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思想解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4346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思想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思想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思想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思想解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思想解析摘要:随着科技快速更新换代,处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事业,逐渐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被交织在多元的社会文化中,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功能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舆论导向的概念入手,首先呈现世界各国范围内的媒体舆论导向,然后梳理出我国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思想,最后结合实际指出我国新闻媒体强调舆论引导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媒体 舆论导向 功能研究随着科技快速更新换代,处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事业,逐渐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被交织在多元的社会文化中,新闻媒体是否能够正确引导舆论成为当今各国研究的一

2、个重要课题。世界各国媒体舆论导向功能的体现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大众媒体,阶级性是其属性之一。纵观国际社会大众媒体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国政府对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都予以高度的重视。在20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允许广播电视私有化之前,几乎所有国家的广播电视媒体都是在政府的掌控之下进行公有或国有经营,履行着国家喉舌的职责,传播着可以推进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闻事件,引导公众的舆论向国家官方意志靠拢。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欧国家的广播电视私有化步伐的加快,广播电视媒体公私并存经营的结构改革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即使如此,把官方新闻作为最重大新闻、把官方意志当做公众意志的媒体舆论导向性并没有动摇过。美国历

3、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从威尔逊的“克瑞尔委员会”到罗斯福推行“新政”,再到肯尼迪与尼克松的电视辩论会,以及后来的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白水门事件”、小布什的“劳拉演讲”,再到奥巴马对网络媒体的运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显而易见。1990年全国报业协会对刊登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2850篇新闻所作的调查发现,78%的新闻都是主要基于一些政府官员的话语。这两大报刊的新闻又被其他各报转载,各大电视网的新闻走向基本上也跟着这两家大报走,影响逐级放大。在电视业发达的美国,“C-SPAN”电视台就是专业的“政治电视台”,它敢于大胆揭示美国政治的各个侧面,不仅向本国人

4、民,也向全世界传递着信号与讯息。被誉为“阿拉伯的BBC”的半岛电视台于1996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成立总部并正式投入运营。半岛24小时英文新闻频道,作为阿拉伯世界的喉舌,该频道以“我们制定自己的新闻议程”为口号,力争实现阿拉伯国家与世界的“零距离”,从而正确引导关于阿拉伯的舆论,报道事实、以正视听。“我们发出的是阿拉伯世界的声音。”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如是说,“半岛要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西方争夺话语权。”我国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理论框架我国早期萌芽的“喉舌论”。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看,“喉舌论”可以算是我国舆论引导理论框架的奠基理论之一。尽管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喉舌观有

5、着各自的诞生背景和相异的内涵,却都体现了其在舆论引导上的重要意义。因此,追溯我国早期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应从我国国人办报发轫期的代表人物王韬说起。作为我国近代国人办报的先驱,王韬以循环时报为传播舆论的“喉舌”开文人论政的先河,积极思考报纸的社会功能。王韬提出“去塞求通”,强调报刊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这一新闻思想对后来我国舆论导向功能说作了铺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开明的文人志士主张变革提倡变法维新,维新派以机关报为其传播变法思想的主要阵地。如时务报、知新报等大量刊载宣传变法和提倡变革维新的政论,制造社会舆论。严复早先提出的“通中外之故”以及谭嗣同所讲的“能上下之情”已具备了“喉舌

6、论”的基本雏形。最早正式提出“耳目喉舌”之说的是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他写道:“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建立同盟会,创办其“喉舌”机关报民报,随即与以只变法不革命的保皇维新派报刊新民丛报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论战。两派都力图引导当时的社会舆论支持自己的党派,最终以维新派的失败告终,成为我国新闻史上最早利用“喉舌”进行舆论导向的典型事件。在国人办报救国的同时,受西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和职业办报理念的影响,有些报人提出了促进公众舆论、脱离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的“耳目喉

