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标语作文讲评学案(四月)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2922968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疫情标语作文讲评学案(四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疫情标语作文讲评学案(四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疫情标语作文讲评学案(四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疫情标语作文讲评学案(四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疫情标语”材料作文讲评学案【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冠肺炎疫情之时,很多标语和网民祝福语引发关注和热议。1、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人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2、街头标语: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3、日本援华物质标语: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唐王昌龄)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4、网友祝福语:一湾新月月如钩!朦胧往事现心头!那年武汉码头别,不知伊人在何方?山一程!水一程!此地空余黄鹤楼!今夕武汉显疫情,但愿人长久!千里送祝福!武汉加油

2、!中国加油!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领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感情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中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无论是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还是那些对传统中华诗文的运用都给我们带来如何传承、发扬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立意的重点还是材料本身,尤其是“任务”的要求。虽然此次作文材料与当下现实“疫情”有关,但很明显“抗疫”不是这次写作立意的关键。审题要紧扣材料和要求,从后面的要求看,很明显“这些语言都给我们带来如何传承、发扬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诸多思考”是重点,而“这些语言”显然就指的是上面四则材料出列举的“民族

3、语言”,再说具体就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本民族的语言中蕴含着很多的感情和智慧,语言本身也有很多特点,如“典雅”“轻灵”“通俗”“洒脱”等,既文辞优美,又蕴含哲理,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高中生学习了很多中国古典诗文,应该具备一定的审视和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本民族的语言当然说不过去,当然如何评价是要结合材料来“谈开去”,这里有几个立意要点:(1)文章立意核心是“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扬”的思考;(2)不能只谈“语言”,扩大范围是不符合要求,有偏题的嫌疑;(3)完全不顾核心话题只写“抗疫” 是严重离题。在构思中,特别是开头适当引用原材料,从疫情现实出发引题是必要的,如果整篇文章

4、不顾材料或者抛开材料来写是“不明智”的。当然完全围绕“疫情”来谈“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扬”没有其他拓展虽然基本符合题旨,但会影响文章的深刻性。目前“立德树人”是我们当下教育的核心目标,语文作文命题更是如此,这次“疫情“可以写的角度很多,也有很多感人的人物和事件,但本次命题从“标语”“祝福语”等语言入题让同学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我们的文化宣传的积极意义,又能让同学们领会现实中的民族语言的活力,从而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力,无意是有积极意义的。【写作反馈】1、审题偏颇,立意不符合。众志成城齐努力 誓把病毒全抗击与命运抗争领邦间不应该是敌人成果决定一切 因地才能制宜齐心协力 对抗病毒没有生而英雄 只有选择无

5、畏这些命题就给人完全离题的感觉,没有看材料,还是不读不管材料的要求,这样的作文只能25分以下。2、立意过宽或偏,跑题严重。以文化为本 铸大国之梦让文化成为历史的见证语言的变迁语言的魅力取精华 去糟粕等这些作文大都谈“文化”扩大了立意范围或谈诗词文化,可以说偏离了“民族语言”这个核心立意。3、标题和立意的关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多次训练三番五次强调,好的标题要“准确”“鲜明”“形象”,至少是前两点,特别是最好体现材料的核心词句,像这次“民族语言”就是核心词。这样才能使文章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中心和老师的眼睛,否则不看要求随意命题,只能饮恨考场。 本次有不少好的标题:(1)守正创新,发扬民族语言;

6、(2)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3)用民族语言,谱中国华章(4)传承与创新并车,助推民族语言;(5)颂民族语言,歌大难之爱。【现场作文】守正创新,发扬民族语言评分: 52分先贤有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翻涌的时代大潮中,民族语言是让中华民族保有自身文化底色之源;在与疫情的鏖战中,民族语言是我们抗疫动力之根我们因亲切的乡间标语而忍俊不禁,因真诚的祝福而倍受鼓舞,因友邦的援手而感动不已。险境中,民族语言光辉飞现,再次激起国人对其传承发扬的关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诚然,民族语言是先人遗赠的宝贵财富,吸纳应用之,对现代社会文明的构建与发展大有裨益。然而,正如梁任公之告诫:“变者天下之公理

7、者。”民族语言不可仅囿于传统框架,而应适宜时代发展,发挥当代价值。传承民族语言,应令其贴近生活,切勿束之高阁。正如本次疫情中的乡间标语那般,通俗易懂、贴合实际,才能最大限度地起到普及知识、警示乡民的作用。民族语言也应融入人民大众蒸腾的日常生活,方可得到更好地传扬。“故宫看门人”单霁翔就通过开发故宫系列文创产品,让一件件国宝文物从博物馆内冰冷的玻璃展柜中走出,成为普罗大众面前可知、可惑的文具、服饰,让传统文化在与当代人的相融相拥中迸发新的色彩。由此观之,民族语言的传承也应在亲民轨道上运行,以焕发时代生机。发扬民族语言,应在与外界的交流互通中实现。疫情当前,日本援华物资上的标语让我们了悟中华民族语

8、言的永久魅力。民族语言中蕴含着普世的价值理念和共通的审美取向,正如歌德所言:“艺术属于全人类,在它面前,民族的障碍消失了”。中华民族语言的艺术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向世界讲好中国民族语言的故事,才能让其更好地聆听中国声音。运用民族语言,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沟通无数个体的主要媒介,无数抗疫信息便是通过其才得以广泛传播,无论是乘线上购物之东风的故宫文创,还是随现代传媒之大潮的文化节目,现代科技手段在民族语言乃至文化的运用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探索民族语言的运用方式,亦是民族语言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民族语言的厚实底

