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精编1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5598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模拟精编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模拟精编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模拟精编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模拟精编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模拟精编1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二)【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题号一二附加题总分262728得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郡县制郡县二级制汉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三级制A.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B西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C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

2、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以下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3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B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

3、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4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5有人将法德关系作了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民

4、主权利的逐步扩大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D法德关系的和解6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迫切的需要,这是因为上海()A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 B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前景C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D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最大的城市7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死”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死”字,两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

5、众 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 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踊跃支前8一战期间,列宁指出,“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列宁的意图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 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9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对这两种东扩,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公有制与私有制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美欧主导的世界市场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混合经济;建立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C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遏制中国的崛起D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结合的混合经济

6、;遏制俄罗斯的崛起 10强权一般是指凭借军事、政治、经济的优势地位,欺压、侵略别的国家和民族,因违背人民的意志,强权政治自然会遭到失败,如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等,但也有例外,如德国俾斯麦就获得了成功,这主要是因为()A俾斯麦具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具备推行强权政治的主观条件B俾斯麦处在近代初期,“强权政治”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C俾斯麦得到皇帝及人民的普遍支持D俾斯麦的强权政治建立在促进民族统一和进步的基础之上11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特点是自给自足,为谋生而非谋利,为消费而非交换。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我国历代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是()A兴修水利 B轻徭薄赋C重农抑商 D盐铁官营 1

7、2“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13某中学开展了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的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下事实可以证明研究性学习的观点的是()艾克斯雨天穿着塑料雨衣爱丽丝与鲁尼谈话不用面对面地进行梅西从法国乘坐火车去德国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A BC D14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

8、为是“康党”的原因是()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C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5“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体现了“一五”计划的特点 B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C中国工业化正式起步 D这是对新中国生产关系的调整16新中国成立前后,列宁装的普及率最高,成为与中山装齐名的革命“时装”。在年轻

9、人中间普遍流行着“做套中山装,留着结婚穿”的说法。革命“时装”的流行反映出()一些年轻人精神上具有革命追求苏联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比较深年轻人拥护“文化大革命”年轻人支持“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 BC D17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A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B“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C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18“以跨国公司为象征的全球化

10、必然导致本土文化强力反弹这一假设,在观念上是浅薄的,也并没有获得实证经验的支持。东亚地区的麦当劳成功的秘诀即在于其本地化。换言之,不仅有同质化、规范化和统一性,这家跨国企业也能作出明智的判断,结合当地的条件,使该公司能在以素食为主的印度与中国开拓发展。”材料主张()A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推动者 B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不可调和C中国与印度已被纳入全球化 D尊重本土化更有助于全球化19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在探究“宇宙”之义时,曾经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思想一致的是()A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B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C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

11、寓 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20卢梭相比于伏尔泰在思想上的最大不同点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提出“人民主权”A B C D21“国”字在书法里有41种写法,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列“国”字中被使用最晚的是()22“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来看,在18世纪末以前,技术发展相对独立和超前于自然科学理论,到19世纪自然科学理论开始超过技术并推动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作用加快了、加强了。”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开始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 D20世纪90年代23某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

12、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章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的思潮 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24某画家目睹了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印象派 D现代主义25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漂亮朋友叙述了杜洛瓦凭借漂亮的外表,由一个小职员跻身上流社会的故事,表现了在道德腐化的社会里,小人物不择手段向上流社会钻营的事实。由此推断,此作品的艺术风格为()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 D

13、印象主义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26农产品商品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极微弱,发展又很不平衡。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州)、松(江)、杭(州)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商业性比较发达的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园艺作物种植业。摘编自李洵明清史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

14、发展,这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加强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是农产品出口迅速增加而引起的。此外,19世纪5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营了若干农产品加工工厂和轻工业工厂,19世纪70年代以后,民族资本主义也经营一些纺织和食品工业,这些工厂的建立也增加了对原料的需要。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意思是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1884年,曾国荃给清政府的奏疏材料四由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很多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了,从而方便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民的掠夺,也加速了农民破产的过程。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前夕清代农产品商品化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