7、舌”说。徐宝璜在新闻学中提出,报纸是国民的喉舌,代表国民提出建议和要求。关于新闻与舆论的关系,徐宝璜解释道:“新闻纸欲尽代表舆论之职,其编辑应默察国民多数对于各重要事之舆论,取其正当者,著论立说,代为发表之。言其所欲言而又不善言者,言其所欲言而又不敢言者,斯无愧矣。”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媒体的舆论观。如果说早期的“喉舌”说大都立场鲜明地维护着封建统治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那么承接其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舆论导向思想的形成,则深受西方无产阶级运动和马克思列宁新闻思想的影响,显得更为客观和理性。随着对早期“喉舌论”的创新发展,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思想一直与党报的“喉舌论”紧密相联,它是伴

8、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报党刊一起成长,在为党和国家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系统理论。1849年2月,马克思在驳斥反动势力对新莱茵报的控告时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报刊理论影响下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喉舌论”,明确指出:党的报纸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耳目喉舌”。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史中,“喉舌论”是规定报刊性质的重要原则。1929年,创办于上海的党的生活在出版启事中说:“党的生活与其他刊物的区别,不仅在于它要讨论党

9、内的问题,而更在于它是一般党员的喉舌。”之后,“喉舌论”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到提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其含义乃与时俱进迭有所增。1930年的红旗日报发刊词说:“本报是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同时在目前革命阶段中,必然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之反帝国主义与反国民。”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在“致读者”的社论中说:“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成为一切愿意消灭民族敌人、建立民族国家的人的共同的喉舌。”在1948年4月2日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这是在特殊的革命

10、时期所提出的报纸“喉舌论”。“喉舌论”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激励、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其间制定的一系列办报举措有其合理性,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党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对我国现有的新闻体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在革命战争时期,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各届革命力量,最终获取革命胜利的历史使命。新中国的新闻媒体舆论导向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办报实践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党报从组织喉舌逐步转向了社会喉舌,党报更贴近群众,注重加强自身在全球的竞争力。1958年9月,毛泽东同志与吴冷西的谈话中讲道“报纸一个时期要有一定的方向”。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党报党刊一定

11、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大众媒体经营模式也在逐渐变化,“喉舌”理论不断地自我修正完善。同时,国家为了进一步拓展大众媒体的社会功能,开始重点强调媒体“喉舌”的舆论导向功能。舆论导向的首次提出是1994年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道:“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确引导舆论,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非常重要的工作。”“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同年,他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再次强调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

12、党和人民之祸。”明确地确定了大众媒体舆论导向的重要地位。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在新时代的新概括、新发展,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媒体舆论导向思想体系,揭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我国强调媒体

13、舆论引导功能的现实意义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至关重要。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在其发表的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系列论文中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除了包括经济、科学、军事实力等“硬实力”外,还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为主的文化吸引力、价值理念、生活模式等“软实力”。该概念在提出后迅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而新闻媒体则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具。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举办,在这两次举世瞩目的国际活动中,我国新闻媒体积极发挥舆论引导功能,通过报道宣传中华文化,弘扬

14、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怀强烈民族自豪感投入到志愿事业中,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出财出力,提升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由此可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在促进国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对于国家“软实力”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显得非常重要。结语如今,新闻媒体已成为影响社会舆论方向的重要载体。我们党和政府要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就必须牢牢把握新闻媒体的正确导向,宣传党的思想理论、纲领路线、大政

15、方针,传播主流的价值观念,正确地影响社会舆论、凝聚群众思想,使之统一到建设和谐社会中来。本文为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跨文化传播时代中国新闻报道观念的合法性建构”(批准文号:09XJC860004)阶段性成果之一注 释:李良荣:当代西方大众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第190页。半岛电视台: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说话,参见新华网。余家宏、宁树藩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1987年版,第28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75页。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胡兴荣:中国现代新闻自由主义与喉舌论的演变,参见人民网,http:/www.省略/GB/14677/22100/40528/40529/2986095.html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中国新闻史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7页。翁海勤:“耳目喉舌”说的历史沿革,载新闻记者,2007(3),参见人民网,http:/media.省略/GB/22114/49489/78505/5447744.html邵泽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校:施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