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8874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河北蠡县南庄中学 孙迎新【摘 要】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人类环境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所以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高中地理教材上许多内容都和环境教育有关系,合理运用地理教学的优势,不仅可以增强中学生本身的环境意识,也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资源,如何保护人类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这一我国的基本国策。【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 环保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新的课标也强调,“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

2、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 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中, 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环保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把环保、人口、可持续发展等,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把人类对生活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树立学生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通过地理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

3、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

4、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从自然界提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破坏加剧,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地理课堂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问题,适时的渗透在地理教学中,能使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窥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20世纪发生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日本水俣湾有机汞污染等历史事件,再如:海湾战争、沙尘暴、厄尔尼诺现象、海水赤潮等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这些

5、事件最终以公害的形式或各类环境问题给公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今年在我国发生的非典疫情,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环境的急剧恶化诱发水生物、野生动物和致病微生物的突变,而滥捕滥杀、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使致病微生物传播到人体,进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地理课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的渗透教学,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的同时,还接受到环境教育,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研究,让学生学会用地理学知识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与对策,如:污染问题之所以在工业社会迅速发展,甚至形成公害,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相关。从而使学生了

6、解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强烈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欲望。 三、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 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 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

7、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 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陶瓷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同学们对工业“三废 ”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3.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结合环保纪念日,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提高环保意识。结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8、、10月6日世界粮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预环保活动,如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专题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竞赛、举办环保绘画比赛、植树造林、清除白色污染、参预环境打扫等,另外还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郊外远足、参观访问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观测,水污染采样化验,调查对比,以及乡土地理环境、生态的调查,通过这些环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是把环境科学系统地传授

9、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有关的事宜,因此,在地理课上选择教学内容是环境教育和环保意识培养的难点。高中地理教材上许多内容都和环境教育有关,而现实中的许多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情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面双刃剑(如农药的使用、氟利昂利用的兴衰、核能发电等),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课上进行环保教育必须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利害关系讲清

10、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内容类似,虽然教学目的有所不同,但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关系密切,而且多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进行教学时根据所学科学原理和所掌握的材料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环境保护问题。 中学地理既是传授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基础学科,也是传播和更新科学文化的主要载体,环境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生,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主人,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环境行为决定着一个时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未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地理课堂这个主阵地,帮助

11、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敏锐的环保意识,科学的环境知识,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负责的社会态度,有效的环境保护能力,并通过课堂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教育学生学好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中学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这种时代赋予的重任,把中学地理教育建设成为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主阵地。环境意识是科学意识,也是道德意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对“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的教育,本身就含有为他人、为后代人着想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环境教育深入到各个学科,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与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为社会、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教育,与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清扫公共场所的公益劳动教育等各项素质教育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校内活动、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境行为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另外,环境教育结合学法、用法进行,对学生从小形成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也能起到不可估摸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编辑 -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