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贵池区高二生物期中联考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47577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池州贵池区高二生物期中联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池州贵池区高二生物期中联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池州贵池区高二生物期中联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池州贵池区高二生物期中联考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池州市贵池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生物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含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CDCCCBCBBD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AACBBADDCB1D 解析: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孟德尔在当时还没有“基因”这个概念,A错误;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转化因子,C错误;

2、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2B 解析: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B错误;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连锁互换定律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D正确。3C 解析:F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产生的YR、Yr、yR、yr的配子的比例是1:1:1:1,但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不是1:1,A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

3、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B错误;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1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C正确;F1黄色圆粒豌豆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有4种(YR、Yr、yR、yr),而F1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只有2种(YR、yr或Yr、yR),D错误。4D 解析:双亲无角,若母本是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会出现有角,A错误;双亲有角,母本是HH,若父本是Hh,则子代中雌性个体中会出现无角,B错误;绵羊角的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等位基因H和h发生分离,C错误;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雄性个体

4、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雌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所以理论上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D正确。5C 解析: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n是自交代数,要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即1-(1/2)n0.95,解得n最少为5,即该比例最早出现在第五代,C正确。6C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麦的高秆、矮秆和抗病、不抗病的遗传符合典型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亲本DDTT和ddtt杂交,得到F1都是DdTt,F1自交得到F2,F2中最合乎理想的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是ddTT,占F2所有个体的比例是1/16,F2中矮秆抗病类型共占F2所有个体

5、的比例是3/16,所以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选育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为(1/16)(3/16)=1/3。7C 解析:自交时,不能去除雌蕊和雄蕊,否则无法自交,A、B错误;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D错误。8B 解析: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故不存在AA个体,因此黄色鼠基因型只能为Aa。黄色鼠与黄色鼠(第一代)交配得第二代基因型为Aa占2/3,aa占1/3。故第二代产生配子中A1/3,a=2/3,第三代中黄色鼠概率为(21/32/3)/(11/31/3)=1/2。9C 解析:浅绿色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AA:Aa:aa=1:2:1,即深

6、绿色:浅绿色:黄色=1:2:l,但由于aa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且比例为1:2,A项正确;若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 AA,则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1:1,B项正确;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即AaAa,则成熟后代为AA:Aa=1:2,杂合子的概率为 2/3,当自交次数为n时,则杂合子的概率为(2/3)n,C项错误;由于aa个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所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D项正确。10B 解析:为精原细胞,它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也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A正确;为初级精母细胞,所指细胞内染色体中的着丝

7、点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仍为46条,染色单体为92条,B错误;为次级精母细胞,当着丝点分裂后,细胞内可能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C正确;同一精原细胞产生的或所含的染色体数一般相同,D正确。11B 解析:一条链上A:G:T:C=l:2:3:4,则另一条链上A:G:T:C=3:4:1:2,鸟嘌呤占双链的620,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即2000个碱基,则DNA分子含鸟嘌呤有600个,DNA分子复制3次,由公式可知共需游离的鸟嘌呤为600(2n-1)=6007=4200;12D 解析: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而母亲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祖母,A错误;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精子不

8、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B错误,D项正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不患多指)1/2(男孩患色盲)=1/4,C错误。13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1:3,AA占1/4,Aa占3/4,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占1/4+3/41/4=7/16,Aa=3/41/2=3/8,aa=3/41/4=3/16,所以AA:Aa:aa=7:6:3。14B 解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

9、):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15D 解析:鸡的性别是ZW型,雌性决定性别,根据题意可知,火鸡白化性状属于隐性性状,A项正确;控制白化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项正确;表现正常的幼禽基因型可能不同,C项正

10、确;表现白化的为纯合子,D项错误。16A 解析: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有1条脱氧核苷酸链上有BrdU,因此此时所有细胞的染色体均为深色;第二次有丝分裂经过复制后,两个子细胞中的8条染色体均为一条染色单体是浅色的,一条是深色的,因此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时,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因此形成的子细胞可能的情况有多种。如果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形成的4个细胞染色体均为4条深色、4条浅色,正确;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一个F1细胞的8条浅色和8条深色分别分配到两极,还有一个F1细胞的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会

11、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1个细胞均为浅色,2个细胞4条深色、4条浅色,正确;由于2个F1细胞均含有深色,因此不可能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3个细胞均为浅色的结果,错误;由于两个F1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时均含有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因此不可能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3个细胞均为深色的结果,错误。17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过程的相关相关知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有说服力,A正确;格里菲思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处理后,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但DNA变性后可恢复双链结构,B错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

12、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较高,则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未完全侵染或者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已释放,C错误;孟德尔利用遗传因子解释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并没有证实其本质,D错误。18C 解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A错误;脱氧核苷酸序列也有可能是非基因片段,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C正确;核苷酸包括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D错误。19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因为嘌呤必定与嘧啶互补,所以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相同。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该DNA片段含有10个碱基对,其中有3对是A与T碱基对,则氢键数=32+(10-3)3=

13、27个。20B 解析: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存活,A项错误;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B项正确;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C项错误;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D项错误。21A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海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要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大量的32P和少量的31P,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均含有32S。22D 解析:由题意知,mRNA中U占19%,A占21%,则A+U=40%,由此可以推出,DNA中的转录的模板链上的A+T=40%;由于DNA分子中每条单链上A

14、+T的比值与双链中A+T的比值相等,所以该双链DNA分子中A+T=40%,那么G+C=60%,双链DNA中G=C=30%。23D 解析: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在一起,两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氢键连在一起,A错误;DNA链末端的磷酸基团上连着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DNA分子的特异性是指每种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C错误;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D正确。24C 解析:由于不同染色体上DNA分子中,A=T、G=C,但A、T与C、G的数目不一样,所以C/A、C/T和(A+T)/(C+G)的值不同,但(A+C)/(T+G)的值恒等于

15、1。25B 解析: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能得到2n个子代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两个DNA分子一条链含有15N标记,另一条链含有14N标记,其余(2n-2)DNA分子都只含14N标记。即子代DNA分子数目为2n个(单链数目为2n+1),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有2个(含有15N的单链有2个),所以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为22n+1,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22n。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5小题,共50分)26(10分,每空2分)(1)S型和R(2)用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区分(3) 荚膜 DNA(或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解析:(1)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因此,在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S型和R型细菌。(2)根据题意和图1分析可知:可以用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3)图2中步骤是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型细菌的致病性与紧贴在细胞壁外侧的荚膜有关,细菌此结构的有无受DNA控制。27(10分,每空2分)(1)35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