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东张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24497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福清东张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福清东张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福清东张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福清东张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这位先贤是A. 大禹B. 神农氏C. 李冰D. 郑国【答案】B【解析】【详解】A项,结合所学知识,大禹是古代中国最后一位部落首领,其历史贡献主要是治水,故A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业进化而来的,相传,神农氏教民耕作,故B正确;C项,结合所学知识,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

2、,郑国修建了郑国渠,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 商朝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从题干中“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可知这一“革命性突破”正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商朝时期没有出现铁犁牛耕,故A排除;秦汉时期早已使用铁犁牛耕,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隋唐时期早已使用铁犁牛耕,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

3、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设问要求是土地兼并产生根本原因,A选项是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但是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封建社会后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而土地私有制容易形成买卖,故是导致兼并的根源;C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封建社会多数朝代是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办法的,如唐朝的均田制;D选项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土地兼并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佃农经济,而非土地兼并的

4、原因。4.华阳国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赵州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蜀沃野千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水利工程在四川,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是陕西省境内的水利工程,故B排除;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绍兴,不经过四川,故C排除;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不位于四川,故D排除。5.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A

5、. 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 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 确保对瓷器的垄断D. 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答案】B【解析】【详解】官窑属于为皇家和官府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官营手工业,所以主要是为了满足朝廷的需要,所以不计成本,只求精美,为皇家所赏识为最高目标,故B正确;官窑生产出的产品主要供皇家享用,与垄断瓷器无关,故C排除;官窑生产出的产品不投入市场获利,故A排除;技术垄断,不利于传承,故D排除。【点睛】官营手工业: 1. 产品共皇室贵族使用; 2.产品不投放市场; 3.由官府控制,集中进行大作坊生产;4.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 5.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家庭手工业: 产

6、品用于满足自身需要和缴纳贡赋。私营手工业: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6.如表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表中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地区河南道河北道剑南道山南道江南道比重30.21%25.73%14.55%14,23%9.04%A. 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B. 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C. 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D. 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比重最大的是河南道和河北道,体现北方丝织业比南方较为发达,A项正确。B项是对表格信息的片面反映,排除。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江南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在减小,排除D。综上

7、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7.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A. 青瓷中的秘色瓷B. 白瓷C. 唐三彩D. 珐琅彩【答案】A【解析】【详解】瓷器在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即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根据材料中的“唐代,越窑,翠色”可以看出描述的是青瓷,故A正确;白瓷是邢窑的,故B排除;唐三彩是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瓷器,材料是翠色,故C排除;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故D排除。8.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 战国B. 西汉C

8、. 南北朝D. 北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冶铁业中,西汉开始用煤,北宋时普遍使用煤,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广泛流行。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早于汉代,CD项晚晚于汉代,不符合“开始于”这一条件,故排除ACD。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量争取即可。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

9、,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9.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于A. 商周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出现了商帮。因此D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与事实不符。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商帮10.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以下古代中国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A. 都说明汉代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B. 都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C. 都能较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D. 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

10、】【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生产工具。图1为耧车,是播种工具;图2为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图3为曲辕犁,是耕作工具。这三个工具都能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故C正确;曲辕犁属于唐代耕作工具,故A排除;仅图2能体现人们利用自然力,故B排除;水排在后来失传,故D排除。【点睛】此题为图片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抓住图片中的文字,明确图片的基本内容;第二,根据图片文字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材料信息;第三,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四个选项。11.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A.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C. 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D. 封闭边

11、界固守疆土【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是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比较繁荣,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也不是一概排斥西方事物,此时西方的大量物品流入中国,故B项错误;海禁政策也不是封闭疆界,是有限度的开放,故D项错误。12.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答案】C【解析】由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说明资本主

12、义萌芽已经出现,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苏州失业人数较多,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和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故排除BD。13.“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自然经济的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民谣反映鸦片后者后,列强经济侵略,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破产。以此为标志,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产生信息,排除B;材料无关贸易中心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传统丝织业

13、,排除D。1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于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戊戌变法时期D. 辛亥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中国出现了最早一批民族工业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等,联系题目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因为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5.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A. 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B. 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C. 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D. 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

14、都是近代爱国实业家,创办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创办了洋务企业,故D项正确;李鸿章是学习西方的先行者、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故AB项错误;四个人都不是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故C项错误。16.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 严重倒退B. 顺利发展C. 停滞不前D. 曲折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

15、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其发展正是体现了曲折发展,故选D。A项不符合发展特点,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也在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17. 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手工业合作化B. 农业合作化C. 社会主义工业化D. 教育现代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一化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