9、座,是一个民族战胜艰险、走向繁荣的力量之源。有传承筑基、发扬运用指导,民族语言定能绽放时代风采,造就明日中国之辉煌! 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评分: 48分新年伊始,却遭遇大疫临门。在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时,我们缺乏相应的药物和疫苗来阻断病毒的蔓延与传播。那我们该如何面对防控疫情的艰难态势?万千声音道出了答案:(民族)语言。高雅之言道出邻邦之谊。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诗句,不仅显示了接受唐文化熏陶的日本对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更是用同宗同源的历史来表达了对邻邦深厚的情谊。危难当前,这一句句古格调高雅,意韵深远,道出了中日两国人民化先前干戈为玉帛的美好祝愿。通俗之语阐清防疫道理。朱

10、自清先生很早就看清:诗词的最高境界便是雅俗共赏。通俗的言语与高雅的诗词并无高下之分而仅有适用与否。面对一场全社会参与的人民战争,“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样看似粗俗的标语,实则幽默风趣并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戴口罩的重要性。相比一本正经的“官腔”,这样的语言显然也更让民众传诵与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怎样的语言都须合理与得当。滥用语言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无疑会造成网络暴力与谣言散布,这些又更是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的社会负担。相比与无端地散布网络谣言,有时无言的彰动反而更显出力量。俄罗斯政府在疫情初期便送了两批物资,虽没有诗词相赠,也没有媒体发声,但无疑是弥足珍贵的雪中送炭,真正做到了“敏于行

11、,讷于言”。挪威作家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大船,每个人都是掌舵手”。我想,若是这次疫情的伤痛非得化成一种力量,那么便在腐烂之处生出清润之花,而在黑暗之夜长出洞彻之眼。让我们每位掌舵手都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以让这个社会重新生发出深度,厚度与内省,并给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力量。重霾之外,终有阳光灿然;阴影之下,终有小灯长明。疫情的抵抗不仅仅依靠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战,更仰仗于每个人的心灵力量。而通过语言,我们便能将这种力量浸润世间。天之大,愿语言之花能扎根于芸芸众生之心田。 用民族语言,谱中国华章对各式标语的思考评分:50分疫情当前,成百上千的医务人员奔赴前线,参与战“疫”;很多爱心

12、企业纷纷通过自己的渠道尽一份绵薄之力其中定是少不了中国万千网友和世界各国组成的“啦啦队”,他们通过语言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在此期间,各地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标语,有乡间小巷里的横幅。街头的喷绘、国际的支援、网友的祝福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领土,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感情和智慧,给予大疫抗争中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对于这些标语的出现和民族语言的应用,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对于民族语言的应用,我们一定要有民族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谱写出一篇优美的民族华章。运用民族语言,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文

13、化都是值得发扬光大的。面对封建文化,我们应当筛选,并非一味地追求。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河中,只有能够经过时间淬练的著作传承到了我们手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去其糟粕的过种,只有精华,只有足够优秀的民族语言才能被流传下去。所以,我们在运用民族语言时,应当客观地取其精华,将民族精神充分展现。网友们将水调歌头改编,表达了中国人民面对疫情的坚定,这不就是将民族精华发挥在适当时候,充分利用民族语言的一种表现吗?运用民族语言,我们应当以展现民族风貌为目的。疫情当前,无论是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还是那些对传统中华诗文的运用,都富含民族特色,展现出中华民族面对疫情的决心和毅力。正是这些小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

14、语言,为世界展现出了中国的民族风貌,描绘出中国自信的面庞。所以,运用民族语言,必须具有民族特色。不论是在疫情当前还是疫情之后,只要运用民族语,定要展现民族风貌,让我们一起谱写中国华章。 语言瑰宝,你我守之评分:52分中华语言是诗词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是华美的楚辞,是宋元词曲,清新婉转中华语言就这样如小桥流水般继承着。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领邦,萌于热土,在这次的大疫抗争中给予中国人鼓舞与力量。不管是乡间的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还是日本的援华物资标语“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都像一把火温暖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坚信冬天将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这就是中华语言的力量

15、,平平淡淡间,却总能鼓舞人心给予人们力量前行。语言瑰宝,给予民族自信,妙哉我泱泱中华青松巍峨,久哉我泱泱中华源远流长。看我泱泱华夏语言,古老而深沉。她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豪情万里,也有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万种柔情。那汉字中蕴藏的中华雄风,那诗词中镌刻的缕缕悲欢,都随着时光雪濯冰,却不曾褪色,越深越坚。中华语言就像一朵幽兰,香远益清,给予中国人以清香,以及不可言语的自信。然而,近些年,随着网络词语的出现,优美的文字已消失于人们的眼前。当人们看到美景时,想到的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后天一色”,而是:“啊!真美!”当人们历经挫折,不是用一些恬淡的词语来安慰自己,反而用:“神马都是浮云”来看淡一切。民风民俗在电子屏下消逝,诗词曲赋在手机的冲击下远去,是传统文化的流放还是内涵的不足?我们需要深思,也必须反思。语言瑰宝,你我守之。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而语言,是中华文化的源。唯有无问西东,坚守语言之根,方可以传承。守护传统语言,就得面要我们都更注重诗词的传承,去穿越唐风宋雨,去与古仁人们把酒赏月。其次,还需将之运用到现实上来,就像我们的绕月卫星“嫦娥”,发射中心“酒泉”,他们的名字中寄托着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也蕴涵着语言的美。唯不忘语言之本,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实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文化发展之路。语言瑰宝应你我守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