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一历史周测.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22574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一历史周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高一历史周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高一历史周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高一历史周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一历史周测.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测试卷(含解析)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考试范围:1-6课 考试时间:40分钟 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1.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答案】C【解析】秦社会矛盾尖锐,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秦国建国之初,地处偏僻,社会

2、文化较为落后,不被诸侯所看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正是由于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更加有利于实施新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兄终弟及、立孙、嫡庶,依旧是贵族世袭特权的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2.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

3、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A. 没有任何宗教色彩B. 程序日益繁琐复杂C. 宗法观念日趋淡薄D. 日益重视人伦秩序【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可以看出“君、亲、师”所代表的人伦秩序越来越受到重视,故C错误,正确答案选D;由“既拜神,也拜人”可知是有宗教色彩的,故A错误;题干并没有体现程序的变化,只是对象的变化,故B错误。点睛:“变化”是这个题目最该关注的核心信息,“天、地、祖”变为“天、地、君、亲、师”,“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这两个变化如果解读正确,答案就出来了。这也是高考比较关注

4、的焦点能力问题。3.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 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宗法制下,由于国君“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才引发“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5、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在理论上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讲的是理论与现实并不完全相符,非否定其合法性,故A项错误;首先,根据材料不能断定属于商周;其次,宗法制在理论上规定明确,故B项错误;一夫一妻多妾制虽然给权利继承带来一定的复杂性,但材料主题不是婚姻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明确材料主旨,分析解答即可。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到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

6、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为基础,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对周王缴纳贡赋、定期述职、听候周王的调遣,而在封地内则享有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秦朝地方长官不是世袭的,是皇帝直接任命的,是一种官僚体制,因此本题应选C选项。A选项错误,周秦都是家天下;C选项说法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宗法的问题;D选项说法错误,

7、宗法制一直存在。5.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由“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由于受血缘亲疏的影响,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正确;由“政治与血缘

8、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两者结合的消极影响,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中心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故AC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6.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 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 家国同构D. 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

9、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夏商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家国同构;“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B;A项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始于秦朝;“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

10、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等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可知,比较、分析选项,可知:“有权就有一切”,即指皇权制;“蒙昧主义”,即指儒

11、家思想(儒家封建伦理纲常),D项正确;道家思想不符合天命观,故A和B错误;三公不是专制制度,C错误。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皇权制度8.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国”与“家”同治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中说“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这反映

12、了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为皇家服务的,“国”“家”同治的特点,故B项正确;而A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D是指郡县制。故选B。点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9.吴宗国认

13、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实现了家国同构,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宗法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故A项排除;秦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非沿袭了西周的宗法制,故B项排除;三公九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

14、逐步确立的体现,与宗族观念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中“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体现秦朝和汉初政治制度还受到宗法制的影响,但秦汉也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政治制度10.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 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 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 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 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1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1.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A. 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 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 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 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出现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排除。材料提及丞相是“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其职责不是主要防止诸侯失仪,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