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10862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河两岸 第 1 页 共 11 页2013 安徽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 ( 共 66 分)、(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不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休物。不言不足不说话,而是放弃“人之言”,达到“天之言”的境界。 “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句话是传统美学不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这句话有三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 大美 ”,不与 “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

2、,美的创造就是复归 自然之道,故以 “不言”之美为 美的最高准则: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关,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庄子一书共使用“美”52 次,其中多处含有哲学意义。它将美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一般的美, 这是相对的美:一是道之美,这是绝对的美。前者称为小美,后者称为大美,或者至美。前者属于人的理性的视界,是人的语言可以表达的。而后者不涉人的理性,是人类语言所不可分别的浑然之美,是不言之美。前者是人为之美,后者为造化之美。在庄子看来,美是一个自然呈现的世界,美是不可说的,可 说则非美。有言的世界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语言的有限性决定它无法真 实

3、反映 这个世界。所以庄子 认为有言之美一定是有限的、相对的,不完全的、片面的。而不言之美中,没有外在的审美。有外在的审美,就是认识,是观照者对对象的认识,不言之美排除这样的对象存在的可能性。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在庄子看来,一般美是知识的判分,是有分别的美:而大美则是超越知识,是无分别的美。一般美不脱主观性,而主观视界下的美则不是真美。一般美受制于主体知识的局限,那位因大雨高兴而跳跃的河伯, “以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这样的美的结论带有虚幻不实性。一般美是一种局部的、片面的美而不能达到“ 共美” 。一般美都有标准,而无言之大美是没有具体标准的。从根本上说,庄子以为不言之美 为绝对之美

4、, 为美的本体。以知识去解说天下,到底是“小识”;而无知无识,心中混茫,葆纯全之志,这就是大识。大 识就有大得,大得有大美。大美便只在不言中。 显然,庄子承认有一个绝对的美的本体,而美的 创造应该循此为道。一切自然显现的都是美,而这美都根源于“不言”的美的本体。(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 讲,有删改)1与“不言之美”有关的内容,下列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项是(3 分)A不言之美既是根本的美、绝对的美,又是美的本体。B不言之美是人类语言所刁;可分别的浑然、造化之美。C不言之美是可以部分通过知识体验妙悟而获得的。D不言之美是排除外在审美的、没有具体标准的美。淮河两岸 第 2 页 共 11 页2下列对原文

5、相关段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段从否定对“不言之美”中“不言”的错误理解入手,提出“天之言”的正确呈现方式,即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B第二段指出“不言之美”的三个理论层次,即确立它的本体的地位,它是美的最高标准,天地之美与人的世界相关。C第三段指出庄子将“不言之美”和般的美分别称为“大美”和“小美” ,并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区分。D第四段从根本上对庄子的“不言之美”再做阐述,指出不言之美是美的本体,无知无识,就是大识,就是大美。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项是(3 分)A有具体标准的美,是知识之美,是有言之美,不是真美、大美。B美的创造就是复归自然之道,故不言之美也可通过

6、人的努力而实现。C庄子认为绝对的美带有虚幻不实性,一般美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D知识是人达到“不言之美”境界的最大障碍,去除知识,则可到达。二、 (3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 齐, 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 胁。睢佯死,卷以 箦,置厕中。范睢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 ”范睢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睢夜见 王稽。稽潜 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范睢佯 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

7、,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 王至!”范睢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 ”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8、”范睢拜,王亦拜。范睢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 诸侯,譬若走 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 ”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因 进曰: “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王南攻楚,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 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用霸,必 亲中国以为 天下枢,以威楚、 赵,楚 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

9、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 、魏因可虏也。 ”王曰:“善。 ”乃以范睢为客卿。(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卷,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淮河两岸 第 3 页 共 11 页A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 阴:阴险B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 佯:假装C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匡:辅助D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亲:接近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 弃甲曳兵而走B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 归璧于赵C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形势不能有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10、分)A魏齐起初听信须贾的话,打断范睢肋骨,将范睢卷进竹席放到厕所里,酒醉后答应看守扔掉席中死人的请求,后来得知范睢逃脱,又派人去寻找范睢。B出使魏国的秦国谒者王稽秘密地带范睢上车一起回国,推荐给秦王,范睢见秦王来了,故意胡说秦国没有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以此来引起秦王注意。C范睢面对秦王问计,为抬高自己身价,一开始故意含含糊糊地三问不答,后来又只说外事不提内政,在秦王再三请求之下,他才对秦王纵论天下大势。D范睢认为穰侯越过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刚、寿两地不是好计策,他建议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取中原之地来控制天下枢纽,从而完成称霸大业。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王

11、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译文: (2)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译文: (二) (原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南乡子冬夜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注:黄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不事科举,性喜吟咏。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词 。8.冬夜有何特点?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个特点? (4 分)答: 9.结合诗句简析作者塑造了怎样一个主人公形象。答: (三)名篇名句

12、默写(两题任选一题)(6 分)10.甲、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淮河两岸 第 4 页 共 11 页, 。 , 。(李贺李凭箜篌引 ) 乙、 (1)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4)炉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 )(5)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 ) (6)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水兮 水兮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如果 说一座楼 阁可以属

13、于王勃,一片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楚地的山川,浩瀚江湘,云梦大泽,想像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乘一叶扁舟,朝发 枉渚,夕宿辰阳,曾怎 样在浩浩江水中上下行浮。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象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澄净 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 潇 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 “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

14、文采斐然。何苦“举世皆浊”而“独清”, “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纷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 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世间至清至柔者,莫 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 “质本洁 来还洁去”。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江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天命之年的王国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