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们的真实生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1621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愤青”们的真实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愤青”们的真实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愤青”们的真实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愤青”们的真实生活.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愤青”们的真实生活孙风雨的生活并不规律,但是几乎每天都会上网逛论坛,用他的话说,去“和右派吵架”。孙风雨出生于1981年,大学没毕业就拿了结业证书走上了社会。父亲留下的遗产使得他不需要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去辛苦地打拼生活。现在,他正在学习和研究股票。2002年,他开始在网上发表言论。用它的话说,是因为“被一些人的言行激怒了”。这“一些人”,就是他所谓的“洋奴和假民主派”们,或者“右派”。孙风雨在“吵架”的时候从不骂人。“其实我脾气不是很好,嘴特别刁。”孙风雨对?望东方周刊说,“但是在网上我不骂人,这是与右派斗争策略的需要。因为右派最害怕的就是理性型的愤青。”才24岁的孙风雨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中国

2、历史上的大风大雨。但从小喜欢历史的孙风雨,自认对中国近代史有着相当的了解。在他的语词系统中,有大量诸如民族、民主、国家利益,以及以“主义”为后缀的词汇。孙风雨的网上生活充满了斗争和喧嚣,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极其谦和忍让,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网下的活动。作为一名“愤青”,他只是活跃在网络上的千千万万个符号之一。把“愤青”从一个概念还原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并说服他们接受?访,并非又怎能探究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呢?“以前对日本的了解太片面了”“牛拉多纳”是一个愤青的网名,他的愤青史并不长,和大多数愤青一样,他是在今年上半年的反日人常热潮中“下海”的。但和大多数愤青不一样的是,他一直坚持到了今天。从湖南

3、长沙一所不起眼的大学毕业后,牛拉多纳找了一份不算很满意的工作,决心有所作为的他,现在正在加紧复习,想要考上南开大学的法学硕址。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他不忘精心料理着网上心爱的自留地他的博客,“抗日根据地爱我中华勿忘国耻”。博客开张时间并不久,但已经有700余篇帖子,都是他平时在网上浏览阅读筛选下来的各式各样的文章。如今,他的博客的浏览量已经超过15万。这700余篇贴子,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日本。今年上半年,北京抵制日货的游行吸引了远在长沙的牛拉多纳的目光,大学即将毕业的他开始真正关注起中日关系。“抗日根据地”也是那时候办起来的。之所以把牛拉纳定义为愤青,因为他和绝大多数愤青一样,从没有接触过任何日本

4、人,他对于日本人的认知几乎完全来自于互联网等媒体的讯息。刚刚开始做搜集了许多“一读马上就能激起抗日激情”的文章,在网上交了一大堆朋友,经常一起讨论,谈论日本的可恶,一直说到群情激愤。说起那一段时间,牛拉多纳笑称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愤青”,对日本怀有强烈的鄙视和不屑的情感,胸中时常燃烧着怒火。牛拉多纳给了记者近百个愤青的QQ号,还有好几十个QQ群的号,他热心地建议记者到群里面去看看愤青们都在聊什么。“申请通过验证的时候写个抵制日货,爱我中华,后面再多加上几个叹号,应该就没问题了。”牛拉多纳指点记者。记者按照他的指点,将这些按照地区分类的抵制日货的QQ一一申请,结果是:61个QQ群,逾半数(35

5、个)已不存在。牛拉多纳告诉记者:“很多群是游行那会儿搞的,热度过了,群也没了。很多都是这样的,其实好多愤青群里都是假愤青跟着凑热闹的。”刚开始热闹那阵子,他也加入过好些爱国QQ群,但是后来都一个个退出了。“整天就是谩骂,没什么意思。”他说。那一阵子热劲儿过了之后,牛拉多纳继续关注日本,充实他的博客。同时,他也在慢慢补充自己的认识。接触的资料多了,逐渐了解到日本的发达,看到日本这个国家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反省的地方,他感到以前对日本的了解太片而了。于是,他开始在博客中陆陆续续地增加关于日本文化,政治、经济之类的文章,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几乎都是关于日本的负面报道和评论。牛拉多纳自己也渐渐冷静了许多。

