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二历史补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4148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高二历史补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高二历史补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高二历史补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高二历史补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高二历史补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上学期补考历 史 试 卷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B.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C.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2.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

2、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为当时社会所不容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D.都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3.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4.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

3、神 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D.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5.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A.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6.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上述材料表明A.物理学的

4、发展主要依据科学实验 B.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C.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7.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8.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9. 明代中后期

5、,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0.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画家文化素养多元 C.注重追求逼真摹写 D.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

6、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社会发展A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B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12.中国近代某思想家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13.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

7、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14.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C.科技水平远

8、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15.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C.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6.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A.伏尔泰:我不同意

9、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C.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17.“既喜爱耶稣, 也喜爱柏拉图; 既尊重教皇的权威,也尊重理性的真理。” 这段话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8.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10、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19.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宋明理学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A.B.C.D.20.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

11、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两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21.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22.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

12、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A嫡长子维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23.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据此可知清朝朝代科数八旗举人人数顺治朝2112康熙朝16635乾隆朝271090A儒学影响得以扩展B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C选官注意地域平衡D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24.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

13、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时期的战略文化 材料二 美国全球战略经

14、历了大陆扩张、海外扩张、全球争霸和全球称霸四个阶段。在这四个过程中,美国人的战略选择在不同的国际体系下受其战略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美国战略文化特色。 美国全球战略演变 时间阶段美国历史分期国际体系美国在国际体系的中地位美国全球战略选择17831898年酝酿时期主要是英国霸权下的多极格局从一个北美小国变成地区强国孤立于欧洲事务,进行大陆扩张和亚太扩张18981945年初始形成时期主要是列强争霸时期从地区强国一跃而成世界超级大国对外扩张,开始干涉欧洲事务19451991年全球争霸时期美苏两极格局西方盟主与苏联争霸,全球扩张1991年全球争霸时期一超多强格局世界顶级大国单极霸权护持,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并行摘编自韩瑜从战略文化到战略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