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必修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6939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材依据】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刚学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的基础上,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起点,阐述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和其后取得的突出成就。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重大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经济特区的创办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分析】学习者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对知识的接受上已初步运用理性思维。当学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曲折之后,认识到了在探索中前进不可避免有失误。但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前进

2、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节课学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自然会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调动他们热爱社会主义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

3、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2)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3)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4)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2)教师通过运用歌曲欣赏、课堂讨论、合作探究、影视资料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大意义。(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探究性的

4、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从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巨大变化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并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激发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3) 通过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的具体状况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对外开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

5、形成。【教学方法】1、探究法2、讲解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理念教学目标(一)工作重点的转移(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创设历史情境,引入新课。二、探究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2学生自主探究三、巩固练习四、知识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屏幕上出现的问题:“一个人,一个时代。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这位老人,是他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及其后的问题: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是怎样让中国人富起来的?教师板书: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从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第一目

6、: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师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资料,引领学生感知这段历史。并展示材料:“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 世界银行评价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书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1978-12教师播放复兴之路中关于邓小平将改革在中国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视

7、频剪辑。展示材料: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由以上材料引出第二目:改革:从农村到城市改革在中国必须进行。那么,该如何改呢?中国这样大,从何处着手?这时有人说从沿海开始,因为沿海经济基础好、便于引进新技术;也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因为城市是经济中心;还有人说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风险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中国的改革应该从何处着手? 由此引出农村的改革。播放小岗村的改革引导学生得出农村的改革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师简单讲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然后引导让学生分析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意义。从农村的改革自然过渡到城市

8、的改革。举例说明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引导学生分析国有企业究竟存在哪些弊端?该如何行改革?教师归纳学生的观点,引出国企改革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国企改革的意义。材料展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 由此引出第三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通过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对中国带来的巨大变

9、化。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 ) A、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D、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中国的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不正确的是( )A、农村人口多B、农民生活贫困C、农村生产力水平低D、农村资源丰富3、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A、管理体制B、分配体制C、所有制体制D、企业规模4、中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种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A、深圳B、珠海C、厦门D、海南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起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10、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1978年12月是共和国前进中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2、简要分析我国的改革为何要从农村开始?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大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听乐,并思考大屏幕上列出的问题: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是怎样让中国人富

11、起来的?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然后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和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内容归纳整理这次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尤其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可以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感受改革在中国势在必行。学生分组自主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分析、讨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历史意义。学生指出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讨论该如何改革。学生自主阅读者部分内容,并结合投影仪上的地图归纳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完成练习。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并在创设的氛围中自然导入新课。培养学生根据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习惯。通过创

12、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这段历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巩固新知识。1.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对历史视频和课本上相关内容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3.启发学生思考改革的迫切性。4.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5.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义。6.引导学生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7.引导学生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8.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9.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板书设计】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重心的转移1、时间:1978、122、地点:北京3、基本内容(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4、历史意义(二)改革的历程和成功-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三)从特区到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对外开放的开端:经济特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