6、牛拉多纳现在专心料理着他的“抗日根据地”,他非常仔细地划分了10个板块,希望能够使他这块博客阵地尽可能全面地提供关于日本的情况。他也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够到日本去,亲自去了解这个国家,了解生活在那个岛屿上的人民。他很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一个弹丸小国居然能侵略那么多国家,战后几乎是一片废墟,然后却迅速崛起,这其中肯定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正因为此,牛拉多纳把“抗日根据地”的宗旨概括为“牢记历史,声讨日本;学习日本,反省自己”。李磊:要考虑到社会安定的需要和去年一样,李磊和他的朋友们早早地为今年的“9?18”纪念日筹划了一次活动,计划在洛阳的东周广场里组织烛光晚会,内容包括唱国歌、诗朗诵、演讲和默哀。

7、李磊是“洛阳爱国联盟”今年活动的主要联络人,这是一个由八名年轻人组成的网下爱国组织,宗旨是通过举办展览、印发资料和传单等形式来号召大家牢记历史,认清现今日本军国主义的面目,并鼓励大家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年前,在洛阳网友举行的“7?7事变”纪念活动中,有一个共识在五名年轻人当中悄悄产生了,那就是“从今以后,要将在特定历史纪念日举行活动这件事固定下来,并且要去公安部门申报备案,让活动真正合法化”。于是,在随后的“9?18”活动中,他们按照这个想法,向当地公安局申报举行了一次烛光晚会,这时候,又有三个年轻人加入进来。李磊回忆说:“那天晚上,大家第一次聚在一起,讨论了以后的规划,并决定有一个统一的

8、名字,我们的团队基本成形了。我们还明确了团队行动的宗旨,是牢记历史,直面现在。”200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之际,“洛阳爱国联盟”配合登封的朋友一起举办了历史图片和抗战实物展,在洛阳几乎所有的高校做了巡回展览。2005年4月,“洛阳爱国联盟”不仅配合中央电视台为抗战老英雄耿谆(中国劳工案原告,日本花冈暴动的组织者)录制了战地重游,还组织参与了多次反日签名活动。李磊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在今年年初的反日人常签名活动中,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许多人签完名都没有离开,后来大家的情绪开始激动,纷纷在骂日本人。李磊这时候就说“日本人当中也有好人,比如说那些帮中国受害者打官司的律师啊”话还没有

9、说完,突然有一个年轻的父亲,手里抱着孩子,很愤怒的冲上来对他大声喊道:“日本人没有一个好人!”“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要是手里不是他的孩子,他会毫不犹豫地砸在我的头上。”李磊对记者说,“这样的心态我并不赞赏,但是我也能够理解,我们洛阳,在当年抗战的时候伤亡很大,可以说是带着国恨家仇。正因为这样,才更加有必要让国主义和日本人民。”今年29岁的李磊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他的生活很简单,工作之外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和朋友们在一起。五年前,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激起了他的愤怒,使他萌发了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念头。那时候,朋友们都受不了“愤怒青年”李磊,因为跟他说话,三句话就要说到日本。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

10、李磊的声音已经理性了很多。在李磊通过邮件发过来的“洛阳爱国同盟2005年9?18纪念活动章程”中,记者看到了“不喊口号,不准有过激言行”的活动要求。李磊解释说,这是考虑到社会安定的需要,“情绪有时候是很难控制的,我自己就是很感性的人,有时候演讲的时候,我会激动得讲不下去,说实话,我也希望能够把有些情绪喊出来,但是在那种时候,人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更不用说是一群人了。”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李磊一直没有组织过游行。郭泉:真正的愤青郭泉说话很快,刚开始交谈的时候,连连追问记者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他的。当记者告诉他是从他的反日爱国板块上得知他的联系方式之时,郭泉立刻惊喜地问:“你一直在看我的板块吗?”郭

11、泉今年37岁,他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民主同盟南师大文科主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1月22日,民间因为日本人在安徽修建王直幕引发争议。1月30日,郭泉和浙江丽水学院的一位计算机教师在晚上7点,带着自备的斧头和榔头来到了安徽歙县,在找到了王直的墓后,将刻有王直名字的幕碑和刻有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砸毁。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王直与日本倭寇勾结在相当长时间内为害沿海居民。随后,郭泉在网上声名大振,并为众多网友赠号为“粪青”。郭泉声称自己从小就是高度独立思考的人。“我认为我的成长是没有教材的。我有我自己的抗战史。”郭泉告诉

