起8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三月养生,人应有的情绪是:若有私意,若已有得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生养长

2、,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收养藏10据灵枢天年人体五十岁,肝气始衰阴阳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阴阳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阴静阳躁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属于阴阳基本内容的:互根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其胀的病机是: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是以自然界云雨的形成,来说明:阴阳互根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浊阴走五脏”中的“浊阴”是指:饮食物的糟粕和尿液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归六府”中的“浊阴”是指:糟粕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气味性甘,其性能

3、是:发散而属阳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的区别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的是:正气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体浮肿是由于:寒邪为胜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西方生:燥13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七损八益”的含义是:古代的房中术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二者”是指:阴阳15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阴气自半,起居衰”的年龄是:年四十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清阳出上窍中的清阳是指:发挥上窍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气厚之品的性能是:发热18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映了:阴阳的制约关系 19“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的“道”之含义是:规律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其机理是: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是指:药食之气22夏伤于暑,秋必:痎疟2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说明:阴阳的相互转化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圣人为无为之事。”经文脏象1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膻中的生理功能是:喜乐出焉2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治节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谋虑4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食化而变粪5

5、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十一脏腑的功能取决于:胆6素问五藏生成在论述脉,髓,筋,血,气的生理功能时,指出诸脉者皆属于:目7素问五藏别论指出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满而不实8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实而不满9素问五藏别论中,胆属于:奇恒之腑10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藏”之“四藏”是指:心肝脾肾11据素问五藏别论内容,与传化之府有关的论述是:此受五藏浊气12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13素问经脉别论之“毛脉合精”的含义是:气血相合14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脾与季节的关系是:脾主四时末十八日15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脾

6、主为胃行其津液16素问五藏生成认为筋的生理功能是:皆属于节17据灵枢脉度所述,七窍的功能是渊源于:五藏精气的奉养18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19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小肠是:受盛之官20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主“罢极之本”的脏是:肝21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治节”是指:主气,调节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22据素问六节藏象论的论述,不属于“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的“器”:胆23喜伤心,胜喜者为:恐24脾胃是:仓禀之官25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化物出焉”,其中“化物”应解释为:分清别浊26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属于“至阴之类”是指: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27据素问五藏别论所述,不属

7、于奇恒之府的是:三焦28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四肢不用的病理血气精神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意3灵枢本神篇所述,肾气虚的症状是:手足厥冷4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虚的症状是:恐5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虚的症状是:悲6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四肢不用五脏不安7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易出现:夜不瞑8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9灵枢营卫生会篇中“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的“有两”是指:既夺血又夺汗10据灵枢营卫生会,“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的道理是:气血同源11灵枢决气篇指出“一气化六气”,此“一气“指的是:水谷精微之气12据灵枢决气

8、篇,气脱的表现是:目不明13据灵枢决气篇,精脱的主要表现是:耳聋14据灵枢决气篇,血脱的主要表现是:色白,夭然不泽15灵枢本藏指出具有”奉生半身而周于性命“的物质是:血气精神16灵枢本神篇指出,肾藏精,精舍:志17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多表现为:昼精夜瞑18灵枢营卫生会篇中“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的“无两”是指:夺血夺汗两者只见其一19据灵枢决气所述,脉的作用是:壅遏营气,令无所避20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作用的是:卫气21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睡眠不好的病机是: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22灵枢本藏篇“卫气和则分肉解利”中的病因病机1灵枢百病始生里“三部之气”是指:

9、风雨,清湿,喜怒2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虚邪之中人也,始皮肤,其症状表现为:皮肤痛3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邪中人出现“洒淅喜惊“者,为邪传舍于:经脉4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是感受了:寒邪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6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汗出见湿”导致的疾病为:痤痱7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8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病机是阳气:亢盛9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阳气在日西时则:阳气已虚10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11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秋伤于湿,上逆为咳,发为:痿厥12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味过于酸则:肝气以津13据素问玉机真脏论肺即传而行之于

10、肝,其症候为:胁痛出食14素问调经论认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是:阴虚则内热15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心”的病症为:诸痛痒疮16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下”的病症为:诸厥固泄17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上”的病症为:诸痿喘呕18灵枢口问认为“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是:中气不足19灵枢口问认为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14据素问玉机真脏论气之逆行,脾受气于:肺15吴崑认为“体若燔炭”病症的原因是:寒16灵枢百病始生认为积之始生,得之于:寒邪病证1素问热论所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病因是:热甚而强食之2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当禁:肉食3素问热论少阳病的症状为:胸胁痛而耳聋

11、4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为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外感热病的总称5根据素问热论的“巨阳者故诸阳主气”中的“巨阳”是指:足太阳6素问热论中“两感于寒”是指: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7素问评热病论中“劳风”的症状是: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振寒8素问评热病论”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因为:邪去而精胜9素问评热病论中”劳风“的治法是:以求俯仰10素问评热病论于汗出热不衰后提出”三死“之候是指:汗出辄发热而不能食,脉躁疾,狂言11素问评热病论中”劳风“的病在:肺下12素问评热病论中”风厥“的病因病机是:风袭太阳,少阴气逆13根据素问咳论的内容,症见”咳而腹满,不欲饮食“属于:三焦咳14素问评

12、热病论中”脾咳“咳的范畴:咳而右胁下痛15据素问咳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论述,冬季肺受邪而病,因:肾16据素问咳论对咳的治疗法则,五脏之脉,应治其:俞17据素问咳论所述,胃咳是因:脾咳不已18素问咳论咳的传变特点是:由脏入腑19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小肠20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五脏21素问举痛论中”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其病位在:小肠22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痛甚不可按“是因为寒邪侵入导致:脉重大而血气乱23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疼痛按之喘动应手者,是因寒邪客于:冲脉24据素问举痛论所言,寒邪引起的

13、疼痛其面色是:青黑25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则发为:骨痹26根据素问痹论的内容,”痹聚在心“的情志原因是:忧思27据素问痹论所述”脾痹“的症状是: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28素问痿论指出骨痿的病因主要是:远行劳倦,逢大热29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赖肝而利机关“的作用是:宗筋30素问厥论关于”热厥“的主症是:手足热31素问厥论中“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其“阴气”是指:足三阴经气32素问厥论中”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中,其”阳气“是指:足三阳经气33据灵枢水胀所述,水胀的主要症状是:水肿,腹大,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34据灵枢水胀所述鼓胀与肤胀的症状相同点是:腹胀皆身大

14、35灵枢水胀所述肤胀的临床特征是:腹大身肿,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36灵枢水胀认为”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属于:水胀37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述,水肿的治疗原则是:平治于权衡38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开鬼门“是指:发汗39据素问奇病论所述,”脾瘅“的治疗为:治之以兰,服用佩兰之类40据素问奇病论所述,”脾瘅“的原因是:数食甘美而多肥41据素问奇病论所述,”脾瘅“的主要症状是:口甘42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其病名为:脾瘅43素问奇病论中“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之“五气”指:水谷之精气44据素问奇病论所述,肥者令人:内热45素问热论少阴病的症状是:口燥舌干而渴46素问热论中所说的巨阳病,其症状是:头项痛,腰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