12、记者,他是属于天马行空的那种性格,做事情从来不跟别人商量。他的家人知道他砸墓的事情还是从报纸上知道的。“我是原本意义上的愤青,真正意义上的愤青。”郭泉强调说。1990年大学毕业,郭泉当着同学的面砸了第一样日货,一个日本电子表。这之后,郭泉不仅把自己家里不用的日货拿出来砸,还动员自己的学生把家里不用的日货“拿出来,我们一起砸呀”,郭泉称这是在“锻炼身体”。至于有用的日货,郭泉表示要“等用坏了,再用国货置换出来”,然后再砸。有调查显示,对于砸日货的行为,多数中国人都不赞同。当记者问到反日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占多大的比重,郭泉立刻回答:“一直都是生活习惯啊。”郭泉声称,他的愤青事业要一直进行下去,一直到

13、“日本交回中国的钓鱼岛”,紧接着,郭泉激烈地表示:“如果有这一天,我一定到日本免费为日本的大学做五年的中国文化教授;如果有那一天,我保证我家全部使用日货;如果日本交回中国的钓鱼岛,我立即成为哈日族!”郭泉是资深的背包一族,他称自己为“老驴”,因为他曾经背着帐篷去过川西贡嘎雪山。他还是一位枪模爱好者,叫做狗友,不过他说自己还只是“新狗”。对于小资和愤青,他认为并不矛盾。他认为愤青是情绪,小资是生活。愤青还是粪青在互联网上,愤青仿佛是一种铺天盖地的存在,可是当你拿着愤青这个词去寻找它的主人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一种“大象希形”的尴尬。“别人部说我也是愤青儿呢”然后突然刹住话头,迟疑:“不过”最后是否

14、认:“我不是愤青。”而更多的人则明确表示了对“愤青”一词的蔑视以及记者将其称作愤青的不理解和愤慨:“我怎么能是愤青儿呢,愤青儿是什么东西?”仿佛记者说他犯了什么罪行一样。这是记者整个采访过程最常见的一幕。回想起当年梁晓声宣言“我是愤青”时的自豪心情,不禁让人纳闷:“愤青”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尴尬了?这或许又要回到网络。民族主义愤青在中国早已有之,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宋强就对记者说:“从1983年起,我一直就是愤青。”但是,愤青队伍的真正壮大发展,则是网络及中文论坛出现之后的事。据记者调查,民族主义愤青的网络生存场所主要有两个,一是各大中文BBS,一是QQ群聊天室。而网络交流的匿名特质,正是造成愤青迅

15、速变质的重要客观原因。偏激的声音往往容易压倒其他的声音。于是乎,刺激眼球的句子开始频频出现。论坛上随处可见的“是中国人就进来看看”,曾经让很多中国网民从激动到麻木再到厌烦。充斥论坛的,还有各种谩骂和煽动性的“爱国言论”。不仅有粗鄙的人身攻击和诋毁,还有对战争的无原则鼓吹。一些无理性宣泄,在网络上不乏应和之声。由于这些“头脑发热、极度冲动”的“爱国”愤青的存在,论坛上但凡沾上点边的主题帖都难逃一大堆与主题内容无关,却只具备谩骂煽动性质的帖子蜂拥而至,最终淹没理性发言,使之彻底沦为发泄口欲的场所。说到论坛里的这种“爱国主义灌水”,郑强感到颇为头疼。作为已有逾四万名注册会员的中华抗日联盟的超级版主和

16、管理员,郑强必须及时对这样的帖子进行处理。“很大一部分人都只是在漫骂,我们禁止不了。警告过,删过帖子,也封过ID,但是一入松就立刻不行了。这样的人,大概占了30之多。”郑强无奈地对?望东方周刊说。正是这一部分人的言行为中国愤青带来了恶名。“愤青”这个称谓渐渐地带上了贬义色彩。“极端”、“偏狭”、“无知”“粗鄙”这些评语已破为中国愤青缠身的噩梦。2002年底,原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很快招致一片骂声,网上各个爱国论坛充满了对“对日新思维”的言辞批判,其中不乏漫骂和人身侮辱。这种漫骂最后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作者的名字一时间几乎成了“汉奸”的代名词。从那时候起,“汉奸”开始成为愤青们攻击“敌人”最有力的帽子和武